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5 03:51:36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

摘 要: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在20世纪,世界终于从电气时代走向了信息时代。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时代,信息网络可以说是普及家家户户,而我们的生活也已经到达了几乎离不开网络的地步。高等院校是一个给大学生发展的平台,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发展的重要环节,伴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高等教育业随之改善,网络更是用于教育之中的工具,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各种问题。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以及人际交往的分析,找出现如今网络交际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4-0120-02

随着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一门技能,大学生的各方面都与网络息息相关。根据2013年7月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①现如今大学生通常是通过腾讯QQ、BBS、微博、微信、人人、邮箱、博客等交友平台进行人际交往,以及运用网络学习、阅读、购物、游戏、看视频等等。大学生与人交往大多是通过网络这个虚拟的平台,网络交际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塑造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就如一把双刃剑,谁都不知道下一秒它引你去的是天堂还是地狱,所以网络交际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有时我们虽有意识防范,可一旦掉入网络的深渊,伤害便会伴随我们很久,可以说网络是深渊,我们没有办法能够完完全全地掌控它,当我们在注视着深渊的同时,深渊也在注视着我们。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大学生网络环境下交际的具体问题,深入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避开深渊,以及正确与人交际,摆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观念。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一)大学生交友广泛

网络社交给大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平台,大学生在网络上与不同的人往,上至国内知名人物,下至社会底层人物。大学生拓展自己的交友范围,了解了不同层次社会的人的语言、行为以及思想观念,这样对还未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提前了解社会的方式。社交网络的普及,更加便于大学生近距离了解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名人,有机会与自己喜爱的名人交谈,交流想法,会品味到不一样的人生理解。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广泛的交友会对大学生日后的事业以及生活带来许多益处,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正给了大学生一个简易快捷的通道。

(二)大学生现实生活社交能力下降

现如今出现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十分活跃,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却是极其羞涩,不善言辞的人,这一现象在大学生当中出现的例子十分多。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积极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网友的眼里也是幽默风趣的人,现实中的他们与网络中的他们大相径庭。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自如地与他人交往,身边总是固定的几位同伴,语言交流很贫乏,不会主动与他人交谈,不喜欢群体活动,甚至厌恶人群密集的场所,他们习惯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社交圈里,消极地排斥他人的介入,他们更加喜欢在网络上与人交往。不仅仅是这类大学生存在着这些问题,现如今大部分大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在网络上而减少了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在现实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言语匮乏,应对能力有些迟钝,缺乏社交礼仪,网络上的交际使大学生的行为举止逐渐表现出随意,还会不经意讲出他们惯用的网络语言,显然这些在规范的社交场所是不适合使用的。

(三)大学生刑事犯罪与被害

在大学生网络交际过程中,出现一些涉及犯罪的案例,社交网络是一个虚拟平台,所以它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交往过程中因为身份的隐蔽性导致了社会责任心的缺失,社会上许多人因追逐功利,做出许多违法犯罪的事,大学生还没有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不清楚国家法律,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在社交网络上招摇撞骗,不仅伤害自己,更伤害了他人。另有一些大学生无法分清网友的真实面目,一味信任他人,受到很大的欺骗与伤害,甚至有时候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降低了自己对他人的信任度。

二、造成人际交往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发展自身

大学生往往会在大学时期广交朋友,大学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它提供一个平台为大学生走上社会做好一个准备,这个准备里包含许多东西,有知识技能,有实践经验,有前辈给予我们许多的社会经验,当然,必不可少的是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它能够锻炼大学生,使大学生以后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和朋友能够互相帮助,也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知识面,与他人交流时不至于词穷。越是走向人生高峰的人越明白人脉这个词的重要性,接近成功的人靠的并不光是自己,大学生早已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明白朋友的重要性,更加注重人际交往,网络的交友范围比较宽广,在网络上能够使他们找到自己更需要的人。

(二)大学生的惰性

惰性在每个人的身上都能体现出来,只不过有的人能够克服,而有的人任其发展。大学生在高校中相对于高中来说课程十分轻松,不再像高中那样排着满满一天的课程,熬夜早起的背书、写作业,没有周末,没有假期,紧张又充实。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解开了高中时的束缚,放松自己,这样一种极其放松的环境使大学生的惰性得以放大,他们变得十分懈怠,积极性下降,不愿意参加活动。高校一直倡导的是全面发展,注重综合素质,而大学生让自己懒惰成性,更加依赖于网络,网络提供的便捷让大学生更加无法克服惰性,大学生沉浸在网络世界里,缺乏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不再拥有自主性,不参加活动,不接触社交场所,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就会下降。

