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瞳得与人相处的规则

时间:2022-10-05 12:21:08

让学生瞳得与人相处的规则

在当今创造性智力时代,创造更趋向干集体性、系统性的合作型创造,越来越多的经济、文化和生活领域需要协同作战、集体创造和综合协调。人们已不愿接受不合群的天才,而愿要有组织能力、注重整体力量的人才。创意不是天才的专利,金点子产生干组合之中。为了让孩子们从小适应社会的需求,会走合作之路,从小培养他们怎样与人相处,十分重要。

一、学会打招呼

打招呼一般是在见到长辈或认识的人时发生的一种行为,还可以用于想要接近某个人的时候。孩子很小就会打招呼,可以说,他们第一次主动喊“爸爸”“妈妈”就是打招呼。但孩子逐渐长大以后,就不像小的时候那样肯叫人了。这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正走向独立。进入小学后,孩子接触的人与事情明显增多,这就需要他们在交往上具有主动性。主动打招呼,往往使孩子比较容易和别人相处,更加自信。可以看到,见人打招呼的孩子更讨人喜欢。那么,孩子们应该怎么做呢?

1.遇到需要打招呼的人先微笑。

2.说“您好”或“你好”,再说出他的称谓。

3.对不熟悉但想交往的人,应向他走过去然后对他说话。

二、学会等待

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有许多愿望和要求,这些愿望和要求不可能总是立刻得到满足,孩子往往必须在一段时间里克制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学会等待。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等待,否则就无法与别人相处。应和孩子讨论等待的感觉(如排队荡秋千),让孩子知道,等待不是件愉快的事,但有时必须这样。我们可以指导孩子选择不同的等待方式:

1.平静地等待。不吵闹,不发火,不影响别人。

2.在等待中学习。注意观察别人的言行,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如等待发言,从别人的发言中领会别人的思想,充实自己的回答;等待表演,学习别人表演时的不同表现方式,自己发挥得更好。

3.边等待边做别的事。

三、学会分享

平时,很多孩子常因不会分享而引起争执。他们希望分享别人的物品,而且觉得理所当然,当遭到拒绝时,往往会生气。而当别人要分享他自己的物品时,他又可能拒绝。学会分享是与人友好相处的重要环节。试试以下步骤:

1.讨论分享的方式,如一本图书两人同时阅读,或每人阅读一段时间。然后按彼此同意的分享方式去做。

2.分享别人的物品时,应当用客气的语言向别人提出自己的愿望,也可以主动拿出自己的物品与他交换分享。

3.当别人拒绝与自己分享时,不应该生气。

四、学会倾听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需要:被别人承认,被别人尊重和欣赏。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是表现出对他人欣赏的最基本方式。教会孩子倾听不妨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I.注意。眼睛注视说话的人,将注意力始终放在别人谈话的内容上。不要打断对方,在对方未提问前,不要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

2.接受。用点头、微笑表示你理解对方的想法。如果不赞同对方的观点,也应保持专注、尊重的态度。

3.延续话题。用“后来呢?”“你打算怎么办?”等短语鼓励、帮助别人完成他的叙述。

五、参与别人的活动

在幼儿园里,孩子的很多活动都是教师安排的。而进入小学后,他们更多地需要自己决定参加哪些活动。因而,孩子需要学会主动加入别人的活动中去。在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别人活动的时候,要教会他们把握参与的时机和选择恰当的方式。孩子有了成功参与的经验,就能更主动地参与别人的活动。试试以下步骤:

1.想参加别人的活动,就应当走近他们。

2.告诉孩子应先在旁边观看,等待活动间隙。同时注意观察别人是否愿意接纳他。

3.向别人打招呼表示参与的意愿。

六、请别人一起玩

人都需要有个伴。大人尚且如此,孩子就更怕孤独了。目前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缺少游戏伙伴。因此,孩子除了要学会自己独处外,还要学会如何邀请别人一起玩。这对于孩子学会摆脱孤独,增强自信,学会主动与别人相处是非常有益的,而且还有可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试试以下步骤:

1.确定邀请谁和自己一起玩,可以帮助孩子寻找适合自己的朋友。

2.和孩子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邀请别人比较合适。

著名的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变态,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之一。懂得与人相处的规则,可以让每个孩子摆脱孤独,做一只快乐的合群雁。

上一篇:把握新生入学的关键点 下一篇:优化朗读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