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花魔芋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时间:2022-09-13 04:53:17

清江花魔芋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

摘 要:根据清江花魔芋的生态适应性和恩施州魔芋种植分区的标准指标体系,从选种、选地、播种、草害防治、肥水、挖收、贮藏等7个方面总结清江花魔芋的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表明,选种和选地是高效栽培技术中的主要决定因素,其他5个方面是高效栽培中的协同因素。

关键词:花魔芋;生态适应性;高效栽培

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识码:B

清江花魔芋为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魔芋研究所从武陵山区地方魔芋种质资源中经3a的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筛选出的优良品种,于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是全国第2个经过审定的优良花魔芋品种,填补了湖北省无魔芋品种的空白[1]。清江花魔芋膨胀系数大,一般在4~7倍,高者可达10倍;种芋较抗软腐病;商品芋品质较好,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简称KGM)含量较高,可达50%左右;栽培适应性广等突出特性[2][3]。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处武陵山区腹地,属典型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是湖北省魔芋种植的最优区域,也是全国四大魔芋主产区之一,集中分布在海拔900~1500 m区域[4]。魔芋作为恩施州特色支柱产业,在山区扶贫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潜力较大,因此,恩施州特色产业发展“六百双五”工程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州魔芋种植面积达到33333.33hm2的目标[5]。恩施市也明确提出了每667m2平均4000元的目标和指标,魔芋种植效益较高,曾有过这样的说法“种好一亩魔芋,可供一个大学生一年的生活费”。

魔芋种植收益高,风险也高。首先是病虫害的大流行,通常会导致30%~50%损失,甚至绝收,其次是魔芋用种量较大,且魔芋种芋价格偏高,农民缺乏承受风险的能力。研究西南山区主推魔芋品种—清江花魔芋的高效栽培技术,为魔芋标准化种植和魔芋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清江花魔芋的生态适应性[4]

1.1 清江花魔芋的生态适应性较广

根据陕西汉中、安康,安徽漯河、阜阳,湖北宜昌、十堰,湖南张家届,云南楚雄、曲靖等地方的引种及栽培试验,发现清江花魔芋适应性广,且较抗软腐病。其中在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生长最好,在其他地方也反映良好。

1.2 花魔芋生态适应性

只要达到一定无霜期且降雨适中的地区理论上均可种植魔芋。同时提供魔芋喜散射光和弱光的适生环境,根据光照强度合理套种提供遮阴、肥料、除草管理得当,魔芋的稳产丰产高效不是神话。

2 恩施州魔芋种植分区的标准指标体系[4]

温度影响花魔芋的生长、发育,尤其影响软腐病、白绢病的发病率,积温影响魔芋的生长周期。山区垂直微小气候分明,温度和积温的变化与海拔高度相关性显著。海拔可以在分区标准指标体系中作为非常直观重要的指标提出。研究表明,恩施州花魔芋种植的最佳海拔为1150~1350m。

3 选种

3.1 选种标准

种芋皮色红褐、表面光滑、球茎上端口平、窝眼小、整个球茎为碓窝或芋头状、形状整齐、鳞芽肥壮粗短、无病疤、无虫害和无机械损伤的芋块。

3.2 种芋分级标准

清江花魔芋种芋分四级。一级良种:由生长良好,成熟度高的芋鞭、箭果和小球茎组成,其质量在10g左右;二级、三级、四级良种分别由质量45g、170g、500g左右球茎组成。一般来说,三级良种收获的球茎可以部分作为商品芋售出,四级良种收获的球茎建议全部作为商品芋售出。