(三)对网络过于依赖

有很多大学生反映,现在的他们衣食住行几乎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有许多烦恼的事情,心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他们急于找一个能够倾听他们烦恼的人,但由于对身边的人不够信任或是对于自己的苦恼难以启齿,他们的倾诉对象会选择网络上的陌生人,因为对方并不认识自己,即使是隐私的事情也不怕透露。还有一些大学生因为对现实中自己的形象不满意,他们会在网络上塑造一个自己满意的形象,获取心理的满足。他们在网络中得到了心理的满足以及生活上的便利,便会更加沉迷于网络世界。

三、走出大学生人际交往困境的方法

中国有句老话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方法一直被继承下来,对于大学生网络交际的问题理应遵循古话。众所周知,网络带给人的益处是无法数得清的,我们一直受益于网络,开发它更多的益处,网络所带来的隐患也是不可忽视的。有许多人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就有许多受害人出现,使大学生处理网络交际的问题,成为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以下是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

(一)在校园内宣传网络交际的安全隐患

高校中发生许多大学生被网友欺骗的案例,务必要在校园内宣传以达到警示作用,这样可以避免网络受骗的事情。提取一些真实案例,提醒大学生哪些网友的语言与行为是可疑、不可信的,提高警觉度,以及宣传一些应对措施,主要是让大学生对陌生网友抱有一种理性的态度与他们交往,不能轻信他人。当然,这并不是阻止大学生拓展交往圈。在大学生出入频繁的地方可以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或是举办一次讲座宣传,或是邀请警察同志来给我们讲述案例及应对措施。

(二)大学生拓展知识面

现如今,总会有一些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虚度光阴,时光不等人,四年的时光很快就会逝去。而有的人在大学最后一年才知悔恨,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学习掌握的东西不仅仅是老师课堂上教给我们的东西,在大学,更多的是自主学习,大学生要清楚自己未来走上社会要做什么,清楚之后才能在大学里准备好一切,会有人说是否操之过急,可准备这个东西永远不要嫌早,只会嫌晚。与人交际不仅需要大学里的那一套交往方式,更多的是要提升大学生自己的素质,满腹经纶很有用,试问一个人若是肚子里没有墨水,他如何能与他人做到交谈甚欢。只有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才能有话讲,练就一张巧嘴。有人说,“一张巧嘴乱真假,两片薄唇混虚实。”有的人在社会上能够做到成功,交际广泛且益处大,有时靠的也是一张巧嘴。

(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组织

大学里有许多学生组织,例如学生会、团总支等,这些组织会经常举办一些活动,大学生加入学生组织不仅可以锻炼自己,还可以结交不同的朋友,交际圈也会广泛起来,能够掌握到与他人交往的技巧。组织活动的时候会与他人涉及合作的问题,了解到团队合作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与他人交流的分寸掌握,在这方面对大学生以后走上就业岗位也是有益处的。大学生花费许多时间在学习和组织活动上面,就会减少上网时间,接触现实世界,与人交往比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更有意义。除了学生组织还有一些兴趣社团,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有选择地参加社团,这样在休息时间放松自己的同时,也可以结交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身心愉悦,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四)经常与身边亲近的师友交谈

有时候网络上与人交谈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大学生可以在校园里选择谈得来的老师或者亲密的朋友,经常与他交谈自己的烦恼,老师的阅历比较丰富,作为一位过来人,他更能清楚地知道如何解决大学生的烦恼,对于很多网络交际的问题理解得也比大学生透彻,他会告诉你如何才是对你有益处的。有很多大学生会随意找个陌生网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但那并不能彻底解决烦恼,老师可以帮助你解决学习上以及生活上的问题。朋友会给予你鼓励,老师给予你建议,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个品行兼优、全方面发展优秀的大学生必然需要一些良师益友。良师益友可以使大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使大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问题。

①2013年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收稿日期:2014-09-26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网络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的成果(201414160015Y)

作者简介:徐菁鸿(1995-),女,江苏连云港人,本科,从事小学教育研究。

上一篇: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浅析女性网购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