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法中“轻负担高质量”的探讨

时间:2022-10-05 10:11:01

地理教学法中“轻负担高质量”的探讨

从某种意义上说,“减负”实际上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轻负担、高质量”教学呢?课堂教学是载体,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学习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地理教学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要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挑战,而“题海战术”“频繁考试”“课内损失课外补”“靠、拼、豁”等陈旧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只能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厌学低效率负担更重”的恶性循环,造就“高分低能”“分高德低”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给中小学生“减负”势在必行。下面是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实施“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的几点策略、措施及效果。

一、教学策略

(一)提高课堂效率

1.求精。课堂教学设计精,在领会课标、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首先进行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课时分配等,然后分配任务,由某个责任人逐步完善,编写出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案。

2.求适。课堂容量适当,以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宜,依据学生及教材特点选择适量的教学内容,补充适当的“热点”内容,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另外要活用教材,适当打乱、重组教材内容的顺序,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清。

3.求巧。课堂教学讲究艺术,坚持使用普通话,注意课堂节奏,在语速、语气、音量上恰到好处,做到巧妙引导、巧妙对话、巧妙点拨、巧妙激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4.求全。课堂教学面对全体同学,注意观察优中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让他们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采取“生帮生”的形式,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求实。课堂教学注重实效,每节课都认真设计实用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落实措施,注意因材施教,让每位同学都学有所得,轻松而又高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优化练习质量

1.适量。适量布置练习题,量过多,学生没时间做,只好敷衍,量过少,起不到巩固作用。新授课每节课的练习量一般控制在10钟左右的时间能完成即可。练习课30分钟左右,留一定的时间反馈、校正。

2.精典。精心设计、选择练习题,要求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意义,既有基础练习又有能力练习,既有文字练习又有读图练习,形式多样,难度适中,有一定的梯度,让每位同学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3.及时。练习题的批阅、反馈及时,主要讲解典型错题,切不可集体逐一校对答案式讲解。可让学生讲解,也可由教师讲解,要根据错题难度而定。

二、教学措施

(一)教学模式

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总结出一套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培养能力,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自主互助式问题教学法。

所谓自主互助式问题教学法,就是把教学内容设置成可以使师生产生互动效果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学习习惯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使课堂形成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考学生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原则

1.自主学习是基础

2.小组合作是手段

3.形成能力是目的

4.问题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5.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

6.问题是教学活动的终点

(二)具体步骤

1.创设情境,呈现问题。教师要给学生精心创设形式多样的、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提出自学要求:学习任务、学习方法、时间限定、评价方法等,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产生问题的联想,使之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2.独立思考,自主尝试。问题呈现后,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通过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及疑点,自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留到下一环节小组合作时共同解决。

3.合作探究,互帮互助。自主学习完毕,由组长组织讨论交流自学成果,若有疑难问题,由组长和已学会的同学充当小教师给他们进行讲解,直至理解为止。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等待下一环节与其他小组一起交流。4.汇报交流,点拨归纳。将上一环节小组内没能解决的问题,在组间进行交流,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由教师点拨,并进行纲要性板书、归纳,以便理解记忆。同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肯定和评价。

5.达标训练,巩固提升。达标练习题的设计,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难度适中,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题型包括填空、判断、选择、读图、思考等多种形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然后进行生帮生、生教生、生考生的二次达标检测。

6.课堂小结,收获喜悦。最后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结。可以分在小组内和在班内两种形式进行,内容包括知识总结和情感、能力总结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疑问,道出自己的收获,给同学们一个分享成功和继续探索的机会。

三、教学效果

1.学生的参与力度明显加大。自主互助的学习形式,使学生的整体参与度明显加大,优、中、后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以不同形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不同的环节充分发挥着自己的能量,彰显自己的风采。

2.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断地从同学和老师处得到激励、表扬,品尝到了久违的成就感,内心深处不断爆发出沉寂已久的智慧火花,“我参与、我能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后进学生,渐渐淡忘了自己无彩的暗淡历史。

3.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随着学生参与力度的不断增强,自信力的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大增,主动学习地理的动力加大。不少学生主动找老师探讨地理问题,积极参加地理兴趣小组,拓展自己的知识空间。

4.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后,自觉主动的学习意识和与人探讨的合作精神大增,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与人交流的技巧,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5.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自主互助式问题教学法”强调课堂的实效性。学生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就会设法提高自己在每个环节的效率,内在潜力就会得到充分激活,从而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就会迅速提升。

6.学生负担明显减轻。由于课堂的实效性,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把知识尽可能地掌握了、能力尽可能地提升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谐、高效、团结、紧张的课堂教学直接促成了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

7.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有力实施,伴随课堂效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随之进步,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上一篇:成为全球500强之后,格力要“+互联网” 下一篇:中概股,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