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4 07:19:50

浅析小学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造就数学开拓性人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充分协调数学教学中的种种因素,创造活跃民主的数学学习氛围,灵活运用教学技法,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直觉思维 小学数学 培养

一个人的直觉思维是自由灵活的,具有偶然性、自发性、创造性等特点,主要表现在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迅速敏锐的反应,和对整体的把握与识别,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能力,如篮球运动员一瞬间把篮球扣入篮筐内。尤其在一些数学选择题中,有些同学光看完题目,并没有进行核算或推理,立马就能说出正确答案,这就是一种直觉思维的表现形式。包括在数学发展史上,如牛顿微积分的发明、高斯对概数学的基本定理和证明、笛卡尔解析几何的创立等重大发现,都是源于对数学直觉思维的超常把握而衍生出的精神产物。

徐利治教授说:“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数学直觉也是不断提高的。”那么,到底如何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的直觉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数十年的数学教学经验的累积与探索、实践,分析总结出如下对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拙见:

一、培养数学兴趣

很多学生由于数学成绩不理想,没有正确地认识、了解数学,误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从心底排斥、抵触对数学的学习,从而逐渐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要想树立学生对数学的信心,产生学习兴趣,首先就要从老师自身做起:抛开“分数论”的观念,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学生,亲近学生,利用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因为“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科学课”。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掘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可利用一些趣味性数学去调节学生的数学味蕾,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数学中的真理。这样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震撼的,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明,能让学生更稳定持久地树立对数学的信心和学习兴趣,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大的数学钻研动力,从而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巨大能力。

二、夯实数学基础

迅速敏锐的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的。虽然直觉思维具有偶然性的特点,但绝不意味着是胡乱猜测、凭空臆想而来的。如果没有冥思苦想,就不会有灵机一动;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底,就不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所以说,灵感和直觉都是勤劳和智慧的产物。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迈克尔・法兰西斯・阿提雅说过:“一旦你真正感到弄懂了一样东西,而且你通过大量例子以及通过与其他东西的练习取得了处理那个问题的足够多的经验,对此你就会产生一种关于正在发展的过程是怎么回事以及什么结论应该是正确的直觉。”因此,要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储备足够丰富的数学知识,不断训练自己在数学上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对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运用。

三、鼓励大胆质疑

在新课标下,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重视质疑,创造氛围,以引导为主,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注重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善于质疑,最好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寻求解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创造的主人。

同时,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猜想成果,倡导猜想后的证明,并比较与逻辑推理后得到的结果,最后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对自己数学的直觉思维产生足够的自信和成功的喜悦。其实质疑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各种能力去解决问题。这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知识将得以巩固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和提高。期间老师要时常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发现真理,并对学生的猜想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用猜想、跳跃的思维方法直接而快速地寻找到解题方法或答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喜爱和积极性,保护学生对数学直觉思维的悟性和灵感。

四、注重解题教学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思,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意义的方面。”解题教学是指:首先阅读数学知识,理解概念;其次,在老师讲解例题后,自主进行反复思考例题的解题方法、技巧和规范的过程;然后,通过做数学习题对解题程序和速度进行训练;最后,及时总结,交流学习心得。平时解题中,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寻找“一题多解”、归纳“多题一解”等方法,同时也可结合开放性解题教学,从多个角度由因寻果、由果索因。如在选择题中,老师可鼓励学生尝试着省略解题过程,大胆猜想,用跳跃性思维去找出正确答案,也同样有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用于论证,直觉用于发明。”很多伟大的数学家在发现数学定义与真理时,往往也是先从一种对数学的敏感性开始的,然后进行反复论证、解答,最后衍生出数学史上一颗颗智慧的结晶。其实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推理与证明,学习数学也可以“跟着感觉走”。要夯实数学基础,累积数学经验,大胆猜测,善于质疑,勇于探索,寓学于趣味之中。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好习惯 下一篇: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方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