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形”到“有行”

时间:2022-10-05 12:30:41

摘 要:小学体育是一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课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创新方法,提升修养,真正将体育与德育相结合,真正做到从“有形”到“有行”。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理念;教学途径;教学品德

小学体育是一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课程。而德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解放思想,转变教学理念

首先,体育教师不要将其认为是一种不考核的“软任务”,而是要将德育工作放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注重在训练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要将德育工作融入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还应该摒弃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应该始终贯穿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育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密切关注学生发展。

二、创新方法,丰富教学途径

为使德育工作在体育教学中落到实处,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方法,丰富教学途径。比如,游戏教学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旨在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将德育工作在体育教学中落到实处。

三、提升修养,内化教学品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无时不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在体育运动前,不断叮嘱学生要注意安全,遇到学生在课上淘气,教师不要在脸上显露出不愉快的表情,反而要给予更多的耐心、细心和关心。这样的教育才是深入人心的教育,它使得德育之路无痕,也真正使得德育工作在体育教学中不再只是流于形式,真正做到从“有形”到“有行”的转变,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自身的“正”去教育和感染自己的学生。

总之,德育工作与体育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堆加,而是互渗互透,协调统一的两个侧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与学生心灵接触,热爱和尊重学生,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途径,有针对性地将德育渗透在体育课程中,从而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的体育教学活动中。真正使德育工作不仅有形式,更有行动,也使德育工作通过体育教学走进学生心灵,贴近学生生活。

上一篇:真诚是打开心灵的钥匙 下一篇: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