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体育俱乐部建制探析

时间:2022-10-04 07:59:06

德国体育俱乐部建制探析

摘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调查访问法,对德国体育俱乐部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回顾,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对德国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全面地介绍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体制并研究其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为我国的体育发展尤其是全民健身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德国; 体育俱乐部; 竞技体育; 群众体育; 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3-0057-04

Abstract:The present study summarize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sport club in Germany by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 surve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port club in Germany by large amount of statistical data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overall introduce the German sport club system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port club with athletics sports, mass sports and school sport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example for Chinese sports development, especially for the Fitness for All’s development

Key words: Germany; sports club; athletics sports; mass sports; school sports

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体制在体育发达国家中很有代表性,自从1816年德国的第一个体育俱乐部成立以来,经过将近200年的发展,至今在全德国范围内已经有9万多个体育俱乐部,会员2700多万人。这些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体育俱乐部在德国的体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德国的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等各个方面都是建立在俱乐部体制的基础之上,尤其在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方面,德国的体育俱乐部更是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在德国,“体育俱乐部会员”几乎成了“参加体育锻炼”的代名词。

笔者在德国查阅了大量有关体育俱乐部的文献,并参加了一个网球俱乐部,以便亲身体验其运作机制,深感有必要将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体制全面地介绍到中国,以对中国的体育发展,尤其是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开展起到借鉴作用。

1 德国体育俱乐部概况

1.1 德国体育俱乐部的起源与发展

1.1.1 体育俱乐部的定义

在2003年版的《体育科学辞典》中将体育俱乐部定义为“具有以下五个特点,即会员自愿加入、运作不依靠政府、定位于会员的兴趣、民主的决策机制和大量兼职人员的社会组织”。另一种比较通俗的定义为“体育俱乐部是俱乐部的一种,它的目标是使体育爱好者去运动场或使用体育器材的愿望得以实现。体育俱乐部都要组织会员参加比赛或联赛,并努力在比赛或联赛战胜其它俱乐部”。以上两个定义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体育俱乐部的含义,前者强调的是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结构特点,后者体现了体育俱乐部存在的意义。

在德语中有关协会和俱乐部的词汇有六个:Club、Gemeinschaft、Verein、Vereinigung、Verband和Bund,翻译成中文都有俱乐部、协会、联合会的意思,在实际的运用当中Club、Gemeinschaft、Verein、Vereinigung一般指的是具体的协会或俱乐部,如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FC Bayern München eV),而Verband和Bund指的是更高级别(城市、地区、国家)的体育联合会,比如德国体育联合会(Deutscher Sportbund,DSB)和联邦州体育联合会(Landessportverband,LSV)。

1.1.2 体育俱乐部的起源与发展

德国的体育俱乐部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被称为“德国体操之父”的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杨,在19世纪初开始建立会员制的“体操训练小组”,以推动年轻人进行体操练习,这就是德国体育俱乐部最早的雏形。1816年,德国第一家体育俱乐部“汉堡1816体操俱乐部”(die Hamburger Turnerschaft von 1816 eV)正式成立,至今这家体操俱乐部已经成为德国最大、最现代化的体育俱乐部之一。

德国并不是最早出现体育俱乐部的国家,而且早期的很多俱乐部都是由居住在德国的英国人或者在他们的帮助下成立的,但体育俱乐部这种形式在德国出现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体育俱乐部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11000个(1914年)。最初的俱乐部以体操为主,名称也大多叫做“体操与体育俱乐部”(TSV),从20世纪初开始,其它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如足球俱乐部(FC)和网球俱乐部(TC)也逐渐多了起来。

