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探

时间:2022-10-05 04:46:05

阅读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初探

自学从某种意义上讲,能使学生个性获得解放,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如果自学习惯迁移,又是获得意志、耐力的捷径,语文阅读教学恰恰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阵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是学生生存发展面向未来的需要,在阅读教学中,仅仅让学生读懂课文是不够的,要让他们从中掌握阅读方法,学会独立阅读,以培养自学的能力。在自学能力的培养中,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敢于放手,学生积极动手,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学生自学,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要教师讲解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放宽到最大程度,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课后练习等理解课文,甚至有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例如,我教《核舟记》这一课时,要求学生登台表演坡、佛印、鲁直、舟子的动作、神态。课堂上学生小组踊跃登台表演,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道具,表演得惟妙惟肖。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充分自学了课文内容,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下了解了雕刻家的技术高超和作者的细致观察。

教师往往认为自读课文让学生自学,讲读课文一定要讲。其实不然,像《食物从何处来》这样比较复杂的课文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学,什么是食物和获得食物的两种途径和方法由学生自学、概述、画图表,效果远远比教师讲解得好。至于在说明食物来源时,为什么先说“自养”,后说“异养”?学生个人解决不了,教师要鼓励他们展开小组讨论。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允许学生在自学中存疑质难

真正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学生问,学生答货教师答,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如果没有参与意见,没有积极的思考,很难想象他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氛围,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疑难和设想提出来,这样要比教师提问有效得多,而且更主要的是要看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本身就包含有创新的思维,这正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三、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就没有进步,体现不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大胆的创新,所以不能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应该给学生思维想象的自由。教材中记叙类的文章大都可以激发学生去想象。比如《最后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十年后的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皇帝的新装》可以鼓励学生想象皇帝知道自己受骗了回去之后会怎么样;《范进中举》可以让学生想象范进中举之后做官的情形……并试着将其想象的情景描述出来,或者做一些改写小练习,这比老师煞费苦心做出图画般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有价值得多。

四、鼓励学生动手查阅资料,调查访问

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往往需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鼓励学生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者上网查寻或走访老师朋友,要远远优于教师的介绍。因为前者是主动学习,而后者是被动接受。自主性的主动学习学生无论在思维还是在行动上都是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学习《桃花源记》,教师要鼓励学生查阅老师书籍,了解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代的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这样的现实生活正是陶渊明虚构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世外桃源的根源。理解了作者的创造意图,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就会轻而易举。

五、不要忽略同学们的互动讨论

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文言文阅读教学,教师可利用学生手中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让他们结合提示、练习注释、展开小组讨论,不同的解释,鼓励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激烈的争论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讲读教学法。

当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法还有很多,方法因人而异、重要的是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而因人施教。我个人认为只有我们教师勇于探索,在自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空间相当大,因此我也会将在此方面不遗余力的进行下去。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分析 下一篇:传承民俗文化 融环境新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