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伴有出血症状Ⅱ级痔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04 09:06:25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伴有出血症状Ⅱ级痔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伴有出血的Ⅱ级痔的效果及其成本效益问题。 方法 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伴有出血的Ⅱ级痔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行PPH术治疗,B组使用常规外剥内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成本/效果(C/E)值。 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皆显著小于B组(P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痔疮;外剥内切术

[中图分类号] R6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219-04

痔疮是临床常见疾病,且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痔疮的发病率在近些年来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的[1-2]。临床上大部分因痔疮而就诊的患者都为Ⅲ级或Ⅳ级痔,此类患者临床上建议以手术进行治疗[3-4]。以往,临床上主要是外剥内扎术(MMH)作为标准手术方式,但现在有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已经开始应用,即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且有研究称,这种手术方式更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且术中损伤更小[5-6]。本研究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伴有出血的Ⅱ级痔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就PPH在伴有出血的Ⅱ级痔中的治疗效果做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0例Ⅱ级痔患者,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Ⅱ级痔,临床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排便不尽或梗阻,处有坠落异物感,排便次数增加,有血便情况。对患者进行直肠指诊示,患者直肠黏膜松弛,有滑动感或褶皱感,患者最终皆通过直肠镜及排粪造影确认患有Ⅱ级痔。同时,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我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严格的筛选,纳入和排除标准如下:(1)年龄18~65岁;(2)一般状况可,未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3)未进行过痔切除手术;(4)术前3年内,无手术史;(5)知情同意。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及B组,A组55例患者中男39例,女16例,患者年龄(43.38±6.69)岁,平均病史(3.11±1.83)年;B组55例患者中男37例,女18例,患者年龄(42.94±6.35)岁,平均病史(3.09±1.57)年,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A组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PPH术,具体做法为在麻醉效果满意后,患者部位肌肉松弛,可见痔脱出,在齿状线上方,用组织钳将痔核根部黏膜钳夹下拉,这是防止患者术后疼痛的关键步骤,一定要注意不能夹到齿状线以下的组织。钳夹后,在齿状线上方1.5cm处行痔体荷包缝合,下针至黏膜下,并根据肛管情况选择合适大小的吻切组件,用抵钉座取代垫刀圈送入肠腔,并固定于中心杆上,剪掉缝合余线。将与吻合组件相连的推钉器与抵钉器对接,开始调节螺母并向外拉,此时须注意避免肛周皮肤卷入切刀内,当螺母调节到最大尺度,做切闭处理。此时如果患者仅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方法,如为搏动性出血或出血量较大,则须缝扎。手术完成后用凡士林纱布填塞,痔组织送检。

1.2.2 B组治疗方法 B组行传统外切内扎手术,术前灌肠1次,术中取结石位,骶椎麻醉,术后使用乳酸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磷酸二钠静脉滴注,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一直用到患者退热后3d,再改为口服甲硝唑片和阿莫西林,再连续使用3d。除不可耐受的疼痛,术后不使用止痛药物。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手术情况的比较 比较患者全程手术时间、手术全程出血量及术后伤口愈合的时间。

1.3.2 术后疼痛水平的比较 使用可视化疼痛评价系统(VAS)对患者术后6、12、24、48及72h时的疼痛水平进行比较。

1.3.3 并发症的比较 记录与手术及治疗有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参考相关文献[6],主要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狭窄、尿潴留及失禁。

1.3.4 成本效果分析 分别收集记录患者的治疗费用,并在患者手术后12个月左右进行一次随访,记录患者满意度,进行成本效果分析(C/E=住院费用/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1.10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A组与B组患者组间各指标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的比较

2.2 术后疼痛水平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我们在麻醉效应基本消失后,在术后6、12、24、48和72h时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调查显示,两组患者疼痛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且A组患者疼痛水平一直低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2.4 成本效果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A组医疗费用高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缺乏运动、办公室工作及饮食不规律等都是痔疮高发的重要原因,且痔疮主要高发于中青年,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7-8]。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局部用药虽然具有方便易行的优点,但疗效较差,且如注射疗法等具有较大危险性,如反复使用,可导致直肠阴道瘘等严重并发症[9-10]。而手术治疗虽然可有效治疗痔,但其痛苦大、恢复慢,对于对休息时间比较敏感的中青年患者来说较为难以接受。同时,传统所使用的外剥内扎术式手术创伤较大,又因手术部位在神经较为发达的肛周区域,所以患者术后往往十分疼痛,甚至要使用止痛药物。PPH手术的提出已有近20年,在国外已广泛使用,但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有研究认为,PPH只适用于Ⅲ级或Ⅳ级痔,或只能用于环形痔,且其医疗成本过大,不易在临床上推广使用[11-12]。在本研究中,我们以伴有出血的Ⅱ级痔为研究对象,就PPH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尤其是成本效果方面的问题做一探讨,已初步证明了PPH在伴有出血的Ⅱ级痔治疗中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且其医学成本效果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手术全程时间、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和手术全程出血量皆小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PPH可以在伴有出血的Ⅱ级痔疮治疗中起到积极效果,其可降低疼痛水平,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其医疗成本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何洪芹,李梅岭,刘明发,等.沧州城乡居民痔疮的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6):841-843.

[2] 李梅岭,何洪芹,陈信,等.沧州城乡居民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603-605.

[3] 夏宇虹,王振宜.直肠脱垂的中医治疗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3,33(9):963-966.

[4] 邓蓓蕾,丁正中,焦黎丽,等.混合痔围手术期镇痛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629-3632.

[5] 伍剑飞,钱立友,郭文邦,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疮的应用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0):1434-1436.

[6] 梁志伟,翁娟梅,李延俭,等.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重度痔及其并发病的临床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3):283-285.

[7] 陈长香,郝习君,李建民,等.老年女性便秘现状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4):2041-2043.

[8] 朱锡元,郭景泉,蒋清平,等.肛肠疾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临床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814-816.

[9] 陈新华,方华瑾,苏琴,等.中医穴位电疗技术在痔术后尿潴留病人中的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710-712.

[10] 叶必星,李苗苗,李学良,等.慢性便秘的非药物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5):294-297.

[11] 王国强,刘扬,刘青,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3,51(11):1034-1038.

[12] 阮宁,陈志华,林夏冰,等.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7):645-647.

[13] 唐迎春,董晓妮,胡汉平,等.PPH与DGHAL术式治疗Ⅲ度混合痔的比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6):755-758.

[14] 朱军,丁健华,赵克,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并发症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2):1252-1255.

(收稿日期:2014-04-21)

上一篇:家属定期探视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 下一篇:人工关节置换术及内固定术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