透过《源氏物语》看平安时代日本文学的特点

时间:2022-10-05 05:14:18

【前言】透过《源氏物语》看平安时代日本文学的特点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表现出超越现实、追求无限的思想倾向 首先,从作者紫式部写作《源氏物语》的心境上来看。作者紫式部出生于“歌人”世家,自幼受到诗文的熏陶。她聪明伶俐,孩提时代就能诵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虽然是个女孩,但是她的才智超过她的哥哥。996年,...

透过《源氏物语》看平安时代日本文学的特点

[摘要]《源氏物语》这部小说所体现出的超越现实、追求无限的思想倾向是受到当时宗教思想影响的;对伦理道德的推崇,突出了文学载道教化劝善惩恶的功能;在表现出“物哀”特点的同时,又表现出了对自然山水情趣。可以说,这部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日本文学在平安时代的特点。

[关键词]《源氏物语》;宗教思想;崇尚伦理;山水情趣;“物哀”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086-02

说起日本文学,虽然没有中国文学历史悠久,但是经过7世纪的大化革新,全方位学习中国,社会文化出现跃进式发展。到平安王朝时期(8-12世纪)受中国唐代文化影响,大量汉诗文集相继问世,汉文学热持续一个世纪之久。敕撰诗集《古今和歌集》恢复了日本民族诗歌的地位。与此同时,散文创作硕果累累:《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开辟了传奇物语和歌物语两条道路,《宇津保物语》开长篇物语的先河。“物语”这种假名文学体裁,达到语言和文字的有机统一,标志着日本民族文学进入独创时期,而以往的物语作品为物语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源氏物语》的诞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源氏物语》由被誉为“大和民族之魂”的女作家紫式部所著,它是日本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在1010年夏完成。“源氏”是小说前半部男主人公的姓,“物语”意为“讲述”,是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类似于我国唐代的“传奇”。全书54回,近百万字,通常认为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前三十三回为第一部分,主要叙述源氏从出生至成为“准太上天皇”;第三十四回至第四十一回,是第二部分,叙述源氏的命运急转直下,跌入“悲惨深谷”:正妻的病死、二房妻室三公主与人私通等等。最终源氏心灰意冷,落发出家,不久归天;第四十二回至最后为第三部分,这部分以源氏后代薰君为主角。可以说,这部长篇小说,直观上展现了平安王朝时代日本贵族社会的情景,客观上也充分展示出日本文学在平安时代的特点。透过源氏物语》可以看到平安王朝时代本文学有如下特点:

一、表现出超越现实、追求无限的思想倾向

首先,从作者紫式部写作《源氏物语》的心境上来看。作者紫式部出生于“歌人”世家,自幼受到诗文的熏陶。她聪明伶俐,孩提时代就能诵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虽然是个女孩,但是她的才智超过她的哥哥。996年,紫式部随父亲离开京城,来到越前这个偏僻的小渔村。紫式部在那见到了渔民劳动的情景,也饱尝了背井离乡的滋味。998年,紫式部与比她大二十几岁的藤原宣孝结婚。婚后第二年,产下一女儿,可不幸的是在1001年夏丈夫就去世了。紫式部从此过上了与女儿相依为命的生活。丈夫死后的秋天,紫式部对女人的幸福、女人存在的价值作了深入的思考,想寻找一种超越现实的东西,在这样的心境下,开始了《源氏物语》的写作。其次,从宗教思想对人的影响来看,作者在《源氏物语》中也表达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平安王朝时代,贵族普遍信奉佛教。而紫式部以自己出众的才华,在1005年入宫,为一条天皇皇后讲读《日本书纪》及中国经典作品,这样,紫式部也成为贵族的一员。信奉佛教这种流行的思潮,也影响着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主人公源氏及许多重要人物,如朱雀帝、藤壶王妃、三公主等,都纷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源氏对秋好皇后说:“观此人世无常之相,不由人意气沮丧,难于安心。于是遁世出家之志,日渐坚强起来”。这正是作家厌恶现世“秽土”、向往来世“净土”思想的反映。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作家对现实世界的厌恶,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二、表现出崇尚伦理道德的特点

这种崇德文化表现在文学中一方面是对善的追求,突出文学载道教化劝善惩恶的功能;另一方面就是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内容来劝善惩恶。在《源氏物语》中,源氏与继母私通,生下了儿子。这一之罪,使源氏和藤壶的良心备受折磨:“想起那件隐事,但觉痛心”,它像幽灵般盘踞在他们心头,成为永远无法逃脱的“原罪”。源氏的年轻妻子三公主与柏木私通,生下一子。事发后,柏木痛感罪孽深重,郁闷而终。三公主也被犯罪感压得抬不起头来,最后削发为尼。这两件事内在的联系是:前者是源氏犯罪,后者是对源氏的惩罚。源氏说:“我一生犯了许多可怕的罪孽,这大约是报应吧。”紫式部本着“因果报应”的思想,告诫宫廷贵族:犯之罪,要受惩罚,不要重蹈覆辙。

