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导向下的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05 09:59:58

生态理念导向下的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风景区规划设计中景观设计所需要遵循的生态原原理 将运用生态理念和现代技术对自然环境及景观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作为研究重点, 对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生态理念;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法

自然风景区不仅以优美、宁静、洁净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而且往往在维持区域生态和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适当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同时,对自然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状况和生态作用,以维持和优化自然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功能为原则。新时期,如何为风景区后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先期的规划和控制,如何结合当地文化实现风景区的特色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是我们在新世纪风景区规划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生态规划设计理论的应用现状

一、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分析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景观生态学理论逐渐完善并且对大范围景观规划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应注重将生态科学技术和景观美学原则相结合,创造出完美的景观作品。 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生态思想已经被融入到规划构架中。但是,由于以能量流和物质流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和以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景观规划之间缺乏连接的共同点,直接把生态学应用到景观规划具有很大困难[1]。80年代以来,以研究景观要素(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及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和变化为主的景观生态学则弥补了生态学的这一缺陷,从而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园林景观生态学专注于土地或景观,利用空间和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特定的美学效果。另外,景观生态学是在完整的格局内操作,并且在不需要完全了解外部细节的情况下理解整体或所有系统。这种整体和跨领域的研究方式克服了传统上郊区和都市景观的差异性,提供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二、生态设计原理

1、人与自然的共生合作的关系

自然生态系统的周而复始,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包括:空气和水的净化;废弃物的降解和脱毒;土壤和土壤肥力的创造和再生;作物和自然植被的授粉传媒;大部分潜在农业虫害的控制;种子的扩散和养分的输送;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人类从中获取农业和工业等的关键元素;保护人类不受紫外线的伤害;局部调节气候;缓和极端气温;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提供美感和智慧启迪,以提升人文精神。

2、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保护和节约资源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城市公园的设计首先强调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自然遗产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不在万不得已时不予以使用。建设保护型生态公园对于当地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是相当有利的。其次,尽可能减少各种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2]。设计中合理地利用光、风及水等自然因素,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同时,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数以倍计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三、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法——分区模式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旅游热潮席卷全国, 风景区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其规划设计也逐渐起步并发展起来。但是, 由于国内风景区从整体规划到细部景观设计较大地受到资金投入与经营效益的影响, 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保护与有效利用, 许多风景区在建设初期为了招徕游客, 兴建高档服务设施, 开山修路, 修建索道缆车, 严重破坏了风景区的自然景观资源。因此, 将风景区进行合理分区, 根据不同分区确定开发力度十分必要[3]。下面我们主要以某地风景区规划设计为例详细进行分析。

1、动物生境网络

构建的动物生境网络能重点改善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根据规划标准,采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来建立动物生境网络。依据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将存有生物数量较多的面积较大的湿地斑块作为动物的核心栖息地,即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来源。将土地类型、地形坡度和水分条件作为动物活动的阻力因子来建立阻力表面,并且根据土地和水对动物生存的影响,分析得到生态安全格局的缓冲区、源间连接、辐射道以及战略点,最后根据生态安全格局得到野生动物生境网络的初步规划方案。

2、居民生产管理网络

根据规划标准,居住生产网络规划的关键是合理居住和生产活动的空间布局,确定适合进行居住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具体区域。按照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大部分的工业企业将被逐步关闭或搬迁出风景区,因此生产布局只需重点考虑农业用地。通过分析现状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度之间的关系,将坡度作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因子。坡度25°的地方需退耕还林。将地质、坡度、坡向、水源、交通以及生态环境作为居住适宜性评价的因子。基于居住适宜性评价,居住采用组团式布局而不是沿着河谷任意蔓延,这样可以在组团之间留下建设生态廊道的空间。

3、风景游赏网络

规划构建的风景游赏网络以白洋淀水域为主干,将重要景区、景点、有开发价值的遗迹以及景色优美的村庄串联起来。根据规划标准,关键是确定非机动休闲游道的具体路线,并处理好游道、河流以及公路之间关系。由于风景资源主要分布在白洋淀中部,结合游赏体验、地形条件以及安全性方面的考虑,规划将沿着白洋淀的游道主要布置在白洋淀的中部。游道、河流和公路之间的关系是:游道介于公路与河流之间,并尽量远离公路以避开机动交通对游赏活动的威胁和干扰;游道距河流时近时远,这样既能丰富游人的游赏体验,也能适当减小游道与游赏活动对湿地生态的影响。在狭窄的地段,游道可以与公路并行,但要设置安全隔离带。

四、建议及意见

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作为风景区规划设计的重要一环已经在设计界受到了重视, 近年来许多风景区设计工作对生态思想和方法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并得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然而, 我国广袤的土地上风景区折自然条件, 生态系统都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对于具体的设计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在生态设计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对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保持生物多样性, 本土性, 原始性。有效保护和利用本土生物, 合理栽植本土植物不仅降低建设成本, 更能体现地区特色, 并且要尽可能选用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在改善自然资源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对重要景观资源和原始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设计手段进行保护。在风景区的设计开发过程中, 原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十分重要。重要的景点不仅是风景区内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 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

3、景观设计在最小限度地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同时, 要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环境。

总之,风景区内旅游设施规模控制是风景区总体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而风景区规划设计原则乃是我国风景区规划和管理工作者长期积累经验的总结,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风景区正在规划设计,希望本文通过交流,能对推动我国风景区总体规划能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安超,刘昌寿.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及规划建设的基本原理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1,(3):48-57.

[2]张明,刘曦.新时期中国旅游产业走向分析与展望[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25.

[3]刘鸾君,李涛.滨水景观塑造与民族文化特色演绎—以河池市“一江两岸”规划设计为例[J].规划师,2010,(10):67-68

作者简介:

(1979--),女,汉,四川,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黄鹤(1980--),男,汉,四川,学历: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上一篇:建筑工程室内环境验收及检测中的问题分析 下一篇: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