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04 09:28:14

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

摘要: 近年来,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国际社会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获得国际社会的共识,成为一股新的世界潮流。发展低碳经济能促使社会生产与再生产活动低碳与无碳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符合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那么,如何认识低碳经济与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国内社会科学界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e the hot topic that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es that how to deal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s highly dependent on energy consumption, how to span the bottleneck constraints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aiming at response to global warming. The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 has consensu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can promote low carbon and no carbonization of social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activities, fo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nomic model. So,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w carbon economy and China's construction of two type society.

关键词: 两型社会;低碳经济;建设;研究

Key words: two type social;low carbon economy;construction;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165-02

1 两型社会与低碳经济的涵义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由英国率先提出的,旨在避免灾害性的气候变暖的问题,但是,英国并没有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尚无统一的认识。

主流的看法认为:低碳经济基本内涵和外延可以表述为: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可见,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核心内容是对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本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由此可见,低碳经济的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2 两型社会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两型社会与低碳经济是紧密相连,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2.1 两型社会与低碳经济的区别 两型社会主要侧重于一种社会新形态,其着眼点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两型社会的主要追求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类社会和谐,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是为了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两个目标,它具体要求:人类在建设经济社会的时候,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考虑到环境的承受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注意资源节约,提倡资源循环使用,千方百计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低碳经济则专门指的是一种经济形态,是欧美发达国家针对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一个关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新概念。低碳经济的目标是要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关注的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强调人们在各项活动中节能减排,尤其是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尽量减少CO2的排放,减轻温室效应,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状况。

2.2 两型社会与低碳经济的相同点 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低碳经济,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而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和主要着力点,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上,两型社会是对可持续发展社会形态的描述,而低碳经济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质的经济模式。要建设两型社会必须抓住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而低碳经济就是体现可持续发展本质的经济模式,因此,它必然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抓手和突破口。

第一,两者提出的终极目标相同,最终都是为了建设生态文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两者的具体要求相同。两者都要求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都要求人类活动保护生态,减少CO2的排放,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温室效应,实现环境友好,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第三,两者都呼吁通过全体人类的共同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方方面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和经济概念理论,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强调要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消费方式,从而充分呼吁全社会方方面面经过共同努力,共同节能减排,共同承担起保护生态的社会责任,从而才能够奏效。因此,两者都呼吁通过全体人类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3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两型社会

3.1 确立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建设两型社会应明确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在加快工业化同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跨越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要科学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把低碳经济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从前瞻、长远和全局的角度,确定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各行业和企业的低碳经济实践活动提供依据和方向。

3.2 加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力度,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形成两型社会的生产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要积极发展高端高效产业,降低经济发展对传统工业增长尤其是高耗能行业的过度依赖。要注重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及环保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以及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商务服务行业,促进服务业行业结构优化。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健身、旅游、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制、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

3.3 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 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是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目前世界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但一些实用技术已具雏形。加大对低碳技术的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加强低碳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广一批先进成熟适用的低碳技术及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注意降低低碳技术的使用成本,减少技术推广的阻碍。积极引进国外已有的成熟的低碳技术,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3.4 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改革上要有突破 发达的公共交通、通信及其他各项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可以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各城市的专业化分工。在全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下,还应该关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成果,从而增进社会稳定,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4 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国走低碳之路既是促进国内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可促使人类摆正与自然的关系,自觉尊重和维护自然,保持人类自身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平衡,推动人类的文明进程从工业文明发展为生态文明,由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与两型社会的要求相契合。

参考文献:

[1]王鹏.对“两型社会”内涵的再思考[J].北方经济,2009(02).

[2]李志英,陈江美.低碳社区建设路径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21).

[3]胡妙.“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

[4]黄木,李畅.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1(14).

上一篇: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浅析 下一篇:略论人民银行在地方政府债券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