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04 09:35:50

《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研究

摘要: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介绍了教材的选择,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双语;教学;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12602

1引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学科的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各专业都必须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基础课,现在很多高校电子类专业也都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基础课,可见该课程的重要地位。由于专业课双语教学在学校并未普及,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同时无形中增加了授课教师许多工作量,这些课程组一直在进行实践探索。教学中课程组实行“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原则,在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中就部分计算机专业课实行双语授课。本文对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了阐述。

2教材的选择

本课程选用英文原版教材Andrew S.T.著《Computer Networks》。目前国内几乎每个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但对这门课程的讲授内容和要求千差万别。教材内容丰富,逻辑性强,受到国内外的好评。选择性地布置作业,且补充了一些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课题组正在酝酿撰写一本合适的,能贯彻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教材。由于《Computer Network》课程包括的学科知识很多,包括通信原理、操作系统原理、C/C++语言以及通信知识。如此多的知识点不可能全部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所以课程组拟订了部分知识布置同学自学,并通过学生提交学习报告的方式来督促和检查。同时课程组特意向学生推荐了一批课程学习网站网址,上面有大量的扩充性学习资料。这些扩充资料包括概念原理的动画演示、前沿学术论文、RFC标准等。实验教材使用美国伯克利大学Jeanna Matthews博士编写的《Computer Networking―Internet Protocols in Action》,该实验教材使用开源网络协议分析软件Ethereal,极具创新,适合学生作为实验教材。课程组在教学中拟定了两个必做实验及四个选做实验,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实验。

3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所有的学生,主要体现为完成任务式的教学。而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已经变成了教学的主角,学生的参与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师生互动领悟并掌握所学内容。虽然在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表情和状态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为了能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备课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理解所讲授的内容”。在讲课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讲课速度。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贯彻教学理念,引用网络案例和背景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主要采用了如下这些教学方法:采用交互式教学:讲授、问答、讨论交替进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网络知识的浓厚兴趣和热情;采用案例教学:几乎所有的同学天天都会使用网络,对一些网络现象、网络故障有表性认识,但不能正确分析和解决,讲授的时候,大量引用网络案例,逐步引导同学们从表象进入实质,不仅可以让同学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类比教学:网络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计算机网络跟社会网络、交通网络等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在讲授的过程中,对较抽象的概念,常常引用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再逐步引导同学们深入了解相关技术细节,具体化,生动直观;采用现场教学:我校的网络教学环境优良,在讲授到相关的技术时,现场展示,生动直观,架起一道从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强化同学们的时间动手观念;采用讨论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完成实验、大作业,而且,通过课堂讨论、网络论坛、email、电话等方式,尽量让每个同学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选择完成得有特色、有创意的大作业或实验,向全班同学展示,鼓励同学的创新热情;强调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相关教学资源都会在提前给同学们,抛出问题,引导同学提出问题;课后,都有一些思考题和作业,帮助同学们理清楚线索和重点;采用重点内容中英对照:中英双语教学中,对所有出现的重要概念或内容,列出中英对照;采用英文作业和考试:课后作业主要采用英文提交、英语评判的方式,考试试卷采用英文命题、中英混答的方式,照顾大部分同学英文阅读好过英文表述的情况。除了课堂和上机指导,教师课后通过电子邮件和QQ等聊天工具进行问题解答和辅导,还提供一个BBS和留言板供同学们讨论。

