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产业承接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5 09:31:52

内蒙古产业承接问题研究

摘 要: 针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偏以能源重工业为主的增长方式,国家实施了促进内蒙古地区产业承接的指导政策。内蒙古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能源优势积极主动响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规划,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缓解资源约束,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以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相关具体的数据,对于内蒙古产业承接的现状、问题、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内蒙古在产业承接中需要改善和注意的问题,并得出内蒙古地区产业承接是实现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的结论。

关键词: 内蒙古; 产业承接; 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 F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015-02

一、问题的提出

正如马克思所说:“国际分工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进,应以分工为先的。正是由于分工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为分工的深化创造了条件。二者的循序前进为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

产业转移主要是指产业的生产要素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空间上的移动的连续的动态的经济活动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开放会逐渐出现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间相互合作的现象,这也由此促进了产业转移和承接的发展。国际上已经历三次产业转移,正进行的是第四次产业转移,国内产业转移主要经历三个时期。在第三个时期,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为内蒙古的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GDP增速从2002年至2009年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资源型的重工业做出了主要的贡献。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以资源的投入获得的增长,并不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近两年来内蒙古经济增速有所下缓,也表明了这一点。因此,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便是内蒙古地区产业发展新的方向。

二、内蒙古产业承接现状

2011年1-8月份,内蒙古承接非资源型产业转移项目427个,截至2011年11月,呼包鄂承接产业转移共签约引进项目271项,总投资7835.1亿元。主要承接的产业项目为装备制造业、煤化工、陶瓷业、纺织业、冶金建材、氯碱化工业、风电等一批重点项目。2008年以来,其余盟市承接产业转移共签约引进项目1187项,总投资6129.9563亿元。主要承接的产业为冶金类项目、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化工项目、能源项目等。

内蒙古近两年产业承接项目数量逐渐增多,其中非资源项目已占有较大比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三、内蒙古产业承接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方面问题:面临土地、环保等瓶颈制约

1.土地供需矛盾较大,由于土地管理部门每年对土地使用有宏观控制限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受限。多数园区土地利用超出核定的规划面积,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普遍不足。比如,鄂尔多斯市今后10年建设用地净增量仅有8640公顷,而需求量达10万公顷。

2.工业用水指标不足,有的地区甚至抽采地下水发展工业,跨地区配置资源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去年以来,国家对过剩行业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产业项目加以限批。由于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制约,已批准的项目开工建设时间不同程度推迟。

(二)配套设施存在的问题

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落后薄弱,产业同质同构。园区是产业承接实现创新的最好载体和平台。内蒙古地区的一些产业园区规模普遍不大,发展空间不足,运用效率低下,园区定位和规划区域不明显,园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载体作用相对较弱。

(三)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1.统筹合作不足,项目审批难,行政审批缺乏效率。审批手续繁杂。例如1-7月份,沿黄沿线22个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投资亿元以上计划新开工项目开工率仅为55%。

2.发展软环境特别是政务环境改善不够。政策针对性不强,缺乏对大项目、大投资和先进要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政策执行不灵活。事难办仍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的存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合力不强。

3.承接产业转移的招商机制有待完善。承接产业转移数量少、规模小,进驻、生产、发展慢,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仍有一定困难。盟市间招商工作不均衡,专业性招商知识很少,无法满足客商咨询需要。新兴产业的需求小和发展不稳定,给引进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四)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内蒙古产业承接功能发挥不足。总体产业层次和质量较低,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就地转化弱,缺乏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缺乏配套延伸的产业链。处于产业链上游,下游产品和终端产品不到10%,非资源型产业发展不足等结构性问题还很突出。目前,内蒙古已形成了2000万吨钢铁、400万吨有色、300万吨PVC和1300万吨甲醇当量煤化工的产业规模,但深加工比重不足10%。

2.承接产业转移的技术层次有待突破,人力资源培育有待提高。所承接项目,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比重不高。技术人才短缺和管理人才素质不高。

