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及提高小学生的自理能力

时间:2022-10-05 07:47:37

如何培养及提高小学生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孩子的自立、自主的能力较差,生活能力也缺乏锻炼,依赖性比较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是处处受人宠爱、呵护。当孩子遇到事情时想到的都是依靠自己的家人来解决。因此,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指导、诱导、引导等方法,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使其心灵受到震撼,提高自理意识,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做生活中的小主人,从而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培养及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式,如: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我积极尝试了以下方法:

一、榜样示范法

以自理能力强的学生为榜样,通过他们的亲身交流、现场表演,让其他学生学习和模仿,使教育增强了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掌握教育技巧,对待学生要“爱、细、导、哄、严”,让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健康地成长。

二、实践锻炼法

可以围绕“学习自理、生活自理、劳动自理”三个内容,组织学生亲自参与整理书包、包书皮、削铅笔、叠被、洗袜子、钉纽扣、种花等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动脑动手,在实践中提高自理能力。

三、行为训练法

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的行为训练,通过具体指导―反复训练―督促检查―行为评价等步骤,达到培养及提高自理能力的目的。

四、规范制约法

通过制订培养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五、评价激励法

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办法,通过家长孩子平时在家许多不良习惯的话语,对学生的自理能力进行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同时,每学期都要评选“文明宿舍”“学习自理能手”“生活自理能手”“劳动自理能手”等表彰活动,进行激励学生自觉养成自理能力。

总之,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及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自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孩子犹如一棵树,它的生长离不开家庭的土壤、学校阳光的雨露,土壤越肥沃,阳光雨露越适宜,它就越会枝繁叶茂。

(作者单位 吉林省柳河县建设小学)

上一篇:学习数学课标,打造高效课堂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