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糖尿病的20个误区(下)

时间:2022-10-05 08:44:41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防治糖尿病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久病成医”,很多老病友都总结出了一些适合自己的防治小窍门。但防治糖尿病又是一个讲究科学性的任务,具体的方法上可不能“想当然”地去盲目、片面地道听途说,以身试法。以下这些防治中的常见误区,是医学专家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不妨对号入座,有则改之。

尽量不注射胰岛素

长期以来,临床上曾认为1型糖尿病必需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则应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如果口服药物无效(一开始即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时称为“原发性失效”。药物治疗开始有效,以后即使加量也无效时称为“继发性失效”。)时,再考虑使用胰岛素。但近年来,这一观点有了改变。多数临床试验证明,即使2型糖尿病,早期在单独或在口服药物的同时,短期或长期使用胰岛素,可以促使胰腺恢复功能,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其次,空腹血糖在16毫摩尔/升以上、接受手术等急性应激、孕妇、口服药物治疗有禁忌(或不能耐受、或失效)、肝肾功能损害、消瘦以及并发感染等病人都是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强力适应证。

不少病人害怕注射胰岛素。其实,胰岛素是相对安全的药物。糖尿病患者只要认识到注射胰岛素的优点和适应证,就应该接受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注射的实际操作并不难,无论从疗效和经济角度来看,胰岛素治疗都是值得采用的。胰岛素有长效、中效、短效、超短效和混合剂等不同制剂,选择胰岛素种类、制订注射时间、次数、疗程以及调整剂量等,都应接受医师指导。胰岛素较易导致发胖的缺点是可以通过合理饮食来避免的。

尽量加大药物剂量或凭自我感觉良好而减药

糖尿病治疗过程都应遵循小剂量药物开始,在监测血糖情况下,逐渐加量,达到理想和稳定地控制后继续维持。求愈心切,不恰当地加大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或在不进餐情况下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都会导致低血糖,那是很危险的。低血糖的症状非常多,轻者有饥饿感、乏力、冷汗、心悸、恶心、呕吐、嗜睡、注意力下降、反应迟缓、抑郁等;重者精神错乱、谵妄、惊厥,甚至昏迷、死亡。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药物剂量不足,诸如:1.血糖值有所下降,但并未达标。2.治疗后血糖值已达标控制,却自行减药。3.凭自我感觉良好而减药。4.长期不监测血糖,血糖处于高水平而不自觉。药物剂量不足会导致并发症的进展。目前我国糖尿病因药物剂量不足而导致控制率不高的现象较为常见,究其原因,除了医师要负责以外,病人对于自我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以及药物剂量不足所引起的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也较普遍。

餐前该吃的药,餐后服用也行

不少病人应该在餐前吃的药,却在餐后服用了。服药时间应该根据药物的起效特点而定。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美脲、格列波脲、甲磺丁脲(D860)和消渴丸(每10粒消渴丸内含格列本脲2.5毫克)等。除了格列比嗪和格列喹酮药效时间较短,不易诱发低血糖外,其他磺脲类药物药效时间都较长,较易诱发低血糖(尤其格列苯脲)。由于磺脲类药物一般在口服后30分钟左右起作用,所以都应在三餐前30分钟服用较为合理,尽管说明书或教科书推荐可以每天只服用1次或2次。格列奈类药物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能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单独服用不易诱发低血糖)在服后迅速发挥作用,因此,应该在三餐前即刻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服后发挥作用迅速,推荐在进食后即刻嚼服。双胍类(二甲双胍)发挥作用较慢,由于对胃可能有刺激作用,所以推荐在三餐饭中服用。缓释、控释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等药物系缓慢释放药效的长效制剂则可以在空腹或餐前服用,每日1次或2次。

要做到严格、稳定、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饮食和服药及注射胰岛素必须定时、定量。如不定时、定量,则会影响疗效,引起血糖波动或低血糖不良反应。

随便换换药也没什么不可以

有些病人由于害怕长期服用固定的药物后会引起副作用,或会引起抗药性而失效,因此擅自换药,是不妥当的。因为,反复从头开始摸索新的药物的治疗方案,这样很容易引起血糖不必要的波动。在药物有效、肝肾功能良好和耐受情况下原则上不宜换药。记住,只有在充分剂量下失效或某种药物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时,才是换药的指征。

凭自我感觉吃药,或在药房寻购降糖药

有些糖尿病病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不舒服,就不必治疗吃药了。事实上,很多糖尿病病人是可以没有症状的。因此,只有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服药治疗才是科学合理的。

另外,没有医师的指导,没有化验的监测,没有接受全面检查,自己到药房去买药治疗糖尿病是很不科学的,不仅不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耽误心血管疾病的综合性预防,甚至还可能发生低血糖等的危险。

血糖值恢复正常即已被治愈,可以停药了

要知道,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血糖值被控制在正常范围,只能说明治疗有效,不能说明疾病被治愈。停药是不对的,减药也必须慎重。

新药比老药好,贵药比便宜的药好

新药的推出无疑是多了一种治疗手段,是一种进步,值得欢迎。但新药毕竟在临床上使用时间较短,尚须观察考验。因此,新药不是一定比老药好,贵药也不是一定比便宜的药好。一切要根据病情和病人本人经济情况,由医师具体指导选择。

根据广告宣传进行治疗

某些广告说西药伤肝、伤肾,副作用大,不能终身治愈糖尿病,而中药或所兜售的药物则没有副作用,饮食不受限制,可以随便吃,可以停药,保证终身根治,无效退款等等蛊惑人心的花言巧语。希望糖尿病病友不要轻信虚假宣传的广告,不要上当受骗。

迄今为止,糖尿病的根治问题在国际上尚未解决,必须接受终生监测治疗。只要是药物,都会有副作用的。但如能正确地运用,药物的副作用就可以避免。西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是通过大量临床试验验证过的。也不能说中药是绝对没有副作用的。

不重视降脂药物的应用

糖尿病病人普遍存在血脂紊乱问题,同时,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等危症,因此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糖尿病病人应该接受常规调脂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

糖尿病患者的惟一任务就是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70%以上的糖尿病病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我国糖尿病引起的冠心病和脑卒中分别为正常人的24倍和10倍,远高于国外的3倍。糖尿病病人只控制血糖,可能有效地减少或延缓眼睛和肾脏等微血管并发症,但不能有效地减少威胁生命的心脏病和脑卒中等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病人除了要严格平稳地控制血糖以外,还要定期常规检查眼底、眼的晶体、血脂、肝肾功能和心脑血管系统等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的并发症,采取相应对策。糖尿病病人即使没有并发心血管疾病,也应该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要求,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和肥胖等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应该强调的是,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应把预防心血管疾病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总之,糖尿病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影响寿命。但如果能正确对待,积极防治,糖尿病病人是完全可以享有正常人的生活和寿命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理,熟练驾驭以下6架“马车”:1.深入掌握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防治知识;2.遵循合理的饮食制度和生活方式;3.坚持治疗,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防治所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4.坚持有氧运动;5.保持心态平衡;6.自我监测血糖、血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力求达到理想的控制水平。

上一篇:活血行气止痛的延胡索 下一篇:合理用药止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