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2008”DV年度人物

时间:2022-10-05 01:16:59

“鼓舞2008”DV年度人物

2007年,山形电影节第3次将最高大奖颁给中国纪录片导演;

被博客弄得行将渐冷的网络让播客们重新翻出旧账,终于使视频成为一场影像的狂欢;

在人人可以拍DV的今天,DV可以成为任何人,甚至农妇手中表达母爱的方式;中国平遥国际DV影像艺术展评选出了第一批竞赛单元获奖作者;

CEN×机构选拔出了第二批得到资助的纪录片制作者;

广州的纪录片大会的筹备让纪录片人正面地对待国际眼光的挑选;一部被奥斯卡垂青的纪录片让主流世界睁开了眼睛;

盼望已久的纪录片频道尚无结果。但以纪录片为主题的网站开始悄然出现,“镜像中国”网逐渐成为纪录片爱好者的信息交流平台;

深圳DV频道的出现支持了普通爱好者的平民活动。

无论怎样,2007年来自各方DV圈子的消息惊喜着奋斗在其间的人们;正在学习中的人总是需要鼓舞的,2007年末,我们评选出9位年度DV人物。他们无意于树立榜样,但是他们的作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必然像一面面旗帜,在2008年。鼓舞着所有dv人。

下面所有年度DV人物,排名不分先后,以姓氏笔画为序。

拍电影的单纯理想――王兵

王兵属于早期以个人方式拿起DV拍摄纪录片的那拨人,并且一直到今天以个人的方式进行创作。无论是《铁西区》还是《和风鸣》在中国DV纪录片的历史上都有里程碑的意义。2007年,王兵的《和风呜》获国际竞赛单元最高奖罗伯特・弗兰西斯・弗拉哈迪奖,这是他第二次获得这个奖项。第一次是2003年,以他的处女作《铁西区》荣获该奖。一个人荣获两次弗拉哈迪奖在山形电影节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1999年,王兵用一部DV,选择了沈阳冶炼厂、沈阳电缆厂和沈阳轧钢厂三个分别处在不同的运转阶段的工厂,花了十八个月在这三个代表整个铁西工业区的工厂内拍了300多个小时的素材,最后完成了那部九个小时的纪录片一一《铁西区》。

《铁西区》曾经囊括了当年国际所有重要纪录片节的大奖。

2007年《和风鸣》在戛纳电影节特别展映,受到法国《电影手册》杂志的极高赞誉。王兵说:“面对拍摄对象,你可以用内心来感受真实和冲击,而不只是依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获得自信,你能感觉到时间、生命和所有的一切。”

王兵总是沉默的,拍电影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人单纯的理想。

DV评选理由

王兵像个藏在闹市的隐者。几年不见,忽然会拿出个作品吓人一跳。王兵的电影,对于他本人,只是理想主义者的实践,对于广大用DV创作纪录片的人,无疑是个榜样。

给DV以联想――王小峰

2007年资深传媒人王小峰在他的名博“不许联想”上拍摄剧情片《十面埋妇》从创建剧组到成片播映的整个过程。从此GOOGLE上出现一个新的名词“十面埋妇”。

网名“王三表”的小峰同志2005年拍摄了号称第一部博客电影

《小强历险记》,据说“专业人士看完有一半被气死,再看一遍就全部气死了。”也有同志好评连连,说这部影片有趣,好玩儿,甚至有“很强的文学性”。

抱着“看死人不偿命的心态”,上小峰的电影梦仍然在继续。凭借“不许联想”的影响力, 《十面埋妇》很轻易(至少比大部分导演都轻松)地得到了广告投资商的青睐。

影片效果如何且不评价,单在盗版市场见到该片的频率,我们就知道:“王二表拍DV这事”确实在崇尚精英文化的小资、白领中间成了一件时尚标志。

DV评选理由

我们惯于讲述理想的时候,博客以灼热的眼球效应带来了物质的现实。但这不是我们向王小峰同志学习的重点,“不许联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应该是:“有了想法你就做,自己留下印迹,哪怕是那些看起来很可笑的画面。”

DV影片直击社会问题――田金珍

从前来采访记者们口中,田金珍才知道“留守儿童”这个词。这个湖南省花垣县吉卫镇腊乙村的农村妇女,用一台家用DV拍摄的剧情片流传在湘、黔,桂三省交界的苗族聚集区,影响了很多人。

田嫂说:“在我们村子和我们附近的村子,你几乎看不到壮年人,看到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和孩子。这些老人不仅要种田还要带小孩,经常会看到老人背上背着孩子在田里干活。有的小孩没有祖辈,就寄养在亲戚家里。”她拍摄的剧情片《千里寻母记》只是出于一个劳动妇女质朴而富有哲理的动机: “地荒了可以再开,山秃了可以再绿,孩子荒了就回不来了。”

