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转型前夜

时间:2022-10-05 12:54:46

国开行转型前夜

原来预计会迅速推进的国开行商业化转型,实际上面临一系列技术和制度问题

国开行前不久宣布的拟对英国巴克莱银行增资的计划,已于近日在国务院层面被否决。公开资料显示,国开行投资巴克莱银行已浮亏大半

连日来,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风波不断。

原定6月底的股份公司挂牌因“技术原因”暂缓;增资巴克莱的计划遭到国务院层面的否决;副行长在端午节被“”,更是横生枝节。

种种现实困难背后,折射的是国开行转型为商业银行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如何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如何应对转型过渡期资金来源的变化,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腐败案件;如何化解不确定的宏观经济形势可能造成的不良贷款压力,甚至包括如何重新构建国开行和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相比这些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改制,国开行目前的坎坷,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增资被否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国开行前不久宣布拟对英国巴克莱银行增资的计划,已于近日在国务院层面被否决。《财经网》率先对此进行了报道。

此前的6月25日,国开行宣称要增资巴克莱,借以维持其拥有的约3.1%的股份不被稀释。去年7月,国开行会同淡马锡一道投资当时向苏格兰银行发起攻击的巴克莱银行,共斥资15亿英镑。

根据巴克莱银行近期公告,该行将增发15.76亿新股,以募集约45亿英镑现金。其中,国开行和淡马锡分别将增资1.36亿英镑和2亿英镑。根据计算,此次增资后,国开行在巴克莱银行占有的股份比例将维持在3%左右。

对于此次增资,国开行有关人士曾乐观表示,此举旨在保持国开行在巴克莱银行的大股东地位,也表明了其对于巴克莱银行未来发展信心。殊不料,增资行动遭到了有关监管部门的反对,并最终在国务院层面被否决。

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开行此举是为摊薄投资成本,毕竟,2.82英镑/股的配售价,已较去年7.2英镑/股的战略认购价折让约六成。相比之下,卡塔尔投资局就大举认购了17.6亿英镑的股份。

根据去年7月23日签署的股份认购协议及战略合作备忘录,国开行首期出资15亿英镑认购巴克莱2.014亿股,并在巴克莱银行17人的董事会中占有一席。国开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增资被否不影响该行在巴克莱银行董事会的席位。“董事会席位为我们提供了近距离学习巴克莱银行内部管理的宝贵机会。”

公开资料显示,国开行投资巴克莱银行已浮亏大半,目前巴克莱银行股价仅在3.3英镑左右。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已经下跌了约32%,而且巴克莱银行受次贷影响是否见底仍未可知:今年一季度,巴克莱银行发生了10.06亿英镑的信贷损失,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累计信贷损失则已超过50亿美元。

因而,此次高层否决国开行增持巴克莱的计划亦在情理之中。国开行去年投资巴克莱银行形成的浮亏,已引起监管部门不悦。今年初国开行拟入股花旗一事最终亦被国务院否决。

在监管部门看来,国开行正式完成转型之前,科学决策机制和有效监管机制的缺失,很难确保其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有关人士分析,这也是国务院要求国开行尽快实施商业化转型的主要原因之一。

挂牌推迟

较之海外投资受阻,国开行的商业化转型要远为重要。不过原定于今年6月底挂牌的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已被延迟至7月下旬挂牌,“最晚会于8月初。”国开行内部人士透露。

“主要是技术原因。”一位接近国开行的人士称。所谓技术原因,首先是股权比例的变化。原定比照汇金所持有的200亿美元资本金,汇金、财政部各占50%的股权结构将有所变动。按照最后清产核资的结果,财政部将持有略高于汇金的出资比例,股份比例因而调整为55%。

股份公司高管人选是另一个尚未最后确定的内容。《财经》记者了解到,新成立的股份公司董事会将有15人,财政部、汇金、国开行将各占据四席,另设三名独立董事,不过董事会成员名单尚未最后确定。据了解,原国开行行长陈元将出任股份公司董事长,而行长人选可能来自地方政府,一说前江西省副省长赵智勇为热门人选。

