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古老的歌如此激荡人心

时间:2022-10-05 04:29:21

2012年1月20日,大渡口区建胜镇人民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

电话铃响,年轻科员马驰原跑去接听。

“小马呀,我们村连箫队邀请你来参加文艺晚会。”话筒里,四胜村党委书记谢崇元发出邀请。

“好的,老书记,我一定来!”

挂了电话,四胜村连箫队那悠扬的旋律,仿佛又在马驰原耳边响起……

小村之问

2008年9月16日。

天方破晓,马驰原就起床了。这个刚大学毕业的小姑娘,即将成为四胜村村主任助理。这天,镇党委组织委员杨长勇要带她到村里去。

刚一进村,马驰原就听见一阵麻将声。循声上前,只见几个村民正在“砌长城”。

“来了个女娃娃。”村民何平说完,便打出一张牌。

“听说是新来的大学生‘村官’。”另一个村民小声道。

“噢,是大学生嗦。”何平并没把这个小姑娘放在心上。

之后,“哗啦啦”的麻将声继续响起。

四胜村是近郊村,地理位置优越,很多村民靠出租房子挣钱。由于租金收入稳定,也不需要干农活,无所事事的村民就把打麻将当成了唯一消遣。

麻将声响彻全村之际,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上任后,马驰原每天都要到村里四处转转。一天,她路过一个农家小院,与何平再次相遇。

“这日子没法过了,我们离婚吧!”

“离就离,走,现在就到民政局!”

激烈的争吵声伴着小孩的嚎啕大哭从院子里传出。原来,何平因为打麻将同丈夫发生了争吵。

“小马助理,你看她嘛,一天到晚就知道打麻将,孩子也不管了。”丈夫怒气冲冲地说。

“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空余时间这么多,不打麻将又能干什么?”何平边哭边抱怨。

对呀,村民又能做什么呢?何平的话,引起了马驰原的思考。

田园之歌

10月的一个傍晚,晚霞映红了田园。

田间小道上,马驰原一蹦一跳地走在下班的路上,马尾辫随着她跳动的旋律晃动着。

“正月间要把那个龙呀灯耍呀,扭哇扭连扭啊;二月间要把那个风筝扎啊,荷花那海棠噔海棠花......”突然,风中飘来一阵悠扬的旋律。马驰原好奇地抬头望去:一个老农挑着一担菜,唱着歌儿,向她迎面走来。

这首巴渝风情十足的曲子,一下子勾起了马驰原的好奇。

“老伯,这是什么歌?”马驰原问。

“这是连箫。”老农回答。

连箫曾是巴渝地区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常由一人、数人或数十人手执连箫棒配乐而舞。多少年来,每逢过年过节或是遇到喜庆之事,人们就会拿着它在欢快的节奏中跳起舞来。

“以前每逢过节,到处都是秧歌、高跷、花船、连箫,村民们从街头扭到街尾。”老人慨叹道,“现在,年轻人不爱这个了,连箫都快失传了。”

老人落寞的神情,触动了马驰原的心灵。一个念头也冒了出来——何不以此为契机,组建一支连箫队,既能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又能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马驰原的设想得到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她当即行动起来。

“高人”出山

“村里以前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连箫老艺人。”在一次走访中,村民向马驰原提供了一条线索。

沿着线索寻访过去,马驰原却得到一个坏消息:老艺人已经去世了。

就在马驰原沮丧之时,村民又提供了新的线索:“老艺人有个传人,叫李时珍。”

在坚持不懈的寻找中,马驰原的执著得到了回报。在村里一家小茶馆里,她找到了李时珍。

李时珍是位退休老师,子女都出去打工了,身边有老伴陪着。

“老人家,我们一起整理连箫的曲调唱词吧。”马驰原发出邀请。

老人站起来,掏出老花眼镜,仔细打量眼前这个小姑娘。

“你对连箫感兴趣?”老人问。

马驰原使劲点点头:“我希望连箫不要失传。”

听到这话,老艺人心里一颤。就这样,一老一少成了忘年交。

此后的一个月,马驰原利用走访群众的机会,收集各种连箫词曲资料。一下班,她就飞奔到李时珍家,两个人一起整理。

一个个细小的词曲片段,慢慢融合成一段段完整曲谱,并形成了一张音乐CD。

当那首古老曲调回响在这一老一少耳边时,他们的心不由得激荡起来。

古乐新唱

2008年12月底,四胜村召开村民大会。

“乡亲们,村里成立连箫队啦!”马驰原在台上慷慨陈词,“大家都来报名吧!”

然而,在村委会等了一整天,马驰原也没等到几个人来报名。她没有气馁,转而组织了几个爱好文艺的大娘大婶,开始在村里排练起来。连箫那独特的旋律和欢快的舞姿,吸引村民走出家门来看“稀奇”。

“我年轻时也跳过呢。”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婆婆笑呵呵地说。

当天晚上,连箫队壮大到了十个人。

第二天,马驰原故技重演,把队伍拉到人流密集的街上练习。这一次,许多年轻人也加入进来。

何平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她天天忙着跳连萧舞,没空打麻将了。

“心情畅快了,家庭也和睦多了。”何平一边说,一边跳着舞。

渐渐地,古老的歌声淹没了麻将声。

连箫队又琢磨起了新计划。

“何不将各种惠民政策编成歌,用连萧的形式唱出来。”有队员提议。

“这主意好!”于是,马驰原每天下班后就去和村民一起编写歌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智慧的火花不时闪现。

“优生优育家幸福呀家幸福啊,扭哇扭连扭呀,守国策超生超养损钱财呀哈,荷花那海棠噔海棠花......”

“居安思危固国防呀固国防啊,扭哇扭连扭呀,报名去参军入伍保国家呀哈,荷花那海棠噔海棠花......”

“有问题找组织必回复啊,扭哇扭连扭呀,问民意村镇干部忙下乡呀哈,荷花那海棠噔海棠花......”

计划生育、“三项制度”以及党和政府的各种政策,都变成了朗朗上口的民谣,回荡在四胜村的房前屋后。

2011年9月,马驰原离开四胜村,成为镇政府的一名公务员。

可那首古老的歌,依然时常回响在她耳边。

上一篇:杰出矿工江波“接班”记 下一篇:扶贫干部“黔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