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其实很“冤枉”

时间:2022-10-04 10:46:41

味精是一种调味佳品,做菜时放点味精能使菜肴更加鲜美。但我们也经常听到这种观点:如果摄入味精过量,会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特别是怀孕妇女、婴幼儿及肾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经常食用味精危害更大。难道吃味精真的有害?其实我们“冤枉”了味精,近日,著名的科学传播公益团体“科学松鼠会”为味精澄清了“不白之冤”。

味精是高度纯化的发酵产物

味精是由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池田菊苗教授于1908年发明的,最初的味精是水解蛋白质纯化得到,现代工业生产采用某种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发酵的原料可以用淀粉、甜菜、甘蔗乃至于废糖蜜,使得生产成本大为降低。这个过程与酒、醋和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原料。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但被束缚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不会对味道产生影响,只有游离的谷氨酸才会呈现谷氨酸盐的状态,而产生鲜味。

在含有水解蛋白的食物中天然存在谷氨酸钠,比如酱油是水解蛋白质得到的,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在1%左右,而奶酪中还要高一些。有的蔬菜水果也天然含有谷氨酸钠,比如葡萄汁、番茄酱、豌豆,都有百分之零点几的谷氨酸钠。当今市场上的味精是高度纯化的发酵产物,我国国家标准要求谷氨酸钠含量至少在80%以上,而高纯度味精则要求99%以上。

至今未有研究证明味精有害

针对味精安全性的研究很多,但至今没有发现它能产生危害。只有个别动物实验发现在大剂量下,对于某种非常敏感的老鼠有产生神经毒性的可能。不过所需要的大剂量远远高于人类食物中可能使用的量,也没有进一步的后续研究。美国FDA、美国医学协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组(JECFA)、欧盟委员会食品科学委员会(EFSA)都进行过评估和审查。JECFA和EFSA都认为对味精不必有安全性方面的担心,因此在食品中的使用没有限制。美国FDA的一份报告认可有未知比例的人群可能对味精有所反应,但是针对整体上的味精,他们赞同JECFA的结论。

鸡精主要成分还是味精

鸡精给人感觉好像是鸡的精华,其实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味精只是单一的谷氨酸钠,而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料,其中的谷氨酸钠含量在40%左右,除此之外还有淀粉(用来形成颗粒状)、增味核苷酸(增加味精的味道)、糖及其他香料。增味核苷酸本身也能产生鲜味,与味精混合后所得到的鲜味会大大超过二者单独使用的鲜味之和。当然,鸡精还应该有一些鸡肉粉、鸡油等鸡的成分,以此产生鸡的味道。但由于这些成分比较贵,为了降低成本,厂家可能完全不用鸡的成分。你买的鸡精中是否含有来自于鸡的成分,完全取决于生产厂家的良知,消费者很难从产品来进行判断。

味精的成分单一,在食物中主要增加鲜味。鸡精、蘑菇精等复合调味料的成分复杂,产生香味更浓郁一些。事实上,不管什么“精”,只要它能产生鲜味,就都含有味精。只是经过仔细的配方,复合香精产生鲜味的效率更高而已。

吃味精是否有害,这看似一桩只与烹饪调味有关的生活小事,但只有进行科学的健康知识宣传,才能让人们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食用味精,更有益于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编辑/吕毅

上一篇:营养价值会更高些吗? 下一篇:给健康放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