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娃到社区“小当家”

时间:2022-10-05 07:45:14

从学生娃到社区“小当家”

他的个子不高,却在社区居民的心中有较高的人气与评价;他的年纪不大,却有着一份让社区领导、同事都认可的稳重与严谨。他就是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桃花镇宫峙社区副主任缪乐。

青涩学生娃初来乍到

2007年5月,跟许多毕业生一样,即将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缪乐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在周边同学纷纷选择外企、设计学院等去实现人生梦想时,他在母亲的鼓励下,放弃了穿西装、打领带、吹空调的设计师岗位,报名参加了大学生“村官”考试,选择回家担任一名大学生“村官”。

带着建设新渔村的理想,也带着对大学生“村官”岗位的懵懂,2007年10月,缪乐来到了桃花镇宫峙社区做了社区主任助理,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村官”生活。

“虽然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但因为刚跨出校门不久,还没有摆脱大学生的影子,一副‘学院派’。虽然自己会说舟山话,但还是习惯性地用普通话和村里人交流,话也是文绉绉的。”回想起刚到社区时自己青涩的样子,缪乐坦然地笑了,几次碰壁后,他感觉到所谓大学生“村官”的重点不在大学生,而是如何当好“村官”。

面对青涩懵懂的缪乐,热情、淳朴的社区老干部和村民张开双臂接纳他、帮助他,带着他熟悉村情村貌,了解民俗风情;拉着他参加丰富多彩的乡间娱乐活动,让他体会农村生活的生动活泼;领着他接触群众,手把手地教他工作……慢慢地,缪乐放下了大学生的矜持,把自己当做一个渔民,真心地融入这个集体中。白天,他跟着社区干部走村入户,和村民话家常,学会了在村民代表会上用“夹生”舟山话来读报读文件,与村民打成一片;晚上,他挑灯夜读,在报纸上学习政策规定,向村民们讲解党的强农惠农政策。

我不是来混饭吃的,而是来做事的

2008年9月的一天,临近中午,在东港参加培训的缪乐接到社区同事的电话,社区有一名患有精神病的患者发病了,需立即到医院进行医治,希望缪乐尽快联系患者家属,帮忙将患者送至医院救治。

接到电话,从未接触过此类事件的缪乐小小地懵了一下。可时间和责任不允许他有丝毫推卸。于是,他一边赶往墩头码头,一边根据自己经验,联系家属、医院、镇社发办询问相关事宜。到医院后挂号、联系主治医师、办理住院手续……终于在当天下午4点多将患者安置妥当。缪乐这才顶着空腹、带着一身臭汗、拖着酸麻的双腿,怀揣着病患家属的感谢离开了医院。

“回想这一天的经过,虽然很累,可那种被信任的感觉让我很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与工作的意义。”缪乐说,把做好每一件事当成一种习惯坚持下去,勿以琐碎而不为,那么,自己对渔村的了解、对村民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深,工作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有空时,我会去群众家里坐坐,拉拉家常,把得到的信息及时反映给社区领导,看看能否帮老百姓解决一些问题。”缪乐说,让他印象颇深的是租住在部队老营房的100多户群众,他们是2000年从对峙山搬迁出来的。租住的老营房建于1968年,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房里下小雨。缪乐向社区领导反映了这件事,目前宫峙社区的干部正在积极帮这部分居民解决住房问题。

“别看小缪年纪轻轻,办事可劳靠了!”“小缪好足了,一有事情,一叫就来!”“他不是来混饭吃,而是来干活的!”渐渐地,村民越来越认可这个“小村官”,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会想着与他一块分享;有什么心里话,也会找他倾诉;有什么事儿,总会找他商量。

当一颗种子,在这里收获我的幸福

如今,缪乐在宫峙社区已有四年半了。几年的渔村历练,让缪乐从最初青涩稚嫩的“学生娃”蜕变成了如今做起工作自有一套的社区“小当家”,他也非常享受这种生活:“这里是最美丽的地方,他们是最淳朴的人,很高兴能为他们做点事情,这里就是我的家。”

有付出就有收获,2009年,缪乐出任宫峙社区副主任;2011年,缪乐被评为区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官”、市优秀大学生“村官”。

“说实话,跟其他工作比起来,‘村官’的工资并不高,但很多事情并不是只看钱多钱少,所以我还是愿意留在基层,留在这里,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我的‘村官’生活。”谈起以后的人生规划,缪乐坦言,“一颗种子在这里种下了,春天便有一片新绿,夏天便有一簇葱郁,秋天便有累累硕果,冬天便有甜美记忆,这便是一粒种子的幸福。我愿意成为这颗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种下,收获专属于我的幸福。”■ (刘盛)

上一篇:中药的欧洲严冬 下一篇:三种肉松类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