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在某井区应用的探讨

时间:2022-10-04 11:57:54

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在某井区应用的探讨

【摘要】本文从生产实际入手,针对某井区位于某江行洪区内,岛内地势低洼,牛轭湖分布广泛,生产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 我们进行了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的试验,井区采用该系统可以弥补自然环境带来的不足,减轻许多工作量,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

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主要由上、下两级组成,上级是工区(联合站)管理级,下级是井口基层级,在井口安装有各种参量的传感变送器和控制器,这些输入、输出量都连到数据采集控制箱中的数据采集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控制模块能按照编程要求采集各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转换成数字量,贮存待发,由主控台采用固定频率通过无线电波分时向各单井电台发送指令,接收数据,通过服务器还原出原始模拟数据。对于异常数据服务器可以报警(如停机、杆断),该系统在井口的数据无线发送模块,采用全向天线,其优点是除与上级台站通讯外,还可以有多个不同方位的监视站同步接收井口发出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具体见下图1:

上级站为主站,是由数据无线收发电台(20W)、调制解调器、计算机和服务器组成,见下表:

所有检测数据存储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用户可以直接用IE浏览器输入服务器地址上网查阅单井的功图和其它曲线,终端机可在WIN98、WIN2000、WIN ME、WINNT操作系统下正常浏览。各井口的巡检、查询都以地图形式点击显示,采用开放式的数据结构,各种数据存储在就地服务器或远程服务器上以Web在Internet或Intranet上,方便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上网浏览、叠加分析采集的数据,数据多少由现场采样点数量决定。

3 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现场试验

3.1 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现场试验效果

在该井区对两口油井进行了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现场试验,试验主要取示功图、油压、套压、电流几样主要数据,这套系统还可以取电机温度、电度、液面以及远程启停机,进行单井量油,但取液面、量油成本较高,需要在井口加流量计和声波发生器。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系统比较稳定,维护率低、维护难度小,采集的数据与实测数据误差小,可以大大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及时发现油井的问题,如停机、电压异常、功图异常等。

3.2 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现场试验发现的问题

进行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大批应用存在的问题:一是装置电压是220V,而该井区抽油井所能够提供的电压等级为380V,需要改进;二是线路及设备的防盗问题;三是设备成本问题。

4 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推广必要性及效益分析

4.1 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推广必要性分析

井区特殊的地面环境,在翻浆期及汛期(大汛后期),通井路被淹没或者出于泥泞状态,车辆无法通行,步行(船行)难度相对较大,交通不便,正常生产维护、资料录取、启停机(尤其夜间)难度非常大,平均每年有5个月出于困难时期。因此,在井区大面积推广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很有必要性。另外,岛内抽油井都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架高处理,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不会受到汛期洪水的威胁,有其可行性。

4.2 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推广效益分析

使用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后,得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是很明显的,一是大面积停电后启机速度将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产量、避免卡泵;二是避免交通困难使工人日常录取资料不及时,给技术人员及时分析油井动态造成困难,影响日常维护工作,如清防蜡、电路维护的及时性等;三是保证运行过程中员工的安全,员工步行、趟水作业存在很大的隐患,水面深度无法判断,在高水位时期,有些井职工需划船上井才能保证日常巡回检查、录取资料,避免造成溺水事故;四是降低员工劳动强度。

5 结论

全信息化的监测控制系统维护比较简便,系统运行稳定,遥测数据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能够取代现场录取资料工作,适合在该井区推广。

上一篇:油田站点数字化改造通用实施方案探析 下一篇:《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