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法律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04 11:19:19

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法律问题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发展较快,各地相继出台了相关工作指导意见、操作指引与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健康发展。但作为一项新业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面临诸如法律风险、估值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文章从法律角度对规范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标专用权 质押贷款 风险防范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093-02

我国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由破冰之旅到步履蹒跚、再到快速升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物权法》出台前。《担保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就此有了法律依据。随后,国家工商局颁布《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办法》,并于1997年5月制定了《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使商标质押贷款具有了可实现性。在此期间,因缺乏统一的操作规程或实施办法,金融行业都持有小心尝试、谨慎探索的心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也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第二个阶段是《物权法》出台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2007年3月,《物权法》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随后施行。随着知识产权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间,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提出了“原则上,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含权利)和不动产,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的创新准则,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就是其中一项有益的创新,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随之出现一股热潮。第三个阶段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质押贷款。预示着我国将进一步发挥品牌支撑或带动作用,支持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率先发展,走出经济困境。随后,最高人民法院调整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司法政策,减弱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国家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全国各地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以大力推进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为契机,对当地企业给予扶持、指导和帮助。

一、设定商标专用权质押的法律依据

《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和规章制度均明确了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中的财产权可以成为质押的权利,为有效解决商标专用权进行质押贷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一)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第八十九条规定“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按照当事人的约定,可以采用下列方式担保债务的履行:……。(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变卖抵押物的价款优先得到偿还。……”《商标法》第三条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担保法》第七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质押。《物权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可以出质。

(二)指导意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七条要求“……,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第八条要求“及时修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律及有关法规。……。加强知识产权立法的衔接配套,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强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开展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三)操作规范

2007年,银监会出台的《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第十四条规定“银行可接受房产和商铺抵押,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放宽了抵质押品范围,是对企业融资的重大制度性突破,为推进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提供了政策空间和发展方向。2009年7月1日,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正式施行,对于规范专利等无形资产评估,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标专用权质押在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法律体系尚待完善

一是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涉及商标专用权质押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为《担保法》、《物权法》及三部主要知识产权法规,而关于商标专用权质押的具体操作规程,主要是一些部门规章或地方的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多为操作层面的程序性规定,缺少对商标专用权质押的法律保护。二是相关规定不够明确。如《担保法》第七十九条、《物权法》第二百二十七条均规定了商标专用权质押的出质和登记问题,但对以何种凭证形式移交给质权人却没有具体规定,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规定的是质押商标《商标注册证》复印件,实质上也就是没有明确要求出质人移交注册商标的准占有权,因而出现“质押”还是“抵押”的争论。相似的情况还存在于《担保法》第八十条、《物权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的“出质人不得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条文,虽然对商标专用权质押后注册商标的转让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没有解决出质人在质押设立后通过商标权继承、主动放弃以及因合并而转移等方式处分其注册商标的问题。三是法律之间不够衔接。我国《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中未涉及商标权质押或者商标许可使用权质押的规定,在与《担保法》、《物权法》有关商标专用权质押法律规定的衔接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价值评估不够成熟

商标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目前《商标法》、《担保法》、《物权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均未涉及此方面规定。虽然国家制定了行业唯一的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但我国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正处于起步阶段,体制还不完善,对于商标等知识产权没有单独评估准则,以致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均不够强。加之商标专用权质押以其自身具有的财产性和可让与性为前提,这一特殊属性导致商标及商标权利处于可期待或者相当不确定的状态。由于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商标权本身存在较大的权利不稳定性,权利人的权属与权益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导致权属争议。这种确权风险直接决定了商标专用权价值评估是否有意义,质押能否成立。此外,我国在商标价值评估方面,还存在着评估人才缺乏、执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权威评估机构不多、评估市场混乱等缺陷。

(三)质押风险难以控制

一是品牌贬值。商标权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价值波动,贬值风险较高,企业的经营状况变动往往会直接对商标的价值产生影响。如曾集驰名商标、免检产品、中国名牌等众多荣誉于一身的“三鹿”奶粉商标,在三鹿集团鼎盛时期,曾被国内某机构评估为价值近150亿元,后因“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品牌价值大幅缩水,“三鹿”品牌及相关保护性商标,最终以730万人民币的价格被拍卖。二是失信行为。虽然《担保法》、《物权法》均对商标专用权质押明确了“登记生效”的原则,既起到公示的作用,又保证了商标专用权的使用和受益,但是出质人仍然占有商标专用权,如果出质人利用其持有的商标注册证书从事一些有损于质权的行为,质权人很难对出质人的不诚信行为进行控制。三是权属之争。即使是一件商标的共同所有人作为借款人办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但如果在经营中发生争议、纠纷或者诉讼,致使质物被冻结、被查封,也可能直接造成借款人无法还款甚至不还款。四是商标灭失。从法律层面看,商标专用权质押后,商标权人仍处于可支配或控制该商标的法律地位,质权人无法自行许可或转让,以实现其担保权利。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如果商标权利人连续3年不使用该商标,或者商标在续展、变更以及权属争议等过程中出现问题,质押商标均存在着被撤销或注销的可能性,导致质押物灭失风险。

