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安明城区空间结构的近现代建筑环境保护与更新研究

时间:2022-10-05 10:56:56

基于西安明城区空间结构的近现代建筑环境保护与更新研究

【摘要】:古城西安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数量繁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其中明城区是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片区。明城区的空间结构是明清时期在唐长安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近现代受到工业化的冲击和现代主义的影响,形成了现在不同年代不同风格建筑并存、不同尺度不同模式街区交融的空间形态。

【Abstract】:The ancient city,Xi'an ha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vast amount of historical relics, and the Ming City can most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area . The space structure of Ming city develope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n the basis of Chang an City in Tang Dynasty. On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sm, It forms a spatial morphology with different years and styles of architectural coexisting and different scales and modes of blending neighborhood.

【关键词】:文物古迹、明城区、近现代、空间形态

【Key word】: cultural heritage, Ming City, modern, spatial morphology

1.1 研究的依据

一、近年来西安市对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关注和提升,明城区内的街区被逐渐修复和整治,使其重新展现昔日的辉煌。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明城区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更新改造。

二、西安城市自身发展的客观性,导致一部分发展方向是积极的,如明城区内商业圈的不断壮大、工业生产量远远超出需求量、公共休闲环境越发符合群众生活需求等;另一部分则是停滞不前,甚至逆向的,如历史建筑与遗址的保护、文化区域环境的整修、单体建筑与街区随意改造等,作为历史遗存的城市结构和空间环境整体上遭到破坏。因此,在适应当展需求的同时,往往弱化了地域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历史元素的可持续性。随之则出现了城市发展空间要素与文化遗存的基本矛盾。

三、截止到2000年,1993年西安市规划局与文物局初步拟订的明城区内30处保护民居已所剩无几,剩下的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2005年ICOMOS在中国通过的《西安宣言》,对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的保护与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西安近现代建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再加强调。

1.2 研究的意义

一、区域历史重要性。区域历史重要性。明城区是西安人文与精神的根脉,前后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坐落于此。这一区域是西安目前历史遗存最密集的区域,成为西安名城特色的主要载体。建国之后,面临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明城区对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意识几乎为零。1990年后面对大规模的改造,近现代建筑环境发生极大的破坏。如今,近现代历史建筑环境保护与更新模式在初步形成阶段,做好研究近现代建筑环境保护与更新研究工作,发掘问题所在,对明城区未来文化遗存与模式化发展方向上起到关键作用。

二、历史建筑环境的重要性。建立历史建筑环境从最简单的方面来讲,可以缓冲历史建筑保护和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使历史建筑可以与现代城市发展和谐共处。历史建筑环境传递着历史信息,记录着历史事件的位置、坐标等,帮助建筑主体更好的传递历史信息,而近现代历史建筑的环境同样也记录着近现代历史时期西安市的历史事件与面貌。通过保护与设计近现代历史建筑的环境,可以对展现西安城市历史的完整性起到一定的链接作用。

1.3研究对象的独特性

一、本论文首先基于整个西安明城区空间结构的历史变量过程中,探索空间变量因素。对其内部所有近现代建筑及周边环境现存条件与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类比与对比等方法,在基础理论和设计实践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历史建筑环境对建筑单体的积极作用。

二、西安明城区内历史建筑类型与数量繁多,对其环境的改造不在少数。如三学街、北院门、德福巷、书院门等,大多数改造与设计最终定位成“历史街区”。可以看出,古城西安对历史街区环境保护与更新放在空间规划的重点之上。基于此方向,对近现代历史建筑与环境的改造进行点、线、面等系统划分与链接,会发现在局部区位呈现断点现象,从明城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定位来看,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三、具体研究对象。碑林区竹笆市地区北接北院门,南通德福巷、湘子庙,位于钟鼓楼等商业与文化重要地段。明代就以买卖竹器等编织品成为最具规模街区,目前有劝工陈列馆等近现代建筑坐落其中。如今,此地区被庞大的小区阵容与零碎的店铺所包围,已经丧失了以往的区域活力,丢失了文化的延续性与传承性。整个区域对外程现严重的功能断裂现象,对内则处于一个邋遢、零乱的尴尬局面。保护竹笆市的近现代建筑,合理规划设计区域环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内部发展的矛盾,也填补了整个城区发展的空间脉络。在文化元素正面发展的同时,缓解城市发展空间要素与文化遗存的基本矛盾,探究完善的更符合西安城市发展的近现代建筑环境保护与规划设计模式。

1.4研究目标

一、经过探究西安城市空间结构阶段性的变化特征,在动态发展的基础上找出空间演替与更新的规律性。分析出空间变量因素对近现代建筑环境保护与设计的影响。

二、调查并分析西安明城区内历史建筑及其区域环境保护现状,分析其环境对历史建筑的重要性。对近现代历史建筑与环境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与类比,找出规划设计原则与手法的相似性与独特性。

三、以西安碑林区竹笆市区域环境保护与设计为研究重点,对竹笆市的历史背景、建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自身存在的独特性。对周边环境现状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是否存在一定的促进与阻碍因素。对环境保护与设计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四、综合经过前期与实例分析,提出合适的经现代建筑环境发展与更新模式,为西安同类型环境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2005.7.15,2005.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任云英.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个人信息

姓名:张蔚萍 陈虎

性别:男

籍贯:湖北武汉

学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联系电话:18629150968

邮寄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10055

上一篇:关于现代机械设计若干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园林景观功能在居住小区中的体现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