20世纪30年代到1950年是德国体育俱乐部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由于纳粹统治期间体育俱乐部更多的要为政治和战争服务,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体育俱乐部的数量增长缓慢,1950年西德体育联合会(DSB)成立时,西德的体育俱乐部数量为接近2万个。西德体育联合会的成立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作为全国性的最高体育管理机构,西德体育联合会通过各联邦州的体育联合会与各专项体育联合会来管理全国所有注册的体育俱乐部。1950年后的40年里,西德体育俱乐部的数量基本上以每10年增加一万个的速度递增,可以说是德国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黄金时期。1969年西德体育联合会开始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Sport-für-Alle),主要就是通过支持各种大众和健身俱乐部来实现。1990年东西德合并,原东德的体育俱乐部的加入使德国体育俱乐部总数增加了将近7千个。进入21世纪,德国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平衡,俱乐部的数量维持在88到9万个左右,根据德国体育联合会的最新统计,2006年德国共有体育俱乐部90467个,会员2732万人,占德国总人口的3312%。2006年5月,德国体育联合会与德国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合并为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DOSB),成为德国唯一的最高体育管理机构。

2 德国体育俱乐部的现状

2.1 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

德国体育的最高管理机构为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DOSB),其直接领导的下属机构包括:16个联邦州的体育联合会、60个全国性质的专项协会(包括33个奥林匹克项目和27个非奥林匹克项目)以及19个特殊体育协会和教育与学术协会,而这些全国性质的协会与联合会又分别管理各个层面的专项协会与体育联合会,直至最基层的大约9万个体育俱乐部和2700多万会员。如图1所示,所有的体育俱乐部都通过不同层次(州、地区和城市)的专业协会和体育联合会直接或间接的接受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DOSB)的管理。

德国的体育俱乐部绝大多数属于“注册协会”(Eingetragener Verein),即根据德国的《协会法》在相关的协会注册中心注册的非盈利性的协会,作为法人,“注册协会”具有法律行为能力。“注册协会”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非盈利性,这类协会的名称中都带有“e V”,即“注册协会”的德文缩写,如慕尼黑1860体操与体育俱乐部(TSV München von 1860 eV)。

2.2 统计数据

下面用一些统计数据来说明德国体育俱乐部的具体状况,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Heinemann在九十年代初对德国体育俱乐部进行的一次全面调查和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DOSB)公布的最新数据。由于原东德地区的体育俱乐部发展远不如西德完善,为了使数据更具代表性,下面的部分统计数据没有包含原东德地区的体育俱乐部。

2.2.1 俱乐部规模

按会员数量可以把俱乐部分成小型(少于100人)、中小型(101到300人)、中型(301到1000人)和大型(多于1000人)四种。表2是原西德地区俱乐部规模的分布情况,根据Heinemann在1994年做的统计,按俱乐部的数量计算,中小型和小型的俱乐部是主要部分,几乎占了俱乐部总数的70%。而如果按照会员数量计算,则参加大型和中型俱乐部的人数更多,占俱乐部会员总数的736%。其中德国最大的体育俱乐部为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共有会员125万多人,在全世界可以排到第五名。

2.2.2 成立时间

图2所示为原西德地区体育俱乐部成立时间的分布图,数据统计截止到1991年。从图中可以看出德国体育俱乐部的“年龄”分布比较均匀,“年轻”的俱乐部(1981年以后成立)与“年长”的俱乐部(1918年以前成立)所占的比例基本相当。1991年以后,全德国又成立了大约13万个体育俱乐部,占现有俱乐部总数的14%左右。

2.2.3 会员结构

表3为各个年龄段的俱乐部会员数量的分布以及占人口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比例最高的是青少年(7~18岁),超过60%的青少年都是体育俱乐部的会员,这个数字一方面说明体育俱乐部在德国的普及程度,另外也可以看出体育俱乐部对学校体育的积极作用。

表3统计的体育俱乐部会员总数为2371万(占总人口的2875%),而不是2732万(占总人口的3313%),因为其中有大约361万会员的信息不在联邦州体育联合会的数据库之内,这个因素使表3中计算的会员占人口的比例比实际情况还要略低。