(四)变现处置成本过高

商标专用权不同于一般担保物,因其商标专用权的流动性相对较差,造成变现价格核定难度大,操作环节多,转让成本高,质押物变现处置起来相当困难。首先,《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向商标局提交转让注册商标申请书。转让注册商标申请手续由受让人办理。……。转让注册商标的,商标注册人对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应当一并转让;……;期满不改正的,视为放弃转让该注册商标的申请,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从此条规定可以看出,如果得不到出质人的配合,质权人将无法转让质押的商标专用权。其次,《物权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留置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但由于每一个注册商标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其市场价格是唯一的,不会有一个同类注册商标的市场价格可供比较,该规定对商标专用权的质押很难适用。再者,目前中国尚无特别的法律或司法解释来解决商标专用权质押的实现问题。如果参照其他质押协议的实现制度,权利人必须首先获得法院的终审判决或者直接申请执行命令来扣押和变卖担保物,除非权利人提供国家公证机关公证的强制执行证明,方可执行该商标专用权。并且,目前的司法执行规则中,也无关于商标专用权如何转让执行拍卖的买方或根据司法变卖规则而购买该商标专用权的质权人的规定。此外,国内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商标专用权转让市场不大,评估和转让程序复杂严格,都会耗费债权人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处置成本过高。

三、促进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商标专用权质押法律体系

对商标权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完善,就商标专用权质押作出明确规定,为中小企业及银行业务操作提供法律依据。一是完善相关立法,有效解决法律衔接问题。修订完善《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并对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中涉及的特许使用费质押问题予以明确,使之与《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相互衔接。二是简化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建立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查询系统,实行电子公示制度,质权人或潜在质权人可通过系统查询商标权质押情况,以防范重复质押产生的风险。同时,进一步简化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如授权省级、市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商标专用权的质押登记,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备案。

(二)完善商标专用权价值评估体系

商标权价值的评估是商标专用权质押的关键环节,如何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商标权质押评价体系,已成为制约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业务的瓶颈。一是构建权威的制度基础。可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在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框架下,分别制订商标权等具体评估指南,完善评估的准则体系。二是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就目前情况看,应充分发挥专业资产评估机构等市场中介组织的作用,综合考虑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等三种评估方法,根据被评估对象的具体类型、特点、评估目的、评估前提条件、评估原则及外部市场环境等客观因素,进行全面的判断分析,逐步消除目前商标权价值评估中的人为主观因素。此外,出质商标的专用权价值,应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指定的商标评估机构作出评估报告,以增强商标权价值的权威性与可信性。三是加强评估过程中的协调配合。商标权价值评估过程中,需注意加强银行、企业和评估机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进一步促进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监控,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商标专用权质押是一种权利质押,需要企业和银行双方不断对其进行运营和维护,才能使其增值或者保持经济价值相对稳定的特性。尤其对银行来说,须进一步加强监控,提前做好有关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具体应关注以下三点:一是关注质押物的法律状态。即质押物在质押日的权属及有效性,其中是否存在权利纠纷及无效等情况、质押期间的商标续展费的交付是否构成法律风险,避免权属争议、无效情形的出现。二是关注质押物权利的稳定性。尽管目前商标权利的稳定性较专利权相对高一些,但仍存在较大的权利不稳定性,有可能引发权属争议。因此,需要关注其权利变化情况,切实防范确权风险。在办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过程中,银行应要求企业提供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新颖性检索报告,以确保质押物权利的稳定性。三是关注出质商标的存续期限。以确保其大于质押期限,避免质押期限超过出质权利的有效期限。如不能满足此条件,则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出质人要及时办理权利续注或者压缩贷款期限,以保证贷款期限在质押权利的有效期内,有效避免出质人出质后可能损害质权人的现象。

(四)探索建立商标专用权交易市场

继续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商标专用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应用,建立完善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转让体系,加快建设促进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流转的高效率的交易市场,逐步引导和规范商标专用标权质押行为,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融资方式健康平稳发展。(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

参考文献:

1.彭湘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理论发展、实践与借鉴[J].中国金融,2007(5)

2.汪广翠.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若干思考[J].新学术,2009(1)

3.高燕树.福建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推广难现象分析[J].中华商标,2009(4)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山西太原 030001)

(责编:贾伟)

上一篇:浅谈验工计价管理在项目中的应用 下一篇:我国林业上市公司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