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新经济对接刍议

时间:2022-10-05 01:00:18

琼新经济对接刍议

摘要 文章从分析海南经济上台阶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如何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和快速提高管理水平的思路。阐述了海南与新加坡经济技术合作的可行性,以及两地经济合作中产业因素对接的契合点。得出两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能够实现合作的优势互补、互动双赢的结论。

关键词琼新经济合作;产业对接;吸引投资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thought of how to attract a great deal of capital and fast enhanc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skills from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which Hainan 's improving economy faces. It elaborates the possibility of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and the combining points of industry factors in the course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Hainan and Singapore . It concludes that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economy and social culture between two places can realize the cooperation of mutual advantage complement and interactive win-win.

Key Words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Hainan and Singapore;Industries combining;Attract investments

由于受海岛地理等因素影响,海南经济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已开始进入蓄积和加速阶段,但仍存在着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讨论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大数量的资金和人才流入缓慢的背景因素,分析了海南与新加坡经济技术合作的有利因素,以及相关产业对接的可操作性等。旨在推动海南与新加坡两地的经济技术合作,为海南区域经济的繁荣助一把力。

一、 海南经济发展上台阶面临的问题

海南经济经过建省后多年的梳理和建设,已经有了大规模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愿景也有了清晰的轮廓。目前面临的是如何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快速提高管理水平。

1.资金来源分析

海南省自身的经济盈余和储蓄都不足以支持快速发展的需要。虽然海南与周边的强势经济区域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但他们能否向海南投入大量的资金?试分析如下:香港资本充裕,但其发展战略必然是朝向中国内陆的资源和市场,与广东比邻,有着经济文化历史因缘的资本流向是广东以及向内陆省份的延伸;台湾以产业资本输出为主,集中方向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闽南地区,那里有工业和人才的基础以及靠近销售市场;澳门资本集中于第三产业,依靠众多人口集中消费的支撑;广州、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衔接港澳台向长江、黄河中游地区广大市场漫浸,那里是人口、资源和市场的密集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内陆省份的资金在当地有了相当多的发展机会,已经不再热衷到沿海地区追逐政策优惠和利益差别了;欧美、日本、韩国的资本皆是瞄着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崛起的大市场,多是在强势经济区域中心安营扎寨。缘于各区域自我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在资本流向上海南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2.管理水平和人才来源分析

提高管理水平的核心是人才。随着内陆地区工资水平的快速提高,投资创业机会的增多,就业收入机会的增加,沿海的高薪吸引力已经严重弱化。各专业领域待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精英人士下海闯海的时代宣告结束。一个地区人才技术的自身培养是一个相当长的周期,而且如果没有一个激励和养育人才的良好经济环境,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对弱化的趋势会大于进步的速度。

寻求大量资本和快速提高管理水平是海南目前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海南与新加坡经济对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

二、 海南与新加坡经济对接的可行性

(一)新加坡发达的金融产业与对外投资的基本策略

新加坡是世界重要金融中心之一。商业银行、金融公司、证券行、基金公司、信托机构、期货公司等发达,外汇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繁荣。有大量的资本在产业间游荡。由于新加坡宽松的经济政策和严格的社会法律,国际闲散资本乐意在新加坡落脚。这些资本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投资赢利的机会,活跃于亚太投资领域。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少,本土很难展开大数量大规模的产业建设,因此,对外投资成为其基本经济策略之一。成千上万的新加坡商人在印度、澳洲、中国等地四处奔走寻找商业机会,创造国民财富。例如新加坡政府控股的淡马锡投资公司在澳洲、俄罗斯、中国许多省区包括台湾有大数量的投资,并且还在迅速增加。新加坡裕廊集团的多元化投资策略,在亚洲许多地区,包括中国有连续不断的投资项目启动及运作。海南实施大项目带动策略,已经有一些需要资金巨大数额的项目,向新加坡寻求资金来源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向。

(二)新加坡的品牌效应与给其他投资者的示范作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短短时间新加坡就成功发展了经济。由于其实施严格的法制管理和多元化策略,能够被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界人士所接受。新加坡商人认真、守法、精明强干,在他们介入或营运的领域容易吸引更多的资金及项目投入。例如早期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由新加坡实施管理,就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入住。国际产业投资者注重规范化管理,而新加坡以其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也被许多国家的商人所认可。有着相当的品牌效应和示范作用。

(三)新加坡大比例的华裔人口与中国有类似的人文背景

新加坡有着约百分之七十六左右的华裔人口,存在着浓厚的儒家文化底蕴。两地语言畅通,双方可以深入的沟通。中国一直是新加坡资本的重要投向之一。在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经济区起步时,都曾广泛的与新加坡合作,许多城市和省区都积极谋求与新加坡的沟通交往,以吸引资金和提高管理水平,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例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京市、重庆市、天津市和江苏、辽宁、广西、四川、吉林、黑龙江等省区都曾有区域高层领导直接与新加坡沟通联络。同做为热带地区的海南省与新加坡的地理、气候、人文等有着更多的类似之处,更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往来。

(四)海南是为新加坡交易所培养优秀企业的肥沃土壤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乐意接收优秀企业加盟市场。

新加坡商人有着浓厚的创业意识,四处奔走寻找商业机会。海南经济基础已经扎稳,有许多领域正在启动发展,这给两地企业家创造了非常好的合作机会。海南有优惠的外商投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再加上两地的距离优势,海南能够成为两地企业家共同发展的优质平台。并且可以通过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把两地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得又大又好。