种芋分级便于日常管理和收获。分级的种芋也应分块种植,收获时抢抓霜冻前的晴天先收获种芋,种芋处理完毕再收获商品芋。

4 选地

4.1 田块海拔的选择

一般恩施州魔芋规模化栽培建议海拔为950~1500m的缓坡地,最适宜海拔1100~1350m,1300m以下应当适当遮阴降温种植,1300m以上可以净作。1400m以上可以考虑加地膜保温增墒[4]。适宜花魔芋栽培海拔选择中:阴山可比阳山适当低100m左右;另外,选择较低海拔种植时,可适当增加魔芋的遮阴度,建议与高杆作物套种,可选择魔芋-玉米[6]、猕猴桃[7]、向日葵、杨树[8]、果树、橡胶树、刺槐林[9]、杜仲等。

4.2 田块的选择

应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滤水而又经干,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沃田土。渍水田、不经干的沙质田不宜种植。

种过魔芋、发病重的田块不宜复种,提倡2~3a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小麦等)轮作。

5 播种

5.1 播种时间

待日均温度稳定14℃左右,贮藏或购买的种芋顶芽萌动,露出红芽,可选晴天播种,一般二高山阳历的4月中旬开始播种,高山5月上旬播种。

5.2 需种量和播种密度

需种量和播种密度是由种芋年龄决定的,通过种芋大小直观呈现[10]。

表1 需种量和播种密度

种芋年龄 种芋单个重/g 行距/cm 株距/cm 需种量/kg/hm2 需种量/(kg·667m-2)

1a生 6~12 50~60 10~15 1900~3000 150左右

2a生 40~100 55~60 20~30 3700~5600 300左右

3a生 300~600 60~75 30~45 7500~ 500以上

4a生 600~ 75~90 50~60 12000~ 800以上

6 草害

一般来说,魔芋苗未散叶前可用农达或草甘膦除草,散叶以后人工拔草为好,严禁锄头锄草,以防伤根。

7 肥水

播种时可以将魔芋种芋裹涂火土或草木灰,以偏重钾的复合肥做底肥,出苗后每亩施5~10kg尿素,7~9月可施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做叶面肥。不可施含氯或硝酸根的肥料。牛粪、包谷杆、山草等均应在年前(最迟在施用前30~40d)出圈进行高温发酵堆制充分腐熟,以利消灭病菌、草籽和提高肥效。

注意魔芋生长中需大量水,但又不可被水渍。

8 挖收

8.1 挖收时间和挖收顺序

10月下旬恩施州的魔芋相继进入成熟期,11月中旬后进入最佳收挖期。海拔1200m以上的高山冬天下雪较早,抢晴天先挖种芋的田块,待种芋适当晾晒后,装袋储藏于火炕阁楼上,保证种芋不被冻伤和凌坏。后收商品芋,由于商品芋直接用于加工,其采收可比较随意和粗放,采挖商品芋中会有大量根状茎收获,根状茎是来年繁殖相当好的种子,粗大成熟度高的根状茎应细致采收,较小或较幼嫩的建议直接埋在田里。

8.2 挖收种芋建议

一般来说,三龄的种芋有5条左右的芋鞭或箭果,四龄的种芋有7条左右的芋鞭或箭果。成熟度好、质量较大的芋鞭和箭果建议全部采收;对于芋鞭表皮颜色显粉红、白嫩,成熟度不好的、箭果较小的,建议直接埋到地里,第2年再长“懒魔芋(本地种植户对留在地里不采收,任由其第2年生长长出的魔芋)”。成熟度不好的芋便由于含水量过高,容易过度失水;质量较小的种芋,也非常容易失水干透。这样区别采收的好处是:科学合理的最大程度保留了种芋的数量;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小种芋由于很小而不容易被发现,如果要全部采收费工费时。

9 贮藏

9.1 适时采收

恩施州魔芋一般10月上旬开始倒苗,以倒苗10d以上,叶柄基部与球茎的离层老化、球茎充分成熟、含水量下降时(一般标准:用手提叶柄,叶柄可轻松与球茎分离,不带伤球茎果肉)的晴天挖收。最迟在5d平均气温不低于5℃。挖收过早,球茎未充分成熟、含水量较高,在贮藏中容易失水过度或者腐烂而死亡;挖收过迟,球茎可能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9.2 适度失水、硬化表皮、增加种芋抗逆性

