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5 05:33:26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

摘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有局限性,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本文阐述了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就必须对旧的模式进行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模式的重要性。

关键词:市场经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 D92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对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就要摒弃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带来的历史局限性,努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模式。

一、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从服从型向服务型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我们的社会发展目标不是关注生产力的状况,而是关注生产关系的改造与完善,首先强调生产的性质是姓“社”还是姓“资”。这种现实反映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目标上,就是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统帅”和“生命线”。其基本职能是把人们的一切思想行为都认同到现存的政治秩序上,使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服从和服务于现实的政治需要。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图解现存政治的教条去到处套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把既定的生产关系性质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强调教育、科技文化工作的任务是为无产阶级生活服务等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取得了不少成效,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政治服从型的旧模式,没能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性的实践主体的能动性的统一中去探索和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体系。结果是,人们都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对不上号,政工人员面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也往往产生被冲击的失落感。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要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真正实现在总体目标上由服从型向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型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在实施这一总体目标的过程中,要依照市场经济高度社会性的特点,打破思想政治工作仅限于政治氛围的小循环,自觉将其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社会大系统中来。从市场经济运行的普遍联系中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规律,抽象概括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内容与基本原则,摒弃简单地以姓“社”姓“资”来判定思想政治工作是非的“左”的倾向,积极探索和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

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从趋同型向求异型转变

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价值取向是单向趋同型的模式。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引导全部社会生活向惟政治化单向趋同。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如经济、政治,文化、伦理、家庭等,按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就是把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统统纳入政治的氛围,使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打上政治烙印,服从政治的需要。二是它引导一切实践活动向上级指令单向趋同。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目的、计划的指导,但实践过程并不是与先定的目的、计划绝对同一的,而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创造性地改造客体,取得直接现实性的成果。而以往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总是要求下级组织工作和实践主体的思想与上级指令等同,强调贯彻落实“红头文件”不走样。做到这一点,无功可以受“禄”,相反,建功立业也可能受罚。

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放性的特点,使其价值取向由多维求异型转变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目标上来。思想政治工作要冲破惟政治化的氛围,自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伦理、家庭各领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殊效应来为市场经济这个中心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打破政治工作孤军作战的局面,形成以党委为主,全员化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取得多元效应。在工作内容上要由注重引导人们的政治态度而进行的单一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入研究实践主体。对改革中出现的利益分化、自我发展等方面相对不合理而产生的大量思想问题,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地开展日常的周密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鼓励社会生活各领域、各部门、各行业的自主、开拓、竞争,尤其是企业和各基层单位的自要扩大。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个性,增强自主性,变微观控制为宏观指导。要鼓励各基层单位革除与上级指令趋同的条条框框,从实际出发开展工作;敢为人先、敢闯新路、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要发展市场经济的内驱力,促进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扩大大众传播媒介,普及信息量,增强时效性和透明度,必须依照实践活动的具体性和主体行为的选择性,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实践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

三、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务虚型向务实型转变

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内容,长期固守“文件传达、形势教育、政治学习”一类的务虚型模式,这种务虚模式框定了指导思想。即把马列主义,思想当成教条,不是看作开放发展的科学体系,在解决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时,首先框定“经典作家”是否有言在先,有结论的可以办,找不到答案的不能办。二是端正所谓实践方向,即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是为经济建设的全部社会生活“把关定向”,因而把主要精力都耗费在具体实践之前的姓“社”姓“资”的争议上。三是育内容。即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条件的实践活动,把党内外、领导群众、专家文盲等不同的实践主体“一刀切”地统一到上传下达的某个“红头文件”、领导干部的某次重要讲话、正在开展的某次政治活动的要求上。四是“创造”工作形式,即不干实事,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摒弃只管“理论务虚”的旧模式,建构起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新模式,要实现四个方面的突破:

1.指导思想的突破。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化的教条,不敢越雷池一步。要自觉地将其纳入世界性和历史性的时空,来显现其社会价值。既总结自身的实践经验,又吸取和借鉴外国的文明成果,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工作中丰富和发展。

2.工作重心的突破。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只管把住姓“社”姓“资”的关口,而是要引导全党始终不渝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专心致志地搞经济建设,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推向前进。

3.时空效力的突破。思想政治工作要打破以往与经济工作完全脱节,有固定的时间(每周学习日)、空间(会场、办公室、宣传栏等)和形式(听文件、听报告,辅导讨论)等时空效力的有限性,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的时空效力。在工作领域上,要与经济工作拧成一股绳,并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取得直接现实性成效。在工作内容和形式上,要不拘于时空限制,广泛地赋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灵活多样的形式,以真正收到实效为目的。

4.实施手段的突破。克服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只重视单纯宣传、潜移默化的作用,不重视贴近实际,取得实效的倾向。准确地把握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动力,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科学管理体系之中。要通过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工作指标等可操作性内容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工资、奖金、实物发放等经济管理手段结合起来,端正人们的劳动态度,激励人们积极健康的行为。

另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要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方式上,实现从空洞说教型向热忱激励型转变;在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的检验上,要做到从精神至上型向市场效益型转变。

上一篇:浅谈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房地产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