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高坪区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研究与防治对策

时间:2022-10-09 01:12:13

南充市高坪区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研究与防治对策

摘 要:2008~2012年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对小麦条锈病产生及流行特点进行系统调查。发现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是该区近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基础,越冬菌源的大量存在、外来菌源的传入及春节雨期是该病流行的重要条件,适时防治是避免该病大区域流行的最有效手段,通过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21 文献标识码:A

高坪为南充市小麦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2.3万hm2,产量1.2亿kg。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发病比较严重,仍是当地小麦生产第一大病害,年发生面积0.5万~1.1万hm2,小麦年减产10%~15%,严重影响该区小麦产量和品质。因此,搞清小麦条锈病在该区的发生和流行规律,构建科学防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作者大量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如下成绩。

1 研究方法

笔者根据病害的流行规律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区域示范、试验对条锈病的初见期和发生流行过程进行了调查和监控,分别对其流行特点及流行条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形成了一整套条锈病病害的预警与防控机制,为科学防治条锈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

2.1 病害发生流行规律研究

南充地区冬季最冷月均温高于0℃,条锈病可以菌丝状态在病叶里越冬,成为该地及邻近麦区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基地,翌年小麦返青后,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当旬均温上升至5℃时开始发病,如遇春雨或大雾天气,病害扩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通过对影响条锈病流行的小麦品种、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进行系统调查和试验示范研究,发现条锈病生理小种频繁的变异是导致该地小麦推广品种抗病性迅速丧失的重要内因,大面积种植具有同一抗源的品种,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往往造成抗病性丧失,从而造成该病大面积流行。越冬病菌数量、外来菌源的传入和春季降雨成为该病流行的重要条件,秋苗菌源主要来自甘肃陇南和川西北等地区,菌源分两次传入,第1次集中在I1月至翌年2月,此次传入菌量一般较少,发病较轻;第2次集中在3月上中旬,此次传入菌量较大、范围较宽。同时没有及时防治也为该病害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2.2 条锈病最佳化防时期研究

2010年笔者以高度感病的川育12号为供试品种。将其他品种病叶中的小麦条锈菌夏孢子洗于水中制成孢子悬浮液,在阴天下午用喷雾器均匀喷雾接种,在供试品种感病显症15d后,选用20%三唑酮乳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在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施药防治。发现分别于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各防治1次效果最好,乳熟期调查时其防治效果达96.6%;在拔节期、孕穗期各防治1次的效果次之,乳熟期调查时其防治效果达84.1%;在拔节期防治1次的效果较差,乳熟期调查时其防治效果达42.2%,在抽穗扬花期防治1次的效果最差,乳熟期调查的防效仅为25.9%。

3 综合防治对策

通过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和防控措施研究,提出以“预防为主、药剂和生物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

3.1 加大品种更换力度

因地制宜种植抗锈品种是防治条锈病的基本措施。首先要推广选用抗小麦条锈菌新生理小种的品种;其次加强田间抗锈性和丰产性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的宣传力度。

3.2 农业、生态防治技术

在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增强小麦品种的多样性,切断菌源传播路线。

3.3 加强病害监测切实加强病情监测

农业植保部门要认真做好小麦条锈病的监测预报工作,病情测报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病情定期和紧急报告制度。2月份起,全面开展病情监测工作,要求全面观测调查、认真分析研究、准确适时预报,准确掌握病害始见期,并对其发生、流行情况进行系统监测,及时发病区域,制定防治措施,做好指导工作。

3.4 大田药剂防治技术

植保部门要及早开展田间普查,发现一片防治一片,对早期出现的发病地区要集中进行防治,防止其大面积蔓延流行。大田内病叶率达0.5%~1%时立即进行普治,药剂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45~60mL,或选用其他三唑酮、烯唑醇类农药,按要求剂量进行喷雾防治,并及时查漏补喷,重病田要进行二次喷药。

3.5 推广应用生物多样性控病措施

在合理选用小麦品种的基础上,在条锈病常发区,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推广田间间作方式,如小麦间大麦、小麦间蔬菜、小麦间油菜等种植模式,改良小麦田间生长环境,推迟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期,减轻发病程度。

3.6 抓住防治关键

结合病害流行情况和发展速度,对发病田块及时进行化学防治,压低菌源基数。

作者简介:江方明(1964-),男,汉族,四川省岳池县人,南充市高坪区农牧业局,高坪区农安办主任,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厚皮甜瓜无土栽培高产高糖营养液配方 下一篇:清江花魔芋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