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中学生物教学设计原则

时间:2022-06-12 02:17:01

“捕捉”中学生物教学设计原则

摘要:生物教学是中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主渠道,若想学生获取科学的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在教学中必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关键词:捕捉;中学生物;教学设计;原则

教师要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必定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设计原则。近年来笔者通过互听互评课活动,发现很多生物老师的教学缺乏设计,随意性太强,深感生物教学需要设计的紧迫性。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生物教学中“捕捉”到的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例如:人教版教材,从《遗传定律》到《减数分裂》,而苏教版则是从《减数分裂》到《遗传定律》,因为学生只有先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才能理解配子产生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认识遗传定律的实质。

而教学的科学性首先其教学目标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其次,教学内容要正确,技能技巧要规范;第三,教学方法要遵循所生物学科的基本原理,概念准确,事实可靠,论证严谨,要符合现代教育论的观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联系性原则

例如:在讲解《种群数量》时,则给学生讲解鱼塘何时捕捞,捕捞多少为宜;在讲解生态系统稳定性时,给学生列举池塘单养一种鱼,没有混养高产等等,都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联系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理论基础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发展性原则

例如:《生物的进化》对于达尔文进化学说,以及核心内容并未详细描述,但是学生从初中及课外知识中已经了解了,就用不着展开细讲了。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要求我们在教学上不能仅停留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上,应该建立在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上。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不能太浅或太深,同样习题设置也应该难易适中,但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⑴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⑵掌握学生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⑶教学安排的系统性,连贯性与高难度,高速度相结合。

四、程序性原则

例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节中,我们可以用中心法则来表示教学过程:

要学生知道:合成蛋白质,就需要RNA,而RNA又来自DNA的转录,所以这节必需先学习转录,再学翻译。

再如:学习《遗传计算》,需先学分离定律,再学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这两个定律掌握了,才能应用于实践。

教育家夸美纽斯强调:“秩序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由于教学中传授和学习的科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有顺序的,学生认识活动也是有由已知导向新知的顺序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我们生物课堂设计时必须遵循程序性原则,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五、系统性原则

例如:下面是学生经常看不懂的图,就是因为同学们没从整体上把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不会将知识系统化。

再如: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就是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三种调节机制,以及他们怎样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体现了章与章的系统化。

就像现代“系统论”一样,生物教学设计就是一项系统工程,生物课程的模块与模块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形成严密系统的知识体系,因而生物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挖掘知识的前后联系,找到新旧知识的连结点,经过知识点的整合,使教学内容成为系统的整体。一旦知识理成线、结成网,复杂的内容也可以融会贯通,让书本“由厚到薄”,真正做到将量的积累变成质的飞跃。

六、可行性原则

例如:在《细胞的全能性》中,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进行组织培养,来证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在现行的高中生物实验室中,由于设备缺乏和陈旧,根本无法进行组织培养,更别说证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了。

再如:《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这一实验就不能在冬天或初春进行,因为温度不适于植物生根生长,实验效果差。

因此,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做到可行性,并能指导具体实践。而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是:(1)符合主客观条件。即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以及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2)具有操作性。

七、灵活性原则

例如:在学习《基因对性状控制》这一节,解释了同学难以理解的问题,“为什么人的肝细胞和神经细胞长的不一样?”

再如:《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课上,笔者问:“第4组中活的S型菌是哪来的?”有同学答:“自动复活了或是变异来的。”超出了自己教学设计,怎么办?

所以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也不能够完全适合于变化的课堂!除非,你不考虑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不理会学生的真实学习感受、不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除非,你只选择适合自己教学设计的学生,配合演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灵活应对课堂的突发问题。

八、反馈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习必须获得信息的反馈,没有反馈的学习收效甚微,甚至无效;而反馈愈及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愈浓,学习效率就愈高。及时的信息反馈能为下一节课的课堂预设提供依据,有效地开展针对性教学,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最优化,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而课前检测正是教与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教师要想让学生获得生物科学的真谛,对教学做到驾轻就熟,则必须对教学精心设计,注意教学设计原则的运用。(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

参考文献:

[1]教学研究.刍议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中学生物教学,1999,6:7

[2]冯莉,新世纪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新思路.中学生物教学,2002,(3):8

[3]李作为.浅析新课程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中学生物教学,2005,(10):15~17

上一篇: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看史部的变... 下一篇:试论化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实际之间的脱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