三、对外来文学,在模仿中变通,形成独特风格

日本于3世纪和5世纪前后从地区性的小国家群逐步走上统一的古代国家。日本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大陆生产技术及文化的传入,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5世纪汉文字的传入和使用,对日本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使用文字以前,约在4世纪末和5世纪初,已有口头文学流传。7世纪中叶,日本发生“大化革新”,这次变革使日本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上的奈良时期。在天皇的命令之下,先后写出《古事记》(712)与《日本书纪》(720)。两书的编写者由于企图达到说明天皇出自神的世系的目的,不免纂改这些神话与传说。但它毕竟以文字将上古时期日本民族富于美丽想象的口传文学保存了下来。8世纪中叶,出现了一部由日本人所写的汉诗集《怀风藻》,这些汉诗形式上大多是模仿中国六朝诗体。8世纪下半叶,和歌总集《万叶集》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民族诗歌已从不定型的古歌谣发展为定型的和歌。8世纪末,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日本历史进入平安时期。这一时期日本开始与中国正式往来,不断接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到9世纪初,出现了所谓“唐风文化”和汉诗文极盛的时期。由平安初期起,,日本民族利用汉字的偏旁,逐渐发明出假名文字(以音节为单位的表音符号)。假名的发明,为日本民族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11世纪初《源氏物语》这部长篇巨著出现表明,这个时期的物语文学已经在模仿中变通,形成独特风格。例如:在《源氏物语》中,多次出现中国文学作品。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白居易的作品,共达97次,不过《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文的借鉴,不同于汉诗作品的单纯模仿和忠实引用,而是将其熔铸于情节之中。作者引用白居易的诗歌比较集中的体现在《桐壶》(11次),《须磨》(8次),《魔法使》(7次)和《寄生》(7次),《桐壶》篇中对《长恨歌》等诗篇的引用揭开了故事的序幕,表现了桐壶帝对更衣的挚爱和对她离世的无限悲哀;而《须磨》篇中通过对白居易江州司马时期作品的引用充分体现了光源氏受贬后的艰难岁月;《魔法使》中对于《长恨歌》,《上阻白发人》等诗歌的引用正是光源氏在悼念心爱的亡妻紫姬,此时光源氏的心境通过对白诗的引用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全书的高潮阶段;《寄生》篇也是通过对《李夫人》等白诗的运用刻画了薰君对于感情的执著追求。因此,在《源氏物语》中作者对待外来文学的态度是:取其意向为我所用,灵活取舍外来文学,形成自己独特的风

格。

四、自然山水情趣的表现,关注自然美

《源氏物语》中主人公源氏有几位妃子。这几位美丽的女性性格各异,有的性格沉静,接近秋天的秉性,于是就居住一所与秋有关的庭院,起一个与秋有关的名字,遍植与秋有关的名贵花木,比如、桂树;有的性格似火,接近夏天的秉性,于是就居住一所与夏有关的庭院,起一个与夏有关的名字,遍植与夏有关的名贵花木。总之,四时花木感应着女性的四种性格。书中气韵,讲求亲近自然,天人合一。《源氏物语》中还有大量对自然风光的描绘,例如:在《常夏》这一节中写道:“庭前种着许多抚子花,有源于中国的,也有产于日本的,五彩缤纷甚为协调。庭中无乱草杂木,整洁幽静。抚子花傍着篱垣争奇斗艳,与这夕暮交相辉映,景致甚是美丽。”非常细致的描绘,格调非常高雅,充分体现出了自然景观的情趣所在。

五、“物哀”特点的突出显现

“物哀”即“对人生不如意的哀伤”。在《源氏物语》中,紫式部描绘的是宫廷贵族间的恋情,以及宫廷贵族奢侈的生活、争权夺利的斗争和贵族妇女不幸的命运。整部小说有太多的人,每个人又有太多的悲伤。最为明显的一条主线,就是对贵族妇女悲惨命运的描述,夕颜先后遭受两位贵公子的戏弄,最后暴死荒凉山庄;六条妃子由于源氏“始乱终弃”而精神失常;紫姬虽然是正妻,也常常受到冷落……从这些贵族妇女的归宿来看,她们的哀怨是无穷无尽的。就是当时社会最高贵的君主,也有很多的哀怨。例如,在《源氏物语》第一回中,桐壶天皇自美人更衣死后,“哭声多似虫鸣处,添得宫人泪万行”。为小说奠定了悲剧基调。源氏被流放须磨前,“渐觉世路艰辛,不如意之事越来越多”,因此他想自动离开京都,避居须磨。到了须磨,“忧愁之事,不可胜数”。每当风和日丽之时,源氏追思种种往事,常是黯然泪下。从小说中最高贵的人的哀愁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这部小说所体现的“物哀”的特点,这也是平安王朝时代物语文学的一个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吕元明,日本文学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

[2]丸山清子(著),申非(译),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5]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紫式部(著),宋瑞芬(译),源氏物语,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

上一篇:试析近代康有为“孔教”运动之原因 下一篇:论梁凤仪小说《醉红尘》中庄竞之的独特艺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