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脸红

时间:2022-10-07 06:52:42

刚刚考上大学的小丽,发现自己与新同学一说话便紧张不已,脸色涨红,甚至不敢注视对方的眼睛,无法正常交流。无奈之下,小丽到医院就诊。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心理检查,小丽被诊断为“社交焦虑症”。

一般来说,社交焦虑症患者有自我封闭、回避社交的倾向,觉得只有在没有人的地方才是安全的。严重的患者甚至不敢在公共场合打电话、吃东西,不敢在他人注视下工作,也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难堪。当这些焦虑、恐惧的症状出现时,还会伴随一些躯体症状,如口干、出汗、脸色涨红、心跳加速、想上厕所等。

社交恐惧症的成因

社交焦虑症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期,女性多于男性。但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生理因素 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代谢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心理因素 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

家庭因素 从小性格受到压抑,父母没有授予相应社交技能,或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社会因素 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较多。

社交恐惧症的治疗方法

1.催眠疗法 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催眠,挖掘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试图寻找发病的根源。

2.强迫疗法 心理医生让患者站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或是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进行强迫治疗。

3.情景治疗 心理医生让患者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并不断地鼓励患者面对,从而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4.认知疗法 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心理医生不断地告诉患者,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患者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该如何交往。

5.药物疗法 这是目前被认为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人体内“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代谢失调,运用抗焦虑药物来调节平衡。

——自我治疗小妙招

1.社交时把对方想象成自己的亲人。如果对方是女性,就把年长的认为是自己的阿姨,年龄相仿的认定为姐妹。这种“虚拟”的亲属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社交恐惧。

2.社交时一出现症状,就马上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减轻对症状的关注程度。

3.不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聚会,与别人在一起时,不妨手里握住一样东西,比如一本书、一块手帕或其他小东西,会感到心里舒服而且有一种安全感。

专家寄语:

社交焦虑症的患者应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鼓励,若带着消极的心理,常常会使自己越来越不愿多说话、多活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社交上不如别人,并不等于处处都不如别人,要多想一想自己的长处。一向不习惯于社交活动的患者,尤其要去掉自卑感,树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人生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消极心理,在待人接物中,变得主动大方。

上一篇:亚麻具有保健作用吗?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食用无糖食物也莫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