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时间:2022-10-04 08:41:16

网箱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摘要:网箱养殖具有高效便捷、水域环境适应度高等各种特点得到众多渔民较好的评价,同时处于长期阶段的养殖过程中,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然而伴随着网箱养殖规模的扩大,网箱养殖为水域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本文根据不同角度分析了网箱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治对策,从而能够为网箱养殖事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引导性作用。

关键词:网箱养殖;水环境;影响;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s95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网箱养殖主要是通过网片装配方式构成一定外形的箱体,一般情况下设置在规模较大的水域环境中,通过网眼能够实现网箱内外部进行水体交换的目的,有利于网箱内部能够搭建成一个适宜各类鱼群繁衍生存的理想水域环境。这种特定的养殖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各种鱼类的生产量,属于一种把池塘密放养技术直接应用在条件良好的水域环境从而能够达到高产量目标的养殖方式,网箱养殖属于一种具有高投入与高产出特点的渔业形式。网箱养殖向水域环境输出的废物成分通常包含了未进食的饲料、排泄物以及化学药物等,在这些废物成分中能够对水域环境形成富营养化作用的主要是未进食的饲料以及排泄物中所具有的相关营养物质,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域环境的营养物质负荷状况。伴随着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存在部分实行网箱养殖的水库,由于网箱养殖负荷状况过于严重导致出现水质恶化的现象,产生大规模的死鱼事件,在网箱中大规模应用化学药物会使得周围水域环境的水质恶化[1]。

1.1 网箱养殖对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影响

透明度对于分析水质好坏情况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指标,透明度愈高,水质状况显得更加清澈,反之会加剧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网箱养殖属于一种在局部范围之内实行高密度放养的养殖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能够直接增加存在于水域环境中的悬浮物质,加上一定的投饵情况,通常容易使得部分水域环境的透明度有所降低,从而会间接地引起水体溶解氧、底栖生物生长等各个方面问题。相关研究学者曾经对某水库网箱养殖相应的水质状况进行了有关检测分析,发现水色从原本的蓝绿色转变为黑褐色,透明度有所降低。溶解氧是主要受到网箱养殖影响作用较大的另一项水体生化因子,其一般是在水域环境中绝大部分生物生存繁殖的重要条件,在网箱养殖过程中非常关键。集中化形式的网箱养殖,在部分区域的水域环境范围内鱼类的密度会相应地提高,网箱内部各种鱼类相应的呼吸耗氧量与网箱养殖所排放出来的废物成分中有机物质的分解耗氧量,都会直接导致网箱区域内部的溶解氧发生严重缺乏的现象[2]。

1.2 网箱养殖对水体营养物质的影响

由于需要进行局部投饵,网箱内部的营养物质含量一般情况下都会比网箱外部要高一些,然而投放相应的营养物质成分不能够被各种鱼群完全吸收,进而会对水域环境造成局部甚至大范围的环境污染。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所排放出的各种废物成分当中对水域环境引起富营养化现象一般都是来源于未进食的饲料以及排泄物中所含有相应的营养物质。同时鱼群的放养密度愈高,所排放出来的营养物质会愈多,假如这部分营养物质大规模地溶解到水域环境中,会使得藻类植物以及其它种类水生生物发生过量繁殖现象,使得水体的透明度直接降低,溶解氧含量有所降低,水质容易出现恶化现象,从而导致生态系统与功能会受到直接的损害与破坏。如果出现水华现象,水质变得非常容易腐败发臭,病原微生物会进行大规模繁殖,使得鱼群大规模地死亡。同时网箱内部水体的恶化现象通常会直接影响到临近水域环境的水质状况。通过水域环境的一些生化指标来分析水体是否存在富营养化现象,例如水色突然变化为深黑色,透明度降低,同时伴随着浓厚的恶臭气味,ph值降低,硝酸盐、亚硝酸盐成分含量增加,水体毒性程度提高。

2 网箱养殖对水域环境的防治对策

2.1 合理布局设置网箱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网箱养殖的目的,首先需要选择条件符合要求标准的水域环境,严禁在旅游区域、主航道与供水区域设置相应的网箱。尽可能在自净性能相对比较强的水域环境进行布局设置,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底质具体种类、水位变化情况、水流分布特点等各种具体影响因素。底质种类的差异状况,对于污染物质的吸附与释放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砂质底质在吸附排放污染物的程度上会比粉砂