(五)海南有着与新加坡经济对接的良好条件

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周转中心、航空运转中心、航运中心和国际通讯中心,在多年的国际竞争力排行榜里始终名列前茅。海南是中国与新加坡海空距离最近的地区,交通极为方便。两地经济贸易合作将带来海洋交通运输的繁荣,通过铁路网络的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市场的联络交往将会更加顺畅。两地的经济对接将会改变这一地区的经济格局,提高海南经济在亚太区域的地位。海南与新加坡同属热带海洋气候,居民文化特征类似。海口市、三亚市等地聚集着大量的产业移民,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专业素质。广大乡镇居民有着浓厚的儒家文化传统,勤劳朴实,吃苦耐劳。海南十几所大专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以万计的各类专业人才。两地的经济技术合作有着非常有利的条件。

(六)大量的投资项目必然带来大量的优秀人才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建设只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就能够吸引高素质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才。一是与项目资本结合在一起的各种人才会随着项目的投入而同时到来;二是投资项目运作本身能够吸引各地优秀人才的加入;三是与投资项目相关的本地人士在项目实施运作中会迅速成长。大量的投资是吸引、培养和养育优秀人才的土壤。

三、 两地经济技术合作的产业因素分析

经济技术的合作,吸引大量的投资必须有两地对应产业及企业的对接,产业对接是经济合作可实施操作的关键。

1.港口、造船及海洋交通业

做为海岛海洋省份,海南目前的港口规划已有轮廓的描绘。但真正的实施需要资金、技术、经验和管理的上台阶。四周为海洋的省区,由于历史原因造船工业落后弱小,借助新加坡的资金和技术发展造船业可能是这个领域快速成长的捷径。2006年3月16日至17日,“中国游艇产业高峰论坛”暨海南游艇客户联谊会在海口市举行,海南做为中国的热带海岛,在建的游艇俱乐部项目有几十个,全国的大型企业集团多有在这里建立度假会议基地,海口将建设中国最大的游艇基地[ 1] 。港口、造船、海洋交通及游乐产业两地合作前景非常乐观。

2.旅游产业

海南是中国的旅游大省,面对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旅游一直是做为主导产业来建设,已有旅游酒店二百多家,高尔夫球场十几个,已经形成联系全国乃至中亚、东亚等地区的旅游信息网络 [2]。但旅游的经营管理和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两地在旅游产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海南与新加坡旅游产业潜在的连接点之一是穿梭于两地的豪华游轮旅游,将已经形成的到海南旅游的路线向新加坡及东南亚延伸,类似穿梭于波罗的海的“维京”豪华游轮,形成亚洲旅游的新亮点。

3.工业

目前海南的工业较为薄弱,但有着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优惠的外商投资政策。做为经济后起者,海南必然要承担工业产品生产的分工。新加坡做为亚欧经济衔接的桥梁和窗口,必然要承担国际市场开发和技术设计的分工。各尽所长,优势互补。在海南进行工业品生产,通过海洋运输到新加坡及世界各地是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4.交通和城市建设

海南交通仍在发展。东线环岛铁路已经立项建设,县域公路需要改造升级,规划的环岛公路、铁路、南北国际机场、环岛良港在内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以及琼州海峡通道 [3] 等都需要资本投入。城市建设也在启动之中,海口市城市规划一反“摊大饼”模式,确立沿海岸线向东西两侧延伸 [4],呈狭长带状,大面积长距离的城市交通有着巨大的经济承载力。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称为中国的“四季花园”,房地产市场是面对整个国家的市场,特别是中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冬季寒冷地区的富有市民。新加坡有着开发城市交通和房地产的成功经验和商业模式。两者对接可谓相得益彰。

5.油气开采和炼化

油气产业是海南省未来的支柱产业。而目前的相关技术装备等都在发展之中。包括资金,海洋钻井平台技术和产品,油气炼化技术,油气储存技术及管理等,是新加坡与海南的产业连接点之一。

6.教育产业

由于在中国的特殊地理位置,海南的大学生源异常充足。新规划的大学城建设和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成功的经验。经济发展中的海南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资本和优秀的管理来推动大学城等教育产业的发展。

7.其它

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广袤的中国市场,海南在中国的许多产业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以保健为方向的中成药产业,体育健康娱乐产业,文化出版产业,影视制作产业等等。这些产业都需要资金的投入、需要国际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两地的经济合作将会使这些产业快速发展。

四、海南与新加坡经济对接的前景展望

不同经济体之间合作的前提是存在着差异性和相似性。差异性主要是在资源和市场因素方面,如前所述,两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互动双赢。相似性主要是在人文因素方面,语言文化类似,相互认可。中华儒家文化的和谐之道能够使其顺畅的与其他多元文化相融合。

海南与新加坡经济对接的兴起需要有政府的牵头引导,制订长远而周密的战略方针。在两地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指引下,由企业相互对接实施。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基础是双方产业的可对接性,数量多且能够契合的产业因素是合作可实施操作的保证。海南经济与新加坡的对接必然会创造亚太地区新的经济奇迹。

参考文献

[1]应怡.海口将建中国最大游艇基地[N].生活服务导报,2006-03-23(B1).

[2]刘威.海南发展战略思考:上册[C].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249-266.

[3]黄晓华,谭丽琳.加快推进琼州海峡跨海工程[N].海南日报,2007-3-8(1).

[4]程旺.规划海口五蓝图[N].海南日报,2003-9-23(7).

作者简介:薛振忠(1953-),男,河南新乡人,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结构等研究。

上一篇: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浙江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选择 下一篇:重新审视公允价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