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创作与艺术通感

时间:2022-10-05 07:07:49

二度创作与艺术通感

摘要:一般说来,只有艺术才被人们称之为“创作”。播音和节目主持这两项传播活动的艺术性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是由于它们本身都有特殊的准则、特定的规律;另一方面它们的实际操作都是富有创造性的。

关键词:播音主持;创作艺术;二度创作;艺术

一、关于二度创作

我们之所以强调播音主持都是二度创作,是因为播音这个概念是发展的,根据一般的创作规律,播音主持活动具备了创作的四个要素:一是有明确的目的。我们知道,目的是人有意识行为的动机,也是人们对将要完成的工作效果的一种期望和追求,作为党和人民的宣传员,我们进行播音主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服务受众。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关于“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论述也阐明了媒介的宣传目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既可以从传者又可以从受众的角度去理解。

首先,人们创造出传播信息的媒介,用来传递人的思想经验,借助媒介,人们创造的精神文化传播得更加广泛,更加深远。同样,人们创造出新闻媒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向世人传播新闻信息。第二个要素就是要有艰苦的劳动。

为了实现广播电视的宣传目的,播音创作主体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把人类劳动成果中的精华,通过我们的传播让更多的人分享。有些人认为:稿件是别人写的,我们播音没有自己的东西。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写稿和播稿,都是创作,是两种形式不同的创作,有的时候,播别人写的稿子比播自己写的稿子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因为播别人写的稿子,我们还有一个理解与感受的过程,有一个与创作者思想相融合的过程。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曾指出,“写的语言”是学问,“说的语言”也是学问,写与说都是信息的传达。在现代化的科技建设中,声音信息的传达要比书面信息的传达更为重要,我们用语言来传达世界的各种信息,然而信息不等于语言,同样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这里边就有创造。第三个要素就是转变形态。

播音是一项把文字符号变成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活动,主持也不例外,是把思维先转化为内部语言,再转化成外部语言进行传播的活动。在传播过程中,播音主持完成了一项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有声的形态转变。第四个要素就是要有一定的成果形式。一件好的播音主持作品就是艺术成果,它的价值体现在宣传性和艺术性上,在传递信息、传播美、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过程中,播音主持作品创造着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那精妙的有声语言中的包容量、高深度和美学意义,在教育和鼓舞的作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关于“艺术通感”

播音主持艺术通感,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能对各种艺术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从而左右逢源,促进创作。通感的存在,决非某些人故弄玄虚,也不仅仅出现在少数“天才”的心中。在播音前辈的创作和论述中,涉及通感的事例举不胜举。“齐越的播音,得益于他从《社戏》到《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的朗颂语感,并使他形成了朗诵式的具有抑扬之美的表达特色;夏青的播音,得益于她的从《唐诗三百首》到《古文观止》的朗读语感,使她形成了宣读式的、具有顿挫之妙的特色。”(张颂语)著名播音员虹云步入播音界的时候,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并受过一些专业训练,在播音创作中,她运用声乐知识,发扬唱歌时气息饱满、喉头松驰、音域较宽的优势,巧妙地融汇到语言表达中,形成了鲜明的播音特色。

著名播音员方明十分热爱书法艺术,他借鉴书法“以力为美”的总原则,在播音创作中追求一种磅礴大气、洒脱舒展的风格。语感通悟是一个立体的心理感应圈,因人而有大小、浓淡、深浅、重轻的区别。这个感应圈越宽、越浓、越深、越重,便越有大的包容,给人的审美享受越多。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所说的艺术通感,主要是一种被播音主持创作主体自觉应用于创造性劳动的特殊认识成果。它的产生,只能是人们在专业实践中大力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

在艺术创作中运用艺术通感,还有助于加深对某种艺术的美学价值的感受。例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早年倒嗓,然而他却运用“破嗓子”创出了独树一帜的“麒派”唱腔。这种唱腔好在哪里我国著名艺术学家金开诚评价说:“听周信芳的唱腔使人感到如同欣赏渴笔书、破笔画,都是那么苍劲而有味。”这种评论显然运用了以表象联想为内容的通感,也的确有助于听众去理解“麒派”唱腔的美感。我们知道,周信芳先生博学多才,对各种艺术有广泛的了解,他当然懂得各种艺术中都有苍劲一派,以及苍劲风格的美学效果,这就很可能提高了他创造“麒派”唱腔的艺术自觉。著名主持人赵忠祥18岁进中央电视台担任播音工作,他热爱艺术、兴趣广泛,琴棋书画、京剧都有接触,他曾经求教过王嘉祥、林俊卿等声乐教授,后来又学习美声、民族唱法的发声和京剧的唱腔,掌握了鼻弹音、气泡音、咽音等较高难度的发声方法,加上他对文学艺术的孜孜追求,形成了较深厚的文学功底。音乐、戏曲、文学的艺术通感为他的播音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以致于他解说的《动物世界》渗透着动人的诗情,充盈着美妙的音律,跳跃着动感的节奏,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为正是在文化、艺术的修养和社会生活实践的陶冶中,艺术通感才会在我们的播音主持创作中得到最为深入持久的酝酿。(作者单位:辽宁财贸学院表演系)

参考文献

[1]华茂.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分析、演奏、教学[J].电影评介.2011(05)

[2]杨.《二泉映月》的民族风格及艺术特征[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3]程超.浅析钢琴曲《二泉映月》中的融汇艺术特色[J].大家.2010(11)

上一篇:试论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实际之间的脱节问题 下一篇:《为吏之道》的艺术特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