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 题题落实

时间:2022-10-05 08:35:51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生活的启示”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篇叙事散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落花生”为线索记叙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通过父亲和我们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道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文章在写法上颇具特色,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在记叙过程中以语言描写为主;二是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三是文章在详略处理上旗帜鲜明,“种花生”、“收花生”一笔带过,而将重墨用在体现主旨的“议花生”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四是文章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作业分析

与教材配套使用的《作业本》(浙江教育出版社)中有相关练习6大题,第一题是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主要考查学生据词定音的能力;第二题是提供语境给带点词语找近义词,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第三题是课文内容填空,是课文后面第一题的配套练习,旨在考查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第四题是理解句子含义,是课文后面第三题的配套练习,采用选择降低了难度,重在考查学生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能力;第五题是抄写段落完成练习,是课文后面第二题的配套练习,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和阅读能力;第六题是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段话,也就是课文后面的小练笔,目的是进一步领悟“借物喻人”的写法,并提升作文水平。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理解“挺、开辟、居然、爱慕、成熟、体面、希望”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花生的特点,领悟做人的道理。

3.了解文章的写法特点(语言描写、对比写法、有详有略、借物喻人),尝试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段话。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1.猜谜语。课件点出谜面,学生猜谜底。先猜其他谜语,最后定格“花生”的谜语。

2.课件演示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明白“落花生”名称的由来。揭题板书。(教师黑板上范写课题,学生跟写。)

3.了解作者。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交流从资料袋中获得的信息。教师从许地山的笔名“落华生”导入课文:作者为什么用“落华生”为笔名呢?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明白了。

(二)扫清阅读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难读之处多读几遍。

2.初读效果检测。

(1)字音。①多音字“空、种、便”的读音。完成《作业本》第一题,做后交流。先交流多音字在句子中的正确读音,再将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然后用另外一个读音组词;②易读错字“亩”(不要读成“某”)、“吩咐”(不要读成“丰富”)。

(2)词语。①给指定的词语找近义词。完成《作业本》第二题,做后交流;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讨论帮助解决(预设“爱慕”、“体面”、“成熟”,如没有学生提则由教师提出)

(3)朗读课文。指名学生分节朗读,对学生读错的字及时正音,对没读通顺的句子反复指导,力求将课文读流利。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课件出示《作业本》第三题,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学生填空。(课文围绕花生主要写了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等内容。)

(2)提问:这几个内容中重点是哪个内容?为什么?

(三)感受花生特点

1.落花生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用文中的话回答。(“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2.课文哪里告诉我们花生“很有用”呢?学习4—9自然段。

(1)明确花生的有用: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谁都爱吃。

(2)分角色朗读姐弟几个和父亲的对话,感受花生的“有用”。

(3)请大家说说,除了姐弟几个说的,花生还有哪些用处?

3.课文哪里又告诉我们花生“不好看”呢?学习第十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话。

(2)完成《作业本》第五题。抄写段落要求书写端正、字迹清楚,有一定速度,抄写时比一比,抄写后进行展示。第一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后交流;第二小题分三步走:第一步,从文中找关键词或短语回答(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第二步,感受对比写法,用“桃子、苹果、石榴”与“花生”作对比,突出花生的果实藏而不露。第三步,学生自己想合适的词语概括花生的特点。如:藏而不露、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3)指导学生背诵这段话。

(四)领悟做人的道理

1.花生的品格我们知道了,那么父亲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学生完成《作业本》第四题的第一小题,做后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

2.“我”有没有听懂父亲的话呢?(听懂了,从“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看出。)

3.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

(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只”体会,懂得这句话并不是说不要讲体面,而是不要只讲体面而不讲内在美。

(2)完成《作业本》第四题的第二小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该句的含义。

(3)举例说说你知道的“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小结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抓关键字词

4.交流:许地山为什么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

(五)总结写法特色

1.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1)提问:这篇文章和以往写物的文章,如《爬山虎的脚》、《白鹅》等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这篇文章通过写落花生的品格特点说明了做人的道理。教师点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

(2)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你选择一种事物,用上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写。完成《作业本》第六题。写后交流点评。(学生第一次写有难度,教师要适当地点拨与引导,可以先举一两个例子打开学生的思路。如,扫帚每天和垃圾打交道,脏了自己干净了别人。这正像不怕苦、不怕脏,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清洁工人。)

2.总结其他几个写法特点。这篇文章除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外,还有哪些特点?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交流。

(1)叙事以语言描写为主。开展分角色朗读体会。

(2)运用对比写法。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等作对比,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

(3)有详有略,主次分明。种花生、收花生只用一句话带过,议花生却花费大量笔墨。围绕中心有取有舍。

总评

以往的语文教学与学生作业通常是一先一后“两张皮”,即教学完成后做相关作业。这种课堂上光说不练、课后埋头苦练的学习模式将教学与作业人为地割裂开来,不但耗费了时间,而且效果颇差。正所谓“人走茶凉”,学生在课堂上的兴奋劲儿过后再让其做作业,自然成了负担。如果能趁热打铁,将作业安排到课堂中做,即学即练,相信效果一定会更佳。本课的设计就是想在教学与作业的同步上做一些尝试,将《作业本》上的各题作业有机地分解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力争做到课上完作业也完成。这样,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赢得更多的时间。

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把作业放进课堂教学之中会使教学索然无味,让课堂教学变得毫无美感,其实不然。

1.把作业引入课堂教学中不会没有美感,只是换了一种美的表达方式,它能克服教师一味地纠缠于虚无缥缈的人文性,将语文拉回到语言文字的工具性,这是返璞归真,是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

2.作业能有效地调控课堂,可助教学一臂之力。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作业题起到了以下作用:

(1)检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得了解学生字词学习的情况。《作业本》的第一、二大题正是检测学生本课字词掌握的程度,教师不必绞尽脑汁去设计检测作业。

(2)提炼。对于一篇课文,学生读后多数知道写了什么,但如果让其概括主要内容却没几个人能说得清,不是没说完整就是说得太啰嗦。《作业本》第三题就对主要内容进行了提炼,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补充关键内容,清晰明了,为学生作了示范。

(3)辅助。理解句子含义是本课一项重要的目标,面对句子学生可能不知从何处下手。《作业本》第四题就为教学作了辅助。题中为学生提供了几个选项,教师引导孩子对几个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理解。

(4)拓展。“借物喻人”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如何加深对此写法的领悟?一般的策略就是举些例子拓展,而《作业本》第六题的小练笔就是一个很好的拓展。它把举例机会给了孩子,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真乃一举两得。

3.作业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灵活多变、多种多样。在本设计中,《作业本》中六道题的主要呈现方式有:一是直接布置,学生独立完成。如第一题的多音字读音选择,第二题给带点词换意思相近的词。二是课件出示,学生举手回答。如第三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学生思考后交流,形成最佳的答案。三是自然引出,共同讨论交流。如第四题的选择句子含义,是在讲到该句子时让学生思考讨论,最后选出正确的答案。第五题的第二小题和第六题的小练笔均属于这个呈现方式。

上一篇:科技信息 1期 下一篇: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视角的分析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