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游戏积分身份升级机制”对调动学生思品课堂积极性的行动研究

时间:2022-10-05 03:35:52

“模拟游戏积分身份升级机制”对调动学生思品课堂积极性的行动研究

(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中学)

摘 要:传统的思品课堂教学多是采用片面的说与听的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经实验探究,采用长效的“模拟游戏积分身份升级机制”,不失为一种调动学生思品课堂积极性的有效课堂激励机制。主要就此种课堂激励机制的内涵、理论基础和要求以及对调动学生思品课堂积极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关键词:模拟游戏积分身份升级机制;内涵;理论基础;要求

据于思品学科知识的传授相对抽象以及思想性比较强等特点,多数课堂采用教师单方面的说与学生被动的听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思品教师不可回避的话题。

经笔者实践探究,采用长效的“模拟游戏积分身份升级机制”,不失为一种调动学生思品课堂积极性的有效课堂激励机制。

一、“模拟游戏积分身份升级机制”的含义

所谓“模拟游戏积分身份升级机制”,是指模仿学生比较熟悉或喜欢的游戏中的积分制度,根据积分的高低来设置相应的身份级别,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上升一个身份级别,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激励机制。首先设计一个学生积分量表,根据积分授予不同的荣誉身份。每一个学生给一个起点分,然后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加减分,加分达到一定程度,身份就会上升一级,以此类推。

二、“模拟游戏积分身份升级机制”的理论基础

这一方法的尝试,主要源于与学生的一次课间交谈。当时,几个男同学下课之后聚在一起聊天,兴奋地问大家共同在玩的一种游戏达到什么身份级别。一些积分比较多、级别比较高的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而积分较低少、级别较低的就露出很羡慕的表情,热衷地向他们打听技巧和如何得分,以提高自己的级别。如若能够模拟游戏的身份级别机制,是否就能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呢?

诚然,游戏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这个诱惑来源于游戏的内容惊险刺激,画面变化莫测等。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游戏能让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主要源于游戏中的胜利:或是过关的级别多,或是积分高。若是积分制的游戏,就是游戏中的积分越多,获得的身份级别越高,其得到的满足感就越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当代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生活条件普遍比较好,其生理、安全、爱和归属的需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而尊重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其在学习生活中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若学生能够胜任其学习任务,他在同学之间就能获得较高的成就感,觉得自己受到尊重;反之,就会比较失落,甚至自卑。为了得到更多的自我尊重感,只能寻求其他满足。其中游戏中的身份级别就是当代大中小学生的一种寻求自我尊重、自我满足需求的重要方式。所以,“模拟游戏积分身份升级机制”非常符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此外,“模拟游戏积分身份升级机制”也符合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所谓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以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称为推进人们趋向或是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所谓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它是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对该行为予以否定。“模拟游戏积分身份升级机制”通过对学生上课积极参与的行为加分给予正强化,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消极行为减分给予负强化,从而让学生趋向于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实现,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等等。

三、“模拟游戏积分身份升级机制”的要求

以笔者在2014年某一个班的尝试为例。本人以中国教育机制中的学位设置身份,从无级别上升到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首先给初一(11)班的每个学生制定了一个积分量表,起点都是60分,每次积累加分到20分升一个档次,获得相应的学位。课堂上假如某个学生积极发言,或是主动回答问题,或是作业完成得非常好,或是其他一些正能量的行为等等,就相应给予加分。一个学期后,整个班的课堂积极性明显提高。得到加分获得升级的学生很自豪,并多次表示将来也一定要真正地成为相应的硕士、博士生等。

在实践这一方法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模仿的游戏积分机制身份级别必须是正面的。若课堂教学模仿的游戏积分机制身份级别是负面的,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带来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不利,因此要切记。

第二,模仿的积分机制身份级别设置的词语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参与度不高,达不到激励的作用。

第三,在使用这个积分身份级别的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身份级别,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引导。若片面地强调身份,有可能导致学生之间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因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希望,才能取得进步!应敢于尝试,敢于奋斗和拼搏,敢于展示自己,从而不断让学生获得自尊,自信。

第四,在实行这种机制时,加分和减分的标准应事先跟同学一起谈论,得到班级认同才能施行。不能随心所欲,或是单纯地按照老师或是某些同学的意见硬性规定。只有在公平民主、自由的氛围中讨论通过,执行才会真正有效。当然,这并不是不能修改。在实施的程中,这些标准可以随着具体情况不断发展完善,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第五,施行这种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有专门的统计和监督小组,且应持之以恒。统计小组主要负责课堂的各个同学的具体表现,监督小组则负责监督统计小组的数计是否准确,是否符合事实。否则会有失公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若只是图一时新鲜,后面不了了之,虎头蛇尾,就会流于形式,也达不到激励的效果。

总之,不管是运用何种课堂激励机制,都应该要遵守教学的基本规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等。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寻求不断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曹乐.沈阳市实验学校教师激励现状分析与方案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7.

[2]詹玲利.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

上一篇:寻找兴趣点踏入音乐学习之门 下一篇:初中数学课程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