粘土要高一些,因此这是首选底质。同时需要选择具有水流畅通且水速稳定特点的水域环境。水位变化状况不能够过大,通常应当维持在7~9m的范围内,水不可以维持太浅的状况,应当确保箱底一直不能够接触底泥,以便网箱内部残留的饵料以及粪便能够随时地排放到网箱外部;水位不允许过深,通常维持在10m的范围以内,水位过深的情况容易导致温跃层的产生,底质中残留的饵料以及粪便等会由于缺氧出现分解缓慢现象,上下水混合时容易导致水质恶化[3]。

2.2 调整网箱养殖的规模状况

网箱的养殖密度出现过高的状况,不仅不能够很好地实现高产量的实际养殖目的,同时有时候会直接限制了养殖相应的经济效益。因为养殖密度较大,鱼类的进食量状况会高于浮游植物相应的繁殖量,导致浮游植物的数量有所降低,不能够供应所增长鱼群数量对应的具体食物需求,导致单产量降低。相关的研究表明投放饵料的网箱以所占据水域环境面积的3%作为界限,如果超过这限制范围,鱼群的排泄物中含氮成分会直接成为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同时水生态系统也会相应地产生变化。由承载力状况可知,通常情况下认为20hm2水面应当放置不大于666m2网箱。因此无论是对于网箱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或者对于网箱养殖的经济效益来说,都需要在逐步提升网箱养殖效果的实际过程中,全面系统地进行网箱养殖的各方面研究,根据有关的具体标准调整网箱养殖的实际规模。

2.3 充分合理搭配各种鱼类

多年以来的实践经验说明,混养方式能够很好地使用水域环境,同时能够提升渔业的实际生产力。因此在实行网箱养殖过程中,把在生态位置上不出现冲突的鱼类实行充分合理地搭配,有利于提高天然饵料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的相应投放,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例如增大杂食性鱼类的具体投放,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进食活动避免浮游生物过量增加与死亡、分解、沉淀所引起的水域环境二次污染现象,同时能够消除网箱中残留的饵料与腐化状态的有机物质,可以提升饵料的实际利用率。另外需要完善网箱的相应养殖条件,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箱的实际养殖效率。

2.4 选用适当的喂食饵料,正确实行投放喂养

依据养殖鱼类的密度、种类、季节水温以及网箱的具体规格等各种实际因素,在投放喂养饲料的实际选择方面,应当尽量选取粉料较少、保水时间较长的饲料或者呈现膨化颗粒状的饲料,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提高饵料的实际利用率,尽量避免发生饵料过剩和流失现象;在投放饵料技术方面,需要完善投放饵料的专门化设备,防止出现过量投放喂养的状况,同时网箱底部应当设置相应的收集残留饵料与粪便的具体装置[4]。

2.5 实行生物防治

在网箱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水域环境的富营养化现象,对于这种状况,可以在网箱内部以及附近适当地种植一部分比较高等的水生植物,这样可以较好地吸收存在于水域环境之中含量过高的营养物质,从而能够很好地调控水域环境的污染程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提高水质净化的具体效果,有助于保持水域环境理想的生态循环模式。另外通过在网箱中繁衍生存的野杂鱼等各种生物,能够在水域环境中提高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以此来实现理想的防治效果。

3 结束语

网箱养殖可以为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带动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面对极大的环境恶化风险。通过高效准确地分析网箱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状况与评价水域环境对网箱养殖的负荷情况,可以对网箱养殖规模与养殖强度进行有效控制。在确保不导致水域环境污染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使用渔业资源已经形成了国内外学术领域学者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金文,杨俊,柳晓砹,等.网箱养殖水质监测预警方案探讨[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1,33(6).

[2] 陈庆荣.试析海水网箱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策[j].吉林农业,2012(07).

[3] 闫海鱼,冯彩艳.水产养殖对水生生态系统中贡甲基化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2,31(11).

[4] 陈在新,王文一.影响鱼类生长的水质因子机理与控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

作者简介:张宝栋(1983-),男,甘肃省泾川县人,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与养殖废水处理。

上一篇:搅拌设备性能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鄂尔多斯市基层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