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全市卫生工作要点

时间:2022-10-05 02:37:28

卫生局全市卫生工作要点

一、突出重点,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重点推进5个试点县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补偿机制、管理体制、人事分配、药品采购、服务监管等综合改革,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建立财政长效投入机制,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全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逐步健全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县域内就诊率。二级以上医院要广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完善预约诊疗制度,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县级公立医院和其他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实行医保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三级综合医院不少于60个病种,二、三级专科医院不少于20个病种,县级综合医院不少于40个病种,并切实加强临床路径管理,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二)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2个县级医院建设项目,改扩建10个乡镇卫生院,完成69个乡镇卫生院取暖工程,建设4个县级120急救指挥中心、8个卫生监督机构、2个精神卫生中心体系项目和1个重大疾病防控体系项目,加快新区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建设,开工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市儿童医院。加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云计算)项目,启动全市居民健康卡工程,积极推进新农合监管系统建设,建成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疫苗)电子监管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二级以上医院十大指标监管信息接入市级平台。鼓励三级医院医疗服务向下延伸,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

(三)规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深化巩固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实施范围。加强对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配送率达到85%以上。推动其他医疗机构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达到一定使用比例。加强医务人员使用基本药物的知识培训,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促进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和乡村医生队伍多渠道补偿机制,认真落实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四)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保持全市新农合参合率在99%以上,进一步提升参合农民保障水平和监督管理水平。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有针对性地宣传新农合政策。结合筹资水平提高等实际,科学制定补偿方案,合理设置起付线和补偿比例。进一步提升重大疾病保障水平,对一次性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超过5万元的参合患者,5万—8万元的补偿80%,8万元以上的补偿90%。扩大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在巩固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基础上,将乳腺癌、宫颈癌等18个病种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实际补偿比例提高到70%左右。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科学测算2013年各医疗机构预付总额,建立完善监测评价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每季度对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开展一次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确保基金安全。

(五)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30元,进一步扩大覆盖人群,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经费配套、目标完成、居民满意度等方面的监督考核,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提升服务质量,发挥资金效益。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落实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巩固无脊灰成果,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50%以上的预防接种门诊要创建成为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住院分娩补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狠抓载体,不断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强力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任务落实。加强“五小”整治和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管理,开展旅店业、公共浴室、理发美容、游泳场所、影剧院和歌舞厅等行业专项治理,完善公共场所各行业卫生管理制度,强化“五小”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加强传染病防治专项整治,健全院内感染控制和传染病疫情、死亡病例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提高门诊日志填写质量,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及时性、准确性,确保无院内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暴发和死亡事故。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康教育专业技术指导网络,组织专家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农村免费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认真落实承担的业务职责外,还要搞好本单位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

(二)启动实施“全民健康管理工程示范市”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全民健康管理工程示范市”建设,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拉动健康产业发展。开展居民健康状况基线调查,全面了解城乡居民慢性病流行、健康危险因素暴露等情况,制定“居民健康管理总体方案”。研究制定市医疗卫生与健康产业中长期规划,明确“全民健康管理工程示范市”的实施目标、策略步骤、控制体系等。选取一所学校、一个企事业单位、一个社区,建设“全民健康管理示范工程”样板单位。强化慢性疾病服务管理,开展重大慢性疾病人群的早期筛查,为出院患者提供持续性医疗管理服务,在高危人群中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实施健康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吸引高质量的健康科技企业入驻我市。

(三)全面开展“全国地市级以上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围绕争创“全国地市级以上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面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基层中医药提升工程,“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达标,创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达标;积极创建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中医馆、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各县(市、区)8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40%以上乡镇卫生院要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各县(市)至少要有1所县级综合医院达到“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标准;推进中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认真落实“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主”的中医医院管理评价工作,提高中医院管理水平。

(四)积极推动“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争取再建成1个部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2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社区诊断、慢病监测入手,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着力提高慢性病防控知识知晓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进示范单位创建,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生活行为能力和慢性病防控意识,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深入开展健康“一二一”活动,营造健康生活方式氛围,控制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和烟草使用等危险因素,有效遏制心血管病、脑卒中、糖尿病和肿瘤等慢性病流行趋势。

三、保障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与救治工作。落实艾滋病防治“五扩大、六加强”措施,在二级以上医院建设初筛实验室,在二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艾滋病检测点,规范艾滋病患者的医疗救治,降低病死率,遏制艾滋病传播蔓延。认真落实《市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目标管理,保持结核病现代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85%以上。强化手足口病防治措施,力争不出现大范围的传播流行。按照《流感样病例监测方案》要求,做好市第一人民医院流感样病例省级监测哨点有关工作。落实布病、乙脑、狂犬病、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防治措施,严密监控不明原因肺炎、霍乱疫情。深入实施《市地方病防治规划》,以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为依托,加强碘盐监测、氟中毒病监测、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等工作。