另外,在所有的会员中,男性会员有1432万,占604%,女性会员939万,占396%,男性会员的数量明显多于女性会员,但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女性会员的比例从1980年的280%、1990年340%、2000年的389%到2006年的396%,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根据俱乐部会员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又分为积极会员(每周至少到俱乐部参加一次体育活动)和非积极会员。积极会员在西德地区的俱乐部中占50%左右,在东德地区的俱乐部则有72%。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会员为积极会员。

2.2.4 项目分布

德国的体育俱乐部大部分只提供一个运动项目(占俱乐部总数的642%),264%的俱乐部提供2~5个项目,另有94%的俱乐部提供5个以上的项目,这些多项目的俱乐部往往同时是以运动学校的方式存在。

计算俱乐部的项目分布情况有两种方式,如果根据参加某个项目的会员总数来计算,2006年排名前十的奥运会项目为:足球(635万)、体操(507万)、网球(166万)、射击/射箭(150万)、田径(90万)、手球(83万)、马术(76万)、乒乓球(65万)、滑雪(60万)和游泳(59万),而在非奥运会项目中,登山(73万)、运动垂钓(67万)、紧急救护(56万)、高尔夫球(51万)和残疾人运动(36万)排在前五位。

如果按照提供某个项目的俱乐部数量来排序,则足球(有足球项目的俱乐部占俱乐部总数的32%)、体操(含健美操和舞蹈共占32%)、乒乓球(17%)、排球(14%)、网球(12%)、射击(11%)、田径(9%)、保龄球(7%)、手球(7%)、羽毛球(7%)和游泳(7%)是相关俱乐部数量最多的十个项目。

2.2.5 兼职人员

德国体育俱乐部中的工作人员分为两种:义务工作者即兼职人员和职业工作者即专职人员。前者都是俱乐部的会员,由会员大会选举确定,他们的工作本着自愿的原则,不接受任何额外的报酬,因此兼职人员在德国也称为自愿工作者。从表4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俱乐部中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属于兼职,而且职位越高,兼职的比例越高,俱乐部主席、副主席和出纳这三个职位几乎全部是由兼职人员来担任的。

2.2.6 收支状况

表5为原西德地区俱乐部收入支出的比例,从表中可以看出,俱乐部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为会员缴纳的会费,占总收入的547%。德国的体育俱乐部根据项目、俱乐部规模的不同,会费在每年几十欧元到几百欧元不等,有的俱乐部还一次性收取入会费用。而在俱乐部的支出中,最多的是训练比赛费用。这里要说明一点,一般的俱乐部都含有餐馆、酒吧等设施,加上场馆出租,因此有一定的营业收入,但这些收入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维持俱乐部的日常运作。

2.2.7 场馆资源

表6和表7是原西德地区主要运动场馆的数量和俱乐部使用场馆来源统计。从这两个表中可以看出,首先德国的运动场馆众多,各类运动场馆的总数大约为9万多个;其次俱乐部使用的场馆主要来自于市政,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免费使用,为俱乐部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3 体育俱乐部的功能

德国的体育俱乐部和德国体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到学校体育,都离不开体育俱乐部。关于这三个方面与体育俱乐部的关系,以后将做专门的论述和分析,这里先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在竞技体育方面,德国没有类似中国的省、市专业队,国家队也不是常年集训,相应的运动员都来自体育俱乐部,他们平时在各自的俱乐部训练,参加比赛时再集中到一起。可以说,体育俱乐部会员数量众多、项目开展普及保证了德国竞技体育的高水平,尽管近些年在以中国为代表的集中体制的冲击下其夏季奥运会项目的水平有所下降,但其冬季项目依然保持世界最高水平。

在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方面,德国的体育俱乐部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目前德国大多数体育俱乐部都是大众健身俱乐部,即便是职业俱乐部,其中也有很多普通会员。这些会员只需缴纳一定的会费,就可以利用俱乐部的运动设施来锻炼,并代表俱乐部参加各个级别的联赛,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达到了健身的目的。