孩子们贫穷,缺少关爱的生活让心地善良的田嫂充满同情,她在镇上赶集时看到当地苗歌的光盘卖得很好,就想到用Dv拍摄一部反映孩子们生活的影片。就这样,田嫂让自己的女儿当演员,租了个农用车,带着摄影师、带着锅和粮食,一路走一路拍,饿了自己在路边架锅做饭,就像红军长征一样。

田嫂说:“以前我只是凭着一个作母亲的直觉来想帮助这些孩子,现在我知道了,在中国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孩子需要帮助。”随着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采访田金珍,更有社会各方力量想帮助这些“留守儿童”。田嫂导演的《千里寻母记》感动了无数出门在外打工的人们。许多长年在外打工的人都回家来看望孩子了。

DV评选理由

田金珍拿起DV拍摄“留守儿童”的故事,最初仅仅是出于为人母亲的敏感。在被媒体关注的同时,她所关注、所希望改变情况的也逐渐发生变化了。

图片与DV的桥梁――朱炯

在所有人看来,朱炯永远是一个热爱摄影、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的好孩子,她留给人的印象永远是背个大包,不知疲倦的小女孩。朱炯其实原本没有和DV扯上关系,她是目前中国第一个摄影专业在读博士生,在摄影创作与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她在法国学习期间,开始关注大量短片,并于2005年开始正式担任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DV影像艺术展总策展人。

在朱炯连续三年的不懈努力之下,“平遥国际DV艺术展”从一个摄影节的展览逐渐发展成为整个影展的亮点之一,同时,也让更多的摄影人开始关注起DV影像。

2007年,“平遥国际Dv艺术展”在朱炯的策划下如期开幕,并且与卡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第一次设立了竞赛单元。同时,佳能公司也开始对DV影像艺术展提供了赞助。

朱炯说,DV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它在影像文化的开拓方面具有积累价值,对于摄影师而言,则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在越来越多的突破、颠覆惯有模式、彰显个性的作品中,可能就蕴藏着未来的大师之作。从更大的意义上来说,Dv的兴起代表着个人影像时代的到来,并终将促进中国电视、电影业和摄影焕发新的生机。

虽然不是从朱炯开始,但是,目前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已经将短片创作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课程来教授。平面的摄影创作与动态影像 的创作相结合给摄影界带来新的创作空间。

DV评选理由

作为一个摄影师,朱炯将中国的作品带向国际,作为一个策展人,她在静态图片与动态影像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把机会与机制带来――张钊维

CNEX是在中国设立的一个投资独立制作纪录片的机构,按照CNEX的计划,根据每年不同的主题,纪录片投资机构CNEX要用十年的时间完成100部纪录片记录变化中的中国。有着英国北方媒体学院纪录片硕士背景的张钊维为整个计划做了不可或缺的推动。自1997年以来共参与30部以上的纪录片、电视纪录片与纪实节目的企划与制作,主要担任编导工作;目前仍持续推动与参与多部纪录片、系列专题片的企划与制作。

张钊维作为cNEX制作总监,已经完成了2007年“说钱”主题8部影片的监制工作,其监制的纪录片《伞》入围了威尼斯影展地平线单元。日前从2008年cNEx年度主题“梦想与希望”的导演选拔工作脱颖而出的一批新的导演即将开始自己新的纪录片拍摄工作。相信明年会有更多出色的影片呈现。

DV评选理由

想拍片的人很多,能找到资金的很少,CNEX作为投资独立制作纪录片的机构,为有抱负有才华的导演带来机会。对于张钊维来说,投入与产出只是一个循环机制,真正能留下的应该是中国人的一笔精神财富。

搭建纪录片国际交易平台――何绍光

何绍光从事纪实影视节目制作已经有多年历史,他选择做纪实节目,其中原因是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中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他也是一个极富感染力的人,当他说起拍摄纪录片的过程时,让人有一种丢下手上的一切,投身到纪录片拍摄之中的冲动。

但是,他在行业有过非常失败的经历、经验和时间,让他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纪录片制作的最大难题。面对大量优秀的纪录片无从流通,而对大量的制片人没有钱继续下去的抱怨,何绍光身体力行,并和他的工作团体,促成了一个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GZDOC)。

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实践,GZDOC已经成为中国唯一国家级的、享有交易功能的纪录片盛会,它无疑大大推动了中国纪录片产业的进步与发展。从2004年开始,GZDOC的纪录片交易活动,为中国纪录片和制作人走向国际迈出了第一步。其中的纪录片制作方案预售机制成为一个成功运作的平台。同时,何绍光也为中国的观众介绍了大量优秀的国际、国内纪录片,每年大概七次左右的外出实地考察,不仅获得了精心挑选的展播作品,也为中国纪录片市场的运营做了许多的调查与研究。

站在制作人的角度上看,何绍光不仅是为他们增加了一个寻找资金的市场,也扩大了制作人对业界的认识,尤其是在国内拿着DV,带着热情的独立制作人,何绍光为纪录片市场架构了一个更为专业的交易空间。

