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修建性详细规划

时间:2022-10-05 12:54:38

淅川县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修建性详细规划

摘 要:淅川县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以保护和展示淹没区抢救的古树名木为载体,以纪念和弘扬淅川移民精神为灵魂,以淅川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为线索,以旅游项目、文化项目、节庆活动、生态经济为纽带,将淅川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景区。

关键词:移民文化;旅游景区;古树保护

中图分类号:TU-0 文献标识码:A

1 规划概况

1.1 规划背景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中以渠首为龙头的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观光带,被列为“十二五”河南“一区两带四板块”和南阳“一心两带四区”旅游发展大格局的重要一极。南水北调工程现在成为了一条亮丽的生态旅游带,中线旅游带已成为河南省旅游空间战略的关键一环。

从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于1958年动工建设开始至今,时间横跨半个世纪。其中历经了初期移民(1959~1978年)和近期移民两次大的移民历史,总移民数60余万人。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导致淅川大量村庄被淹没,为了使淹没区的珍稀古树免于被淹没的命运,淅川县绿荫园林公司把从淹没区抢救过来的珍稀古树移植到位于金河镇后营村,投资兴建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文化苑距淅川城区3km,距南阳市120km。

1.2 规划范围

淅川移民文化苑位于淅川县金河镇金源社区后营村,金河镇区以西,修建性规划范围包括两部分,主体部分规划范围北至丹江大道西延线与金河初中南侧支路,东至永安路南延线,南至吴店村,西南至南山东北侧。另一部分为南山山顶区域,总规划面积204.79hm2。

2 规划原则

本规划在调研、讨论、编制及修订过程中,重点遵循三大原则:

2.1 创新性原则

体现新思路、富有新创意,强调规划的创新性,体现差异。

2.2 生态优先原则

规划充分体现生态优先,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格局和古树资源。

2.3 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充分体现旅游发展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

3 规划特色

以《淅川县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旅游总体规划》为指导,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环境景观资源,利用现有资源,近远期结合,完善各类配套设施。

3.1 景观特色

规划中以“一核三轴七节点”的景观结构,组织园区游览空间序列,打造历史文脉与休闲游览的融合特色景观构架;移栽南水北调中上百棵古树入园进行保护,形成承载地域精神文化底蕴、强调景观互动与参与性、充满活力的现代移民文化苑。

3.2 绿化特色

保护、利用现有植被,融入移栽古树,逐步调整、丰富园区绿化景观。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以绿化为重点,保护和促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有特色的、丰富的植物景观。绿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林地,逐步按照规划调整,并融入移栽古树,初步营造古香古韵的整体氛围。

3.3 文化特色

淅川移民文化浓厚、特点突出,历史文化深厚、资源丰富。规划将移民文化和楚文化作为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的文化主题,同时结合民俗文化等来塑造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景区。

3.4 建筑特色

以结合淅川当地建筑风格的新中式建筑风格为特点,构建尊重个体、彰显个性的南水北调移民文化苑建筑。

文化创意园西大街、东大街、北大街、南大街以及文兴寺、魁星楼、城隍庙、三官庙等建筑为仿古建筑风格,是对地域特色最直观的诠释。

3.5 生态特色

景区开发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根据不同的生态要求等级进行分区,分别采取保守开发、适度开发、生态保育等差异化的生态等级旅游开发战略,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严格保护山地和水体环境,严格控制人工设施的建设以及旅游者进入的数量,严禁在景区内大兴土木,盲目建设。开发建设和旅游活动应该把提高能效和碳生产率作为核心,不断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综合措施增加自然生态系统碳汇,强化森林的“绿肺”功能,采用低碳建筑(如太阳能建筑、木屋等),从而构建一个美丽的低碳景区。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分析

4.1.1 盈利模式

文化先行、高端着力、商务借力、多产业联动。

4.1.2 盈利点分析

根据旅游项目及产品的规划,收入项目主要包括:门票、景区导游、景区交通、旅游商品、娱乐服务(景区内部分景点和游乐设施的收入)、食宿服务、休闲服务、事件活动、场地及会议室出租、特许经营权和租金等。从收益管理的角度分析,盈利点具体可分为基础性盈利点、支持性盈利点、延伸性盈利点。

4.1.3 收益估算

根据游客规模预测,2015年游客人数达到4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为3024万元;2020年游客人数达到100万人次,修规范围内旅游总收入为4.48亿元。

4.2 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苑的开发将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水北调的历程,认识到淅川移民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弘扬地方文化,促进淅川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淅川的社会形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景区周边农民致富。

文化苑旅游开发对就业贡献的测算,到2015年文化苑将直接影响的就业人数为242人,间接影响从业人员达到1210人,全部影响就业人员达1452人;到2020年文化苑将直接影响的就业人数为4097人,间接影响从业人员达到20484人,全部影响就业人员达24581人。

4.3 生态效益分析

文化苑的开发将提高景区生态保护和培育力度,提高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从而促进文化苑生态环境的优化,促进生态经济繁荣,促进生态人居和谐。

作者简介:何璐(1987-),女,江西宜春人,硕士,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师;周盼(1983-),女,湖北荆州人,硕士,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城市规划师。

上一篇:关于赤峰松山城区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山区旱地莜麦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