德国的体育俱乐部在学校体育方面同样有重要的作用。德国的中小学下午放学很早,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选择一个体育俱乐部,利用课余时间接受某个运动项目的训练,因此青少年中参加体育俱乐部的占到同龄人的60%以上,这对学校体育教学不但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在某种意义上它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学校的体育课。对于大学生来说体育俱乐部就更重要了,因为德国的普通大学没有体育课,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是通过参加体育俱乐部来实现。

3 德国体育俱乐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和体育市场变化的影响,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3.1 会员结构变化

德国是一个低出生率的国家,其人口结构比例的变化也导致了俱乐部会员结构的变化,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德国生活的外国人的比例已接近10%。这些因素使俱乐部必须想办法满足越来越多的成年人、老年人、妇女和外国人的需求。

3.2 项目供给结构变化

随着体育市场的发展,德国体育俱乐部的核心地位正在受到严峻的考验。目前社会上能够提供体育锻炼的机会很多,除了传统的体育俱乐部之外,一些国家机构和社会团体也为其员工提供体育锻炼的场所,更主要的挑战来自于盈利性的体育锻炼场所,比如健身、度假、康复、培训中心等。仅以健身中心为例,1997年德国共有5700个健身中心,会员356万人,其中半数以上为妇女。如何与这些商业体育机构竞争,或者与之共存达到双赢,是德国体育俱乐部面临的新挑战。

3.3 兼职人员减少

俱乐部的兼职人员是支撑俱乐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近年来由于俱乐部的工作,尤其是大型俱乐部的事务性工作逐渐增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员对俱乐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兼职人员越练越难以胜任。但如果聘用更多的专职工作人员,势必会增加俱乐部的支出,造成财政上的困难。因此如何鼓励更多的会员从事义务工作,从而保证俱乐部的独立性和不依赖性,是所有的俱乐部尤其是大型俱乐部面临的一个难题。

3.4 财政困难

不依靠政府是德国体育俱乐部运行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主要通过会员缴纳会费和聘用兼职人员来实现,而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俱乐部面临财政上的困难,主要原因有:会员对俱乐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俱乐部的运营成本增加;青少年会员的比例较高,使俱乐部的会费收入受到限制;广告收入和赞助收入越来越少。这些因素使得俱乐部的收入减少,而且如果单纯靠提高会员会费来增加收入,会带来会员流失等副作用,因此如何提高会费以外的收入是解决俱乐部财政困难的当务之急。

3.5 运动场馆问题

现有的运动场馆中,除私人拥有的以外,所有国家投资修建的体育场馆都可以供俱乐部有偿或无偿使用,这实际上是国家对体育的一种隐形资助。德国自1960年推出“黄金计划”之后,修建了大量高质量的体育场馆,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但近年来,这些场馆和设施逐渐老化,受维修保养费用、噪音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的限制,老场馆的开放和新场馆的建设等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6 原东德地区俱乐部问题

1990年东西德合并之后,原东德地区的体育俱乐部纳入德国体育联合会的统一管理。由于原东德地区大众体育的普及程度远不如西德地区,加之体育管理体制的差别和运动场馆的缺乏,使得原东德地区的体育俱乐部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困难很多。因此需要政府和德国体育联合会紧密合作,以减少东西德地区的差异,使东德地区的体育俱乐部尽快发展完善。

德国的体育俱乐部已经走过了将近200年,尽管其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新的挑战,但德国体育俱乐部的体制已经非常成熟,德国体育联合会和各联邦州体育联合会也都在积极努力解决或改善这些问题,因此其在德国的体育体制中的地位不会被动摇。而这种俱乐部体制,正是需要我们好好研究,并将其有益的方面转化吸收,为我国的体育发展,尤其是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DOSB: Bestandserhebung 2006

[2] Klaus Heinemann, Manfred Schubert: Der Sportverein, 1994

上一篇:体育广告策划探论 下一篇:自行车运动员夏训期间补液状况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