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时间:2022-10-05 04:22:15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摘要】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语文学习习惯则是在语文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叶圣陶先生对于教育的本质有这样的论述:把“某些精要的东西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习习惯 知识 能力 智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24-02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从无数孩子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3.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效率低下;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整洁;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以上这些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家长平时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学生以上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是会逐步克服掉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知识。下面谈谈在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学会专心学习,积极动脑的习惯

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我个人的体会是: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我们在期初这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不能!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对孩子表示过度关心即问孩子肚子饿不饿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学生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二、学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思考是人学习书本和自身体验的主要形式。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思考是人生进步的阶梯。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形象思维技能,高年级则还需学会初步的抽象思维技能。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对爱提问的孩子,家长应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如果孩子不爱提问,家长就要多问孩子,由此,慢慢地转为孩子自己主动开口提问。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及时组织多项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尝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给人鱼吃,不如告诉人打鱼的技术。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要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我只是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学会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的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理解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重要性越突出,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要使学生养成某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使学生明确养成这种学习习惯的意义。如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先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养成默读的习惯,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什么好处。学生明确了意义,就会自觉自愿地去完成。其次,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如:正确掌握默读的多种方法――通读、摘读、快读、浏览、跳读等,明确默读的基本要求――正确地读,快速地读,边读边想,不指读、不出声,在默读实践中认真练习,反复实践,直至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四、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就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五、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构建多元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我们构建了立足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习习惯与合作意识,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结果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准确评价自己的发展过程,也有助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

六、教学生会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利用班队会、手抄报、板报,思品课等宣传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提高思想认识。从家庭,学校,学生三方面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家校相通,训练同步。再次还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民主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提炼,思维能力的训练。

七、教学生会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跟他自己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平时勤奋刻苦,上课带齐学习用具;专心听讲、独立思考,主动改错;每日重视老师留的课堂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家庭作业;写字比较规范,作业本干净等。好的学习习惯也促进了学习的积极性,效率也就自然有所提高。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影响进步的重要原因,而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主要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来实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这是说习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家攀登项目“脑功能及其细胞和分子基础”首席科学家杨雄里教授研究认为:至今为止,尚无灵丹妙药使孩子变得更聪明。但从神经生理角度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即好习惯能使孩子更聪明。《语文学习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综上所述,培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语文品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能力,有助于学生良好的终生学习,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好习惯。”好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学习策略及形成途径 下一篇:《机械设备拆装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