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体制机制亟待理顺

时间:2022-10-05 07:35:34

中小企业发展体制机制亟待理顺

随着整体经济增长放缓、要素成本上升,前三季度我国中小企业总体呈较为低迷态势。由于体制性深层次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尚未有效破解,市场准入障碍、成本压力大、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问题犹存。

一、中小企业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一)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私营企业经营状况基本上反映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自2012年12月以来私营企业运营情况看,其利润同比增幅虽然在2013年个别月份有所回升,但整体呈下滑态势(图1)。从各种所有制类型企业盈利变化情况看,私营企业整体上仍明显好于国有企业以及外资企业。

从企业亏损面变化情况看,2012年12月以来,大中型和小微企业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图2)。大中型企业亏损企业数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态势,而小微企业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总体来看,2013年的企业亏损面比2012年有所抬升。

从企业成本费用变化情况分析,2012年11月以来,我国工业企业的管理费用累计同比增幅有所下降;由于2012年连续两次降息,2012年11月以后利息支出和财务费用明显呈现走低态势(图3)。2013年5月后利息支出和财务费用开始有所提升。

(二)投资增速逐步降低

私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自2012年12月开始回升(图4),从2013年5月开始逐步下滑,已接近2012年末水平,呈现出平缓的倒“v”形的曲线。从各类型所有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变化情况来看,自2012年12月以来私营企业的情况整体上要好于国有企业以及外资企业。

(三)市场信心趋于减弱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私营企业市场的信心正在逐步减弱。企业家信心指数(图5)和企业景气指数(图6)自2012年三季度后呈上行趋势后从2013年一季度开始明显下滑,企业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已低于2012年一季度的水平。

(四)小微企业市场前景弱于大中型企业

从分企业规模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来看,2013年8月大型企业为51.8%,中型企业为49.6%,小型企业为49.2%,小型企业PMI较大、中型企业都偏低。此外,2013年7月大企业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高于50%,中、小型企业低于50%。可见,短期内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状况难以有大的改观。

二、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吸纳就业、创造产值和财政收入、保持市场活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发展中面临更多困难以及诸多新老问题。

(一)融资难题尚未有效破解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仍不宽松,主要表现为融资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难”主要为小微企业融资难。据工信部调查,银行信贷可以覆盖80%左右的中型企业,而80%左右的小企业与之无缘。“贵”主要是指实际银行贷款利率偏高。据测算,我国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实际利率比大企业要高出6个百分点左右,而国外仅高出1.5—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信贷融资额度少。由于向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大,银行出于追求利润和规避风险的考虑,往往出现惜贷现象。企业即使获得银行贷款,贷款模式也是还后再贷。另外也无法获得全额现金贷款,很大一部分由承兑汇票代替。二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过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企业债券等形式的直接融资规模相对较小,大量适合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项目无法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三是金融监管政策尚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出于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担心,监管部门对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运行规则等方面设置了过高甚至是不合理的门槛。

(二)市场准入障碍仍存

虽然近年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和“民间投资42条实施细则”提出了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而且各部委也各自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相关领域的实施意见,但由于实际存在的如投资规模、业内资质和价格管理等各种规制性限制,中小企业仍很难进入相关领域。总体而言,我国中小企业市场准入在许多行业仍存在着“玻璃门”现象。

(三)成本压力依然较大

目前,劳动力、原材料和财务成本上升以及税负过高成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面临的最大负担。近年来,随着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从税负方面看,由于大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比较容易获得各种直接或间接税收优惠,导致盈利水平较低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实际税负偏重。同时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相关政策门槛较高,认定标准严格,受益面较窄,实施效果尚未达到预期。商业银行也普遍以“商务费用”、增加担保金及理财费用等名目,抬高中小企业贷款成本。这导致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依赖高息的民间借贷。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带来了成本上升压力,微利经营的中小企业承受消化能力很弱。

(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外部环境不完善,内部缺乏创新激励,还缺少资金扶持和人才支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一是创新活动水平、研发投入水平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选择模仿跟进型创新战略,以购买和引进专利为主;二是技术装备水平低,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真正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很低;三是中小企业创新缺乏资金支持。虽然近年来国家设立了多项基金来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但资金规模小,扶持对象分散,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五)服务体系建设远未到位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得到发展,但仍不完善。目前,我国从事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机构主要是由政府部门创建,服务内容残缺不全、缺乏特色、质量差、效率低,并且往往只对国有企业服务,最需要扶助的小型和微型企业没有成为服务体系扶持的重点。现有很多服务机构正处于转型期,行业协会等一些中介服务机构存在政事不分的问题,服务意识、组织结构、服务效率等尚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此外,服务体系布局不均衡,中西部地区基层服务资源严重不足。

(六)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以及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管理体制上,国家层面专职于中小企业管理的仅有工信部下属的中小企业司,不同类别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相关业务管理分属多个部门,管理职责交叉重叠、分工不清。从各省、市、县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设置情况看,与同级经贸或工信部门也存在职能交叉重叠的现象,组织协调难度大。此外,我国有关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法律体系虽在逐步健全,但仍存在较多不完善的问题,有些已出台的法规政策落实还不到位。

三、对策建议

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应充分认识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到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形成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大改革力度,使中小企业分享到更多的改革红利。

(一)把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将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国家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管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切入点,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适时成立专门协调服务机构。可考虑在政府机构中设置部级或副部级的中小企业(总)局,管理服务范围全面覆盖三次产业。二是要构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制定和完善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确立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研究制订《中小企业保护法》、《中小企业组织法》、《中小企业振兴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组织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使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有更为完备的法律保障。三是切实完善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要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在土地供给、城市规划、园区招商、政府采购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平发展机会;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创新信贷服务方式,构建多层次的融资平台,加快“阳光化”民间金融步伐,积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大财税“扶小助微”支持力度,继续清理和整顿涉企的不合理收费,减少和避免企业隐性负担,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反垄断执法,继续深入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重点治理垄断环节延伸和滥用市场地位的行为,同时加快垄断行业国企改革;认真抓取小型微型企业工作考核,在执行层面督促政策贯彻落实。

(二)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改革不到位,现行体制机制与中小企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典型如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有形或无形的障碍是制约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关键因素。建议选择一个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进行国家层面的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勇于“试错”,加强顶层设计和上下联动,尝试突破那些制约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等方面制度障碍,破除既得利益的藩篱,待改革试点取得一定突破和经验后,再在全国进行推广,将一些政策突破点转变为全国通行的政策,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地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内容,出台更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指南等,增强操作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建立健全政策实施的反馈机制,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监督评估和政策的及时调整;此外,还要着力消除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障碍,为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三)加快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创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存续期偏短,且大量家族式企业处在代际交接期。中小企业要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型升级。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民营中小企业抓住代际交接的有利时机,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科学规范的公司化运转机制,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四)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以社会服务机构和市场中介组织为主体,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形成“政府政策扶持、服务主体自主、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一体化、专业化、社会化且包含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训、营销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创业服务等内容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所)

上一篇:青年的热望与无奈——韩愈《马说》重读 下一篇:药品生产流通行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