根据种芋的分级,一般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分别失水30%、25%、20%左右[11]。种芋失水的好处主要有三点:硬化表皮,防止碰伤;适度失水后的魔芋表皮木栓化,变硬,在搬移和运输中碰伤的机会大大减小;增加抗逆性和抗病性。一般来说,种芋水分由自由水和束缚水组成,自由水容易散失,并且植物的发病与自由水的含量正相关性显著[12]。

9.3 控制温度和湿度

种芋贮藏早期(采挖后一个月以内),注意通风换气,散热降温,使贮藏温度稳定在7~10℃,相对湿度稳定在70%~80%,并随时检查剔除腐烂变质球茎,并在周围撒石灰防止蔓延。贮藏中期(12月到2月下旬),以保温防寒为主,保持温度在5℃以上,有条件的可适当加温。贮藏后期,立春(2月上旬)后,气温逐渐回升,但冷暖多变,此时球茎的休眠期已解除,温度宜控制在10~12℃,相对湿度80%左右,以利于催芽和防止“老化芽”的形成。

10 结语

清江花魔芋的高效栽培技术,涉及到魔芋种植的选种、选地和播种、草害、肥水、挖收、贮藏等七个方面。目前研究表明,有效控制病害已成为魔芋稳产高产高效的首要制约问题[13][14],而最有效控制病害的方法就是选择“良种”和选择最适宜魔芋种植的生态微环境。

清江花魔芋的有性繁殖、杂交育种等工作的研究开展,为清江花魔芋未来的高效栽培技术奠定了基础。魔芋杂交种子具有生长势强、多苗率高、带病毒率低等突出优点[15][16],必然成为未来高效栽培技术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金龙,李维群,吕世安,等.魔芋新品种-清江花魔芋[J].园艺学报, 2004,31(6): 839.

[2] 杨代明,刘佩瑛.中国魔芋种植区划[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12(1):1-7.

[3] 朱伯华,杨 玲,谢国生,等.湖北省魔芋种植区划的系统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05,3:11-14.

[4] 刘二喜,熊坤,杨朝柱,等.湖北恩施州魔芋种植区域规划[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090-5094.

[5] 恩施自治州魔芋产业发展规划[M].2006—2015.

[6] 张红骥, 邵梅,杜鹏,等.云南省魔芋与玉米多样性栽培控制魔芋软腐病[J].生态学杂志,2012,31(2): 332-336.

[7] 黄训端,周立人,何家庆,等.猕猴桃园套种魔芋的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291-292,298.

[8] 李国强,丁亚珍,闫俊香.漯河市林下魔芋引种栽培试验与技术推广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2,11:82-84.

[9] 刘列平,郑敏,邹安,等.不同间作方式对魔芋病害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林副特产,2012,5:58-59.

[10] 刘佩瑛.魔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75-82,127-145.

[11] 王孝科,刘二喜,覃大吉.不同等级魔芋种芋贮藏期失水相关性及出苗率的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2):153-154,158.

[12] 刘向莉,高丽红,刘明池.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J].中国蔬菜,2005(4):9-11.

[13] 何峰,杨英,张伟,等.魔芋软腐病菌的致病条件及致病因子[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4):492-495.

[14] 马琼,万左玺,余展深.魔芋白绢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5):539-541.

[15] 刘二喜,牟方贵,潘娅妮,等.魔芋属植物花器生物学特性及其可性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1):126-131.

[16] 牟方贵,滕建勋,杨朝柱,等.温度湿度及种球茎大小对花魔芋有性繁殖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2): 331-335.

作者简介:韩阿华(1983-),女,湖北广水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药材研究及原料药的国内、国际贸易;刘二喜(1985-),男,湖北荆州人,助理农艺师,学士,主要从事魔芋育种、品质改良、品质分析等工作。

上一篇:南充市高坪区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研究与防治对... 下一篇:浅谈制种玉米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