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时间:2022-10-05 09:07:48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的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改进学习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同时形成性评价也可以正确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便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

形成性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多年来,由于对传统的考试缺乏分析,对学习评价的意义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在实施评价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番思考。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达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和谐统一。形成性评价是强调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为目的的评价活动。

一、形成性评价的提出及含义

(一)提出

以往的学习评价无论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还是评价标准来说都是非常的单一,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差的唯一依据。这种评价只重视反映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其指导原则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者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教学原则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

(二)含义

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效果,用以调节活动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评价。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重视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提取信息,通过收集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气氛的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使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能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

二、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形成性评价的形式

1.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课堂的进程,决定着课程的气氛和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评价应该特别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

在学习情感和策略方面:教师则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做到不懂就问,虚心好学;是否认真听讲,具有模仿能力;能否认真地完成课内学习任务;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则注重能否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自我评价

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思想,其核心内容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从而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是一条有益的途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续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自我评价可以是学生增强自信,增添学习兴趣,产生再次尝试的欲望。

3.集体互评

集体评价的意义在于从集体的舆论中形成和确立评价标准。在评价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首先看到同学的优点和进步,对同学要抱着团结友爱的态度。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感到教师也是集体活动的一员。

学生们能够根据评价标准,正确评价自己的伙伴。这些善意而中肯的评价以互助互爱、团结向上为基础,不仅使同学之间的关系得到优化,而且使学生增强了责任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认真阅读其他伙伴的作业,认真给予别人评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了集体互评的教育功能。

(二)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1.激发兴趣,信心评价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因此教师可以在评价方面下点工夫,激发学生的情趣,增强学生的信心。

2.积极参与,协作评价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不论是学习阅读教学还是作文训练课,都离不开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与评价。小组的互评积极、主动、自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听取批评意见的承受能力和友善待人的品质。

3.多元综合,过程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减轻学生在评价中的心理负担,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学会不断改进自己参与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三、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一)意义

1.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发展

在实施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身业务水平得到了发展。强调在“教育”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自己的教学成果,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研究。基于这种师资发展的理念,不少语文教师从探讨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入手,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联系起来,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联系起来,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探索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者。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喜悦

形成性评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测验、课堂提问、家庭作业、课外活动。这些活动虽然也属于平时的评价,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这些活动大多是按老师的要求和规定去完成的,是被动的学习,也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去完成某些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3.注重教学反馈,师生共谋利益

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作用。评价要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同时评价又可以正确地反映出

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利于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从中认识自我,建立自尊自信,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便于教师从中获得反馈信息,以便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做适当调整,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能让学校及时了解到新课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进一步改进对教学的管理,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启明.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3]傅华强,张银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E—mail支持下的学习档案包 下一篇:挑战式教学法的体验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