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之间的矛盾

时间:2022-10-04 10:33:59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之间的矛盾

[摘要]阐述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和自身因素,分别从大学生自身、高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困难;从企业用人理念和环境来分析导致企业用人难的现象。面对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之间的矛盾,作者提出从大学生综合素质、传统就业观念和企业用人观念的转变来解决这一矛盾。

[关键词]就业;市场;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52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008-01

目前,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用工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存在已久的社会普遍现象,而企业用工难是近几年突出体现出来的,2010年尤为突出。

一、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普遍现象,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教育,在人们的思想里留下了根深蒂固的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就是为了步入仕途,改变生活状况,这种观念对大学生选择就业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下的“干部意识”至上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白领情结”,使每个大学生都愿意到大都市、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好企业就业,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就业趋向。同时,社会也缺乏独立创业环境。优秀人才不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而用人单位注重学历,论资排辈;重视人际关系,不重视才能的用人理念,也将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取向。

(二)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大学生及其家长在报考志愿时对专业不了解,对该专业学什么将来做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凭感觉,跟风报考。再加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和市场接轨,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当前,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虽然已经考虑市场的需求,但在录取过程中不加调控。首先,一些高校在设置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学习程度,专业设置过窄过细,导致培养的毕业生知识面较窄,这样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少。其次,某些高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不合理,落后于社会现阶段发展的需求,没有与时俱进,没有从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高校所用教材已经陈旧、教学计划及模式均已落后,因此,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最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就业指导过程较短,同时缺乏主动性,就业指导内容还不够科学,就业指导形式过于单一,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三)学生报考不均衡

一些热门专业报考学生太多,而一些冷门专业则报考太少。学生和家长不能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考虑,从而导致就业非常不均衡的现象出现。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源头找到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方法来引导大学生就业。首先,引导改变就业观念,逐渐改变传统观念。大学生就业思维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职业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兴趣变化和志向的转变以及就业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把就业指导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任课老师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阐明它们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同时,家长应从小向孩子灌输艰苦创业的观念,放弃好逸恶劳走捷径的思想。其次,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生产出的“产品”,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尽早让学生与企业接触。一是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了解企业需要学什么样的知识,从而为今后在大学里的学习做到有备而来。这样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期间能做到有的放矢。二是为学生创造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为就业早做准备。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培养创新意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提前做好准备。

二、企业用工难问题剖析

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企业设备更新换代需大批懂技术、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出现了招工难,留人难的现象。大致有以下原因:企业由于设备、技术更新换代,过去用农民工已经不适应企业的要求,再加上近几年国家的惠农政策,农民不愿出去打工;现在虽然有大批高职毕业生,但大多是80后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业期望值太高,不愿意到企业一线工作,导致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工人;部分企业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跟不上,企业工作环境比较差,企业管理缺乏人性化,留不住职工。面对上述问题,实行校企合作是最佳的解决办法。首先,校企合作使学校培养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摆脱了学校办学的盲目性,更市场化。其次,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接触具体工种,能了解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再就是企业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能更多地了解学生,从而为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学校可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可发现适合自己的优秀人才;教师在校企合作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所讲内容更能接近实际。

上一篇:普通化学在食品专业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外贸业务单证课程教学与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