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经济犯罪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时间:2022-10-05 01:50:54

小微企业经济犯罪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提要:小微企业经济犯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经济秩序,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妨害国家经济管理活动的行为。其在主观上大都表现为故意,具有牟取非法经济利益的目的。小微企业实施经济犯罪既有社会的、经济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对小微企业经济犯罪的预防既有立法、司法对策,也有社会对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经济犯罪;经济秩序

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一、小微企业经济犯罪的构成特征

1.小微企业经济犯罪主要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经济秩序

具体到每一个罪来说,侵犯的直接客体大都为复杂客体,不仅侵犯了国家、集体或个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必然直接侵犯了国家整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这种经济秩序从纵向动态上讲表现为社会经济的生产和流通的本身;从横向静态上讲表现为国家关于管理社会经济秩序方面的各种法律制度,如税收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制度等。

2.小微企业经济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

小微企业经济犯罪在客观方面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双重违法性。小微企业经济犯罪首先违反经济管理法规,具有违反经济法规性,然后由于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进而违反刑事法规,具有刑事违法性,是违反经济法规性和违反刑事法规性的统一。二是小微企业经济犯罪客观行为质与量的规定性。客观行为质的规定性,是指小微企业经济犯罪客观上必须是违反经济管理法规,侵害经济关系、经济秩序的行为。不违反经济管理法规根本谈不上是小微企业经济犯罪的客观行为。客观行为量的规定性,是指违反经济管理法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必须达到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

3.小微企业经济犯罪由于出于牟取非法经济利益

其在主观上大都表现为故意,且为直接故意。但是,也存在间接故意和过失的情况。一般来说,行为人主观上为了追求非法经济利益,行为的实施能够获得非法经济利益,那么,行为人主观上必然表现为直接故意,即积极追求行为结果的发生。但是,由于许多情况下,非法利益只是行为的一个附带结果,行为本身还造成其他直接危害结果,这样,行为人虽然追求非法经济利益,但其对其他危害结果的发生则会持放任的态度。有些时候,也存在行为人对行为所造成的其他危害结果没有认识或虽然认识到而轻信能够避免的情况。我国刑法对罪过的界定坚持结果标准说,所以,虽然行为人对经济法规的违反都是故意的,但不一定在主观上都表现为故意。

二、小微企业经济犯罪的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小微企业经济犯罪进行不同的分类。对小微企业经济犯罪进行分类有利于深入对小微企业经济犯罪的认识。

1. 从能否构成单位犯罪,可以将小微企业经济犯罪分为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小微企业实施的经济犯罪并不必然都是单位犯罪。刑法第30 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从这一规定来看,小微企业实施的刑法规定单位可以构成犯罪的经济犯罪,应该说都是单位犯罪。对于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所实施的犯罪不构成单位犯罪。小微企业是从经济规模上所作的划分,其包括各种经济成分: 国有、集体、个人以及外资,既有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也有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所以,小微企业实施的经济犯罪既有单位犯罪,也有自然人犯罪。虽然属于自然人犯罪,但与一般的自然人犯罪不同,它具有单位犯罪的特征。

2. 从构成既遂的标准上,可以将小微企业经济犯罪分为行为犯、结果犯和危险犯。以行为实施完毕或达到一定程度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为行为犯,小微企业经济犯罪多表现为行为犯,如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走私犯罪等;以结果发生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为结果犯,以危险状态的出现作为既遂标准的犯罪为危险犯,如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

3. 从主观罪过形式上,可以将小微企业经济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小微企业经济犯罪绝大多数表现为故意犯罪,极少数为过失犯罪。一般来说,小微企业对自己行为的违法性是明知的,而刑法一般把经济犯罪规定为行为犯,结果的发生并不是成立犯罪的条件,所以一般为故意犯罪。

4. 从犯罪目的上,可以将小微企业经济犯罪分为占有性犯罪、谋利性犯罪和破坏性犯罪。占有性犯罪是指小微企业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之目的而实施的犯罪。谋利性犯罪是指小微企业在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经济利益或者转嫁风险,避免经济损失之目的而实施的犯罪。破坏性犯罪主要是指行为手段具有外在的破坏性,如环境犯罪等。