更多的“技术原因”在于国开行如何从监管部门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尽可能赢得相对弹性的发展空间。

从一家具有政府财政功能延伸的政策性银行变身为完全的商业银行,意味着“一百八十度的改变”。市场普遍关注国开债的信用等级和风险权重如何调整,目前为确保转型平稳过渡,有关部门提出了三年过渡期的说法。

不过,理想的过渡期到底是多久?过渡期间政府要不要提供政策支持?债信和信用等级的取消是随过渡期一步到位,还是逐步取消?由于国开行仍定位于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在其未来拓展的业务中,商业化业务和政策性业务的边界怎么界定?这是眼下监管当局和国开行都面临的困惑。

国开行商业化改革方案早在去年底就已获批,但其实施方案于上月底才获准着手实施。“挂牌之后还有很多工作要落实,”财政部有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与原先转型计划一举构建国开行商业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三足鼎立的方案略有差异的是,“国开行可以根据发展阶段设立子公司,包括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不过相关牌照要一事一批。”

资金何处来

尽管已获得诸多业务范围,目前国开行面临最大的挑战,仍是如何解决资金来源单一的现实问题。

国开行副行长刘克崮在今年3月“两会”期间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曾坦承,如何开拓资金来源,是其转型的主要技术难题。据介绍,国开行正在研究各种方案,包括吸收企业存款,以及考虑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市场面向个人发行开行金融债等。后者如果获准,将意味着商业银行自1997年之后,重新回到交易所市场发债。

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主要资金来源,而发债几乎为国开行的惟一资金来源。目前,政策性银行金融债与一般商业银行金融债券风险权重不同,前者为零,后者为20%。由于国开债(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债的简称)在商业银行所持有的风险资产计算中,不占用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其在机构投资者投资组合中属于优选品种之一,仅次于国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国开行累计发债25211.21亿元,占整个债券市场总量约四分之一。

但当国开行转为商业银行,国开债的风险权重将可能改变,债券持有机构必然要考虑国开债占用资本金的成本。这意味着,要么国开债给机构投资者更高收益率,即增加发债成本,要么机构会选择认购其他债券。

“如果给予国开债风险权重比较高,负债成本会比商业银行高很多,如此一来经营可能会比较困难。”国开行人士表示。

“事实上外界忽略了国开行的融资成本是高于商业银行的。”一位国开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有专家曾经做过测算,根据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管理成本约为1.4%,即每100元大约占用1.4元的管理成本,加上约1.5%-1.6%的其他人工成本、营业场所等管理成本,商业银行总的融资成本大约为3%,而国开行发债的平均成本约3.5%。商业银行融资成本与国开行融资成本相差约0.5%-0.6%。不过近年随利率走高,融资成本均有所提高。

这一事实得到了财政部人士的认可,“国开行如何拓展资金来源的确是个难题,这也是监管部门将保留现有国开债的信用等级和风险权重,以此作为对其政策支持的原因,但会给予三年过渡期。”

转型之后,国开行也不再具备原有可给予地方政府“软贷款”(即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可以通过政府或国有公司的融资平台进行贷款,其贷款允许用于国家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的资本或股本投入)的优势。与其他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相比,国开行的劣势转而比较明显。“能否真正做到和商业银行公平竞争?这是我们最忧虑的问题。”国开行有关人士表示。

有业内专家建议,国开行并购邮储银行或者双方交叉持股,可能是解决其资金来源的较好选择。“邮储银行存款约2万亿元,国开行发债规模约2.6万亿元;一个急于运用巨额资金,一个急于拓展资金来源,若双方交叉持股、建立互补的模式,或可以双赢。”

“各方应该跳出局限的思维模式,比如土耳其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是世界银行和德国复兴银行;开行未来也可以做二级批发借贷业务,向稳健的商业金融机构放贷等。”一位资深高级金融专家指出。■

上一篇:汇金再定位 下一篇:“银行告信托”灰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