4教学内容

4.1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按照以下模块展开:(1)物理层的功能是完成实实在在的比特流传输,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展开对信号性质、信道的特性、信道编码等通信基础知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引入传输介质,重点学习常用的非屏蔽双绞线和光纤;学习公用交换电话网络及涉及到的调制技术、复用技术、交换技术等。学完本章,学生应该具有很明确的概念,我们的信息传输最终落实到了物理层的比特流传输。(2)链路层主要为网络层服务,提供可靠的、有差错控制的数据帧的传输。围绕这个主要功能,学习差错检测方法、差错控制方法;循序渐进学习6个链路层协议,从无噪声信道的传输技术,到有噪声有出错的信道传输技术,重点学习其中的肯定确认重传技术、捎带确认技术、管道技术、回退n帧技术、选择性重传技术等;在链路层如何抓取信道,获得传输权利,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习ALOHA协议、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以及一些无冲突的介质访问协议;学习一个局域网络实例,以太网;学习链路层的主要设备网桥/交换机的工作原理。(3)网络层的主要目标是选择一根最优的路径,将分组从源送到目的。学习IPv4/IPv6协议,包括IPv4/IPv6地址,分组格式等;学习路由协议,包括内部网关协议、边界网关协议,其中重点学习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学习其他重要的协议和技术,包括地址解析协议、反向地址解析协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无类域间路由技术等;学习网络层最重要的设备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最后还介绍了网络层面的拥塞控制相关的基本概念。(4)传输层处于网络层之上,应用层之下,它是网络应用使用网络的唯一接口,所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传输层提供的主要功能;学习传输层两个重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和用户报文协议;学习套接字原语,以及Linux套接字和Windows套接字编程。(5)应用层位于参考模型最顶端,直接面对网络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服务。学习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传统的应用;学习流媒体、web应用等较新的应用。

4.2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包括参考模型及体系结构和各层的主要功能,以及围绕各层的功能引出的重要技术,尤其是网络层的路由技术是重中之中。

课程难点包括:(1)内容广泛,知识点多,学生会感到难以把握,造成知识的遗漏,缺乏系统性和总体认识。(2)有些内容较抽象,比如报文格式,学生认为只有靠记忆和背诵,学过就忘了。(3)在双语教学班中,学生普遍反映术语较多,难以理解和消化。

解决办法包括:(1)提纲挈领:在各主要环节,合理安排讲课内容,反复强化主线索,强调参考模型和封装的概念,每层都是封装的一个环节,让这些重要的概念贯穿全程。(2)多媒体元素:除了文字,在课件中大量使用图形、流程图、图像、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尽量用形象地表示抽象的概念。(3)网络工具:本课程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开源网络工具,让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还能够在课堂下继续学习,同时网络工具的使用,更加深了对网络的了解。(4)形式多样:通过答疑、习题课、讨论课、课外习题、大作业、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同时,慢慢积累学生共有的一些难题,形成FAQ(Frequent Ask Question)。(5)中英对照:RFC和很多前沿网络技术文档都以英文的形式出现,开展双语教学,可以让同学尽早熟悉英文的网络专业术语,便于资料的查阅。针对双语教学中同学们反映的术语多的问题,课题组在做双语教学的时候,提炼出重要的术语、概念,编成中英文对照表,供同学们参考;同时所有的作业要求用英文提交,有意识地训练专业英文的撰写能力。双语教学中对英语专业词汇尽量解释清楚。章节中重点、难点内容重点讲、采用比较慢的教学进度,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形象的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对重点难点能比较轻松的接受。此外加强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上机调试、加强认识。实践课是对原理性教学知识的验证和强化。通过开设众多基础性的网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结合课堂的理论教学,深化学生对网络协议的认识。根据实验的内容,将实验教学分为两类:协议分析实验和设备配置实验。协议分析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完成,而设备配置实验在实验室的真实网络环境下完成。学生通过硬件配置和协议分析两类不同性质实验的开设,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强化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必做与选做的结合,即兼顾了学生能力的基础性培养,又强调了学生的差异化特性。通过实验与课堂内容的结合与扩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5结束语

本文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通过建立学生创新设计基地、对学生开出创新设计试验等,已形成理念先进、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建设齐全,教学手段、方法先进,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好评和同行的认可。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重点突出,难点剖析清楚,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注重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对一些知识重点或难点召开专题学习讨论会。在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萍,夏新娟.大学双语教学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3):7779.

[2]姜宏德.“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4,(6):3234.

[3]任卫群,饶芳.工科专业类课程双语教学的体系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103106.

[4]叶雪梅,张晓芸,孙继银等.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8183.

作者简介:张庆红(1973-),女,新疆石河子人,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信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统计。

上一篇: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分析 下一篇:“民高”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