三、小微企业经济犯罪的原因

1. 社会原因。许多经济犯罪得以实施和蔓延都和地方保护主义有关。小微企业实施经济犯罪也常常寻求或得到地方的保护。助长经济犯罪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行政不作为。各行政部门应该对小微企业进行监管,而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有些小微企业有机可乘。二是滥用权力。有些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收受了贿赂就滥用权力为小微企业经济犯罪保驾护航。

2.经济原因。我国实行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不过,在新旧经济体制交替、转变的过程中,也留下法律、法规的空白,留下无序和混乱,这给企业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以可乘之机。另外,具体经济制度的变革也给小微企业实施经济犯罪以可乘之机。市场经济虽然有着它的优越性,但也有它的消极因素。市场如果缺乏有效规范容易导致无序,市场容易导致人们单纯追求物质利益,市场主体为了实现高额利润潜伏着一定条件下不择手段的危险。总之,市场经济自身的消极因素也是小微企业经济犯罪滋生的一个因素。

3.个体因素。小微企业自身管理不善是小微企业实施经济犯罪的重要原因。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相关配套管理措施往往不健全,如财务制度、人事制度、自身监管措施等不完善,容易自己给自己违法犯罪提供机会。经济利益驱动是小微企业实施经济犯罪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才使得有些中小企业敢于违反法律,实施经济犯罪。

四、小微企业经济犯罪的防范措施

小微企业经济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对其预防的对策也是多方面的。只有从多方面来预防小微企业经济犯罪,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1.加强立法。加强经济监管立法是防范小微企业实施经济犯罪的首要防线。建立完备的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体系,并与刑事法律有关经济犯罪的规定形成一个预防与惩治经济违法犯罪的法律体系。一般来说,这些法规更为直接地调节国家的经济活动,也能将经济犯罪的萌芽消灭于经济违法中。二是要注意刑罚的量不能过强。刑罚的惩治作用主要在于刑罚的必然性和及时性,而非刑罚的强度。

2.司法措施。加强司法,就是增强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司法是预防经济犯罪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不牢固,经济犯罪就会猖獗起来。可是,一直以来,我国经济犯罪的司法就表现软弱,使得经济犯罪分子肆无忌惮。大量的经济犯罪活动,真正被刑罚惩治的寥寥无几。在惩治经济犯罪的司法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提高司法人员的业务素质。经济犯罪的专业性很强,司法人员没有丰富的相关知识,是不好查办经济犯罪案件的。二是加强公安机关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配合。前已论及,经济犯罪一般是由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发现,如果不加强公安机关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配合,就使得经济犯罪案件进入不了司法渠道。三是加强对经济犯罪的司法解释工作,及时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由于法律的抽象与概括,法律一般需要解释才能适用。如果不加强对经济犯罪的司法解释工作,就会在打击经济犯罪中无所适从,甚至导致混乱。

3.社会措施。小微企业经济违法犯罪中,地方保护主义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事实上,从长远看,地方政府这种行为是一种短视行为,极不利于地方的经济发展。地方保护主义不仅直接滋生经济犯罪,而且还阻碍对经济犯罪的打击,是预防经济犯罪的大敌。各地方要走出狭隘的地方主义,开阔眼界,坚决摒弃地方保护主义,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犯罪的预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监督是经济犯罪预防的重要一环。经济犯罪的预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单靠职能部门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尤其是社会的监督。经济犯罪预防的社会监督,就是指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对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所采取的各种防范、纠正和治理措施。也就是社会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各种方法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预防、阻止、揭发检举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在小微企业经济犯罪预防的社会监控中,要注意以下几种监督形式的运用:一是金融部门的监督。任何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都与金融机构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经济组织的资金来往在金融机构的掌握之中,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监督作用,可以有效预防经济违法犯罪。二是 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这两种监督属于综合监督,既包括对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也包括对小微企业的监督。三是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把各条战线、各个单位和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充分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各种手段,积极消除产生经济违法犯罪的原因和条件,制裁经济违法行为、惩治经济犯罪,从而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防治经济违法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正鸣.市场经济与经济犯罪关联的动态研究[J].犯罪研究,2000(6) .

[2]王昌学.市场经济犯罪纵横论[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3]李晓明.经济犯罪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欧阳艳文(1975-),男,湖南益阳人,主要研究犯罪心理学与家庭暴力。

上一篇:论机场混凝土道面破损修补技术 下一篇:浅谈10KV线路无功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