四、内蒙古产业承接的对策建议

(一)环境资源方面

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与环境资源相容和供需紧张的矛盾日渐突显,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必要的。首先要努力保障土地供给。一方面,要争取扩大土地供给量,用足用好政策,在未利用土地方面多做文章,积极争取国家增加用地指标;另一方面,要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现有规划用地的节约挖潜上,加强园区土地利用评价,推出一些用地激励机制,譬如用得好、用的快就奖励可多用,浪费的给予惩罚,非资源型产业项目用地,应尽量在用地计划内给予倾斜,对于一些污染大的企业,协议出让土地,还可实施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方式供地。

要优化配置水资源。采取水权转换和节水两个途径来解决工业用水问题,坚决不能超采地下水来发展工业,规划好水资源利用,统筹利用区域水资源,加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推进区域内水权转换,保障工业用水需求。另外,园区企业建设向水资源富集地区集中,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

(二)政府政策组织建设

1.对于项目审批,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布局情况和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扶持一些能够拉动地方经济、辐射带动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项目,适当降低门槛,特事特办。简化审批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办理。协调好内蒙地区各个盟市之间的发展,加强紧密合作,统筹发展。

2.以投资软环境建设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契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为外来投资者提高最优的政务环境,有针对性地制定细化的相关政策,制定对大项目、大投资有吸引力的政策,对于一些特别项目,灵活执行,加大财政、税费、金融、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

3.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招商机制。成立招商联络处,加大招商力度。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运用多种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引资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招商实效。规范各类优惠政策,统筹协调重大招商引资项目。

4.企业的运行需要一定的资本充入,银企对接尤为重要。建立互信透明的银企合作关系,支持鼓励设立民间中小型金融机构,积极沟通协调金融部门在强化金融服务、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健全信用等级评价和授信制度等方面的工作。争取在短期内使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所缓解。

(三)承接好先进的技术水平加快创新的收益实现

1.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技术层次,积极培育稀缺的技术人员。加大承接项目中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比重。特别是处于产业链前端的科技、信息服务、咨询决策服务、创意服务等及处于产业链后端的物流、会展、商贸等生产型项目。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素质。

2.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发展。提升总体产业层次和质量,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品就地转化,引入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关联强的企业,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本地企业与转移企业的对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注重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自身管理体制,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实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园区是产业得以稳定安心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平台承接是衡量园区承载力的关键。以一体化的思路加强园区规划,突出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第一,要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决策机制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坚持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二次重复规划建设。第二,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出发,引导和协调工业园区各有侧重,形成层次递进、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打造特色的大型产业园区。第三,促进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强中介组织的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加强企业间的联系以及技术和信息交流,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电、气、管、水、路网的建设,使园区内部配套设施“小系统”与外部基础设施“大系统”有效对接。第四,建立和完善工业园区明晰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明确园区定位,扩大工业园区单体规模,提高工业园区档次水平,创新园区发展模式,使产业园真正成为企业进入市场、发展壮大的最佳平台。创新园区内部经营机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努力把园区空间用足、产业做实、资源用好。

结语

内蒙古的产业承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项目承接数量和资金投入都在不断加大。内蒙古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导向,积极实施具体方案承接发达地区产业,为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和城镇化发展探寻道路,这一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只有对产业承接、产业升级和自身产业结构优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规划,才能积极应对和解决各盟市所面临的问题。随着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的结构升级,而通过生产要素的区际转移是一种较好的途径,它可以较有效率的带动地区的产业发展,实现转型和升级。因而,内蒙古地区的产业发展需以承接为导向,结合自身优势,带动地区产业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忠.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9-155.

[2] 孙媚美.陕西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2010.

[3] 李相合,中国服务经济结构演进及其理论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 郭元,常晓鸣产业转移类型与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方式转变[M].社会科学研究,2010.

[5]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2011.

[6] 内蒙古统计年鉴2001-2011.

上一篇:新形势下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 下一篇:高校金融类学生诚信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