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分析50例

时间:2022-10-04 09:03:22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分析50例

摘要 目的:探讨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及内科治疗措施。方法:收治脑血栓形成患者50例,进行相应内科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内科治疗后效果良好,总有效率88%。结论:脑血栓形成经过合理规范化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等。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内科治疗 临床诊断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是在各种原因引起血管壁病变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1]。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发病率高且致残率高的脑血管疾病,轻微者可见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感觉迟钝及失语等,严重者导致意识障碍甚至死亡[2]。脑血栓形成的症状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各异,主要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以椎-基底动脉血栓致死最常见。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7月收治脑血栓形成患者50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52~78岁;住院时间12~48天。

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来确诊。如中年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及动脉硬化患者,静息状态下或睡眠中急性起病,一至数日内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并能用某一动脉供血区功能损伤来解释,临床上应该考虑急性脑梗死的可能;CT或MRI检查发现梗死灶可明确诊断;有明显感染或炎症疾病史的年轻患者需考虑动脉炎致血栓形成的可能。临床上尚需与脑出血、脑栓塞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硬脑膜下血肿、脑脓肿)等鉴别。

内科治疗:遵循超早期治疗、个体化治疗及整体化治疗的原则;内科治疗可分为一般治疗和特殊治疗两大类。必要时转科进行手术治疗。

⑴一般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以维持患者生命功能和处理并发症。①控制血压:通常不需紧急处理,病后24~48小时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时用降压药,如含服卡托普利6.25~12.5mg,切忌过度降压使脑灌注压降低,导致脑缺血加剧;血压过高可用静滴硝普钠0.5~10μg/(kg·分),以维持在170~180/95~100mmHg水平[3]。②吸氧及通气支持:病情危重者或气道受累者需要气道支持和辅助通气治疗。③血糖:超过11.1mmol/L时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④脑水肿:目标是降低颅内压、维持脑灌注足够、防止发生脑疝。可快速静滴20%甘露醇125ml,6~8小时1次,危重者甘露醇首次给予500ml,适当延长疗程。心、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甘露醇,改为呋塞米;治疗时中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情况。⑤感染:适宜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常,吸氧和防治肺炎,预防尿路感染和褥疮等。⑥上消化道出血:用甲氰咪胍0.6g+10%葡萄糖液250ml静滴,2次/日;雷尼替丁0.15g,静脉注射,2次/日。⑦发热: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进行人工亚冬眠。⑧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高危因素者可预防性用药,首选低分子肝素4000IU,皮下注射,1~2次/日;发生在近端且抗凝治疗无效者可溶栓。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进行水电解质监测,及时纠正。⑩心脏损伤:起病3日内心电监护,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和室颤等和猝死,必要时可给予CCB、β-受体阻滞剂。及时控制癫痫发作,处理患者抑郁或焦虑障碍等。

⑵特殊治疗:包括超早期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和细胞保护治疗等。①静脉溶栓及动脉溶栓: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防治并发症。静脉溶栓可用100万~150万IU+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分钟,或rt-PA用量0.9mg/(kg·次),静推10%,余下的约1小时持续静滴完。动脉溶栓减少用药剂量,需在DSA监测下进行。②抗血小板凝聚:高凝状态有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趋势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房颤者可用华法林治疗。③脑保护:包括自由基清除剂、阿片受体阻断剂、电压门控性CCB及镁离子等。早期(<2小时)头部或全身亚低温治疗,药物可用胞二磷胆碱、新型自由基清除剂等,早期(<4小时)环磷酰胺、白蛋白及秋水仙碱联合应用。④血管内治疗: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等。

疗效判断标准[4]:①治愈:患者意识、思想恢复正常,肌力能达4~5级,可照顾自己;②显效:偏瘫、失语等症状明显恢复,肌力增加至2级以上;③有效:症状明显缓解,肌力增加至1级,但生活中仍不能照顾自己;④无效:经过系列治疗无改善甚至恶化。

结 果

本组50例患者经过积极内科治疗,治愈21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3例需外科治疗,因并发症死亡3例,总有效率88%。

讨 论

脑血栓形成是危害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其临床治疗关系到患者生存情况以及日后生活质量,需要临床医生具有高超的技能。本组50例患者经过积极内科治疗总有效率达88%,疗效良好,但应看到高死亡率。临床救治处理应该及时、正确、合理,要在病情及患者自身状况的基础上全面考虑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6-182.

2 郑江华.55例脑血栓患者临床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533.

3 易加朝.脑血栓的诊治新理念[J].当代医学,2008,14(20):101-102.

4 中华神经内科学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6):381.

上一篇:你不知道的服药“秘密” 下一篇: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