(二)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建立打击非法行医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卫监”、“亮剑”行动,加强医疗市场日常监管,增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净化医疗服务环境。集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处置专项整治,规范依法执业行为。开展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内窥镜检查、医学美容、口腔诊疗、消毒产品专项整治,做好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防止传染病医源性传播。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放射诊疗监督检查,扩大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探索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基层网络,深入推进基层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三)增强卫生应急能力。推进市、县两级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全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实现省、市两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对接互动和实践应用,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处置和应对水平。修订完善卫生应急专项预案,建立物资储备和调用机制,调整充实队伍,加强应急培训、演练和大比武活动,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卫生应急科普宣教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提高妇幼卫生工作水平。规范助产技术、产前筛查、婚前保健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完善儿童和孕产妇保健管理,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妇女常见病筛查管理,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抓好免费婚检服务,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疾病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不断提升妇女儿童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四、务实创新,有效提升全市医疗服务水平

(一)强化医疗服务监管。继续实施二级以上医院“十大指标”宏观监管,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第二周期医院等级评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高值医用耗材使用专项整治等活动,提高医院科学规范管理水平,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开展重大医疗纠纷、事故分析讲评活动,坚持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分析制度,不断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内涵质量,二级以上医院甲级病历率要达到90%以上、处方合格率达到95%以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数量要达到100%、患者满意度要达到90%以上。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院前急救“五统一”管理,不断完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切实做好日常院前急救、突发事件应急救治及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工作。

(二)推进医疗资源科学布局。围绕构建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医疗资源科学布局、纵向流动,实现资源配置城乡结合、上下结合、急慢结合和防治结合。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实施三级医院领办社区卫生发展工程,三级医院通过举办、兼并、托管、联盟、帮扶等方式,组建医疗联合体,实现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效衔接,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家庭签约机制和社区预约诊疗制度,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继续实施城乡对口支援,市级医院重点支援县级医院,县级医院重点支援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重点加强村卫生室的指导与管理,促进优质资源逐级向基层流动。

(三)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调整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办法,完善评审标准和细则,按照成熟一个评审一个的原则,对我市原有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再次评审,并根据情况再增加3-5个重点专科。打造中医专科品牌,每个县级中医院至少建成1个省级特色专科、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加大对业务技术骨干、重点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力度,提升医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四)巩固无偿献血成果。大力推进和加强无偿献血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无偿献血宣传发动,组织无偿献血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活动,不断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加快完善采供血服务体系,加强县(市)固定献血屋及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规范采供血行为,提高采供血质量和效率。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知识培训和督导管理,推进科学规范节约用血。

五、统筹兼顾,全面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发展

(一)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积极推行卫生人才市管县用、县管乡用、乡管村用。认真执行招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激励政策,切实落实省卫生厅县(市)医院骨干医师培养实施全科医师培养计划,逐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实施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二)狠抓党组织和反腐倡廉建设。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为契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武装全市卫生工作者头脑、指导卫生工作实践,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完善卫生系统惩防体系,落实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改革发展环境。持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逐步健全卫生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医德考评制度,纠建并举,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持续推动行业纠风、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做好医学会工作。对条件成熟的专业筹建新的专业委员会,及时完成届满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并推进专业学组建设。争取承办1-2次省级学术会议,组织更多、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继续客观、公正地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四)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依法受理、办理卫生行政许可及行政服务项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建立网上咨询、受理,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送达的快速高效工作模式。建立医疗机构信息库,实现“三网合一”(医师执业注册联网管理系统、护士执业注册联网管理系统、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建立医疗机构退出机制。

(五)创新干部保健工作。完善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开展省级老干部巡诊。加强医疗保健基地建设,开展全程专业的医疗保健和保健管理等主动式保健工作。组织干部体检,实行“体检费用总量控制、体检项目自由选择”,满足体检对象个性化需求。加强干部健康教育,改进健康信息平台,建立部级、省级、市级专家相结合的健康讲座模式。加强干部医疗经费管理,规范优诊处方、病历以及外转报销制度。

(六)提升红十字会工作水平。按照上级红十字会的统一安排,继续开展救灾备灾工作。加强组织建设,积极推动管理体制理顺工作。开展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培训,扩大社会急救员队伍,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和培训。做好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工作,积极推动遗体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等工作。

(七)加强老干部工作。全面落实老干部政策,保证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积极协调解决老干部的实际困难。

(八)加强卫生文化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建立健全卫生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创新载体,营造氛围,推动卫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不断提升卫生行业的软实力,树立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

加大医改成效和卫生政策宣传力度,做好突发事件风险沟通,推动和创新健康传播,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卫生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九)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做好平安医院建设、稳定、安全生产等工作。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工作。进一步做好卫生稳定工作,积极化解矛盾。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安全生产,健全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确保卫生系统和谐稳定。

(十)切实抓好拥军拥属、计划生育、工青妇、新农村帮建、扶贫、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等工作。

上一篇:盐业管理局工作计划 下一篇:全县信息公开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