DV评选理由

何绍光是个商人里的艺术家,也是艺术家里的商人;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是满怀理想的实用主义者。

用DV赢得奥斯卡――杨紫烨

2007年《颍州的孩子》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杨紫烨说了颁奖礼上用不很流利的中文:“感谢所有的抗艾滋英雄,还有所有支持我们的人们。”这是继十年前虞琳敏《呼吸的代价》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对于很多电影工作者来说,奥斯卡犹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金牌。作为一名华人电影工作者,我能得到奥斯卡的提名,拿到奖,是很大的荣誉。”杨紫烨在接受采访时说,但同时,她更希望通影片的获奖使人们更加关注艾滋病这个人群。“如果因为我所拍摄的影片,使人们消除对艾滋病的误解,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推动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们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那才是对这部纪录片最大的艺术肯定。”

2004年,杨紫烨和摄制组成员到颖州地区走访了多个村庄,那些中国偏远地区艾滋家庭孩子的真实现状激发了杨紫烨做这部影片的决心。杨紫烨说,她能做的,就是用镜头记录那些无助的孩子们的经历,感受他们的伤痛,他们的愤怒,他们所受到的歧视,他们的无助和困窘,还有他们强烈的生存愿望。

目前,杨紫烨依然关注艾滋病群体的生活,拍摄了包括成龙、濮存昕、出任形象大使的一系列关于抗击艾滋病为内容的公益广告。她下一个拍摄主题是中国的环境以及环境保护问题。

DV评选理由

没有人相信使用一台DV能够赢得奥斯卡,杨紫烨的获奖更让人相信,DV只是一个工具。为谁拍摄、如何拍摄更应该是一个纪录片导演应该考虑的问题。杨紫烨正在以她的行动,以她的纪录片改善和推进她所关注的社会问题。

从摄影记者到国际纪录片节评委――周浩

为什么要放下相机拿起Dv拍摄纪录片,周浩开玩笑说“拍照片拍不过年轻人。”实际上,周浩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DV的简单操作让他没有技术上的障碍,而更重要的是,纪录片更能表现他的思想。长期的摄影记者生涯,让他具备了洞察社会现象的能力和新闻敏感性。“用图片表现社会缺少深度力度。”为了这个深度和力度,周浩拍摄的每一部纪录片几乎都是生活在被拍摄者当中。

第一部《厚街》刚一出炉,无论是原来摄影的哥们还是纪录片的专业人员都被震了一下。随后《高三》的问世更是让人们相信周浩是一个有潜力纪录片导演。2006年,周浩的《高三》荣获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主义大奖。

周浩在纪录片这个领域里已经得心应手,他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在这个行业中,并以一己之力建立起一个纪录片网站,互通业界信息,基金消息。同时在创作上开始不断挑战题材,挑战自己。2006年来完成的《龙哥》给人的感受应该是“震撼”,引发了纪录片内重要的讨论和思考。2007年度,周浩受邀担任美国芝加哥国际纪录片节的评委,他是这个最美最重要的纪录片节中唯一的一位亚洲评委。

DV评选理由

周浩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勇敢的实践能力,在完成他一部一部优秀纪录片的同时,为中国独立纪录片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打通前往电视台的路――韩世骏

韩世俊的经历和大部分在电视台的优秀工作者一样,有一大堆光荣履历:其主创的数十部电视作品,包括纪录片、风光片、艺术片等多种样式,曾多次获得大奖,并在中央电视台及多家海外电视台播出。但有一点不同,在长期对DV领域的关注中,韩世俊发现普通DV爱好者更需要一个“大”的平台。为了等到这个机会,韩世俊用了几年的时间,一点不比做电视节目容易。

2007年9月28日,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的,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创办的DV生活频道正式宣布成立,DV生活频道是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以播放DV作品为主的数字付费频道。韩世俊担任DV生活频道的运营总监。

韩世俊将频道定位为:全国平台,全球视野。本着“引导DV文化,推进DV产业、彰显人文精神”的宗旨,展现平民视角的生活百态、鲜为人知的社会万象和另类角度的纷繁世界。同时,DV生活频道和土豆网也签约共同发起了全国DV联盟,NJDV影像作品提供更为宽广的展示、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增强DV爱好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倡导健康向上的DV文化氛围,鼓励DV爱好者用自己的智慧和充满激情的创造力去展现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不断推广和普DV影像文化,努力促进DV影像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积极推动DV文化产业逐步走向成熟。

DV评选理由

如果说,何绍光给中国的独立纪录片人找到一条国际化的线路,那么,韩世俊在国内组建了第一个以DV为内容的频道就为广大普通DV爱好者提供了通往国内电视台的通道。

上一篇:成功登顶回应佳能猜想 下一篇:迷你身段 海量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