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黑幼儿园”需管扶并举

时间:2022-10-04 06:25:58

整治“黑幼儿园”需管扶并举

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屡屡爆出重大安全事故,从江西贵溪滨江镇幼儿园面包车侧翻水塘,到云南丘北县乡村幼儿园突发毒鼠强中毒,从违规给幼儿集体服用“病毒灵”的“药儿园”事件,到河北省廊坊市刘街乡春蕾幼儿园房屋倒塌造成3名儿童死亡,都可见到“黑幼儿园”的影子。

一幕幕惨痛事件,着实让人揪心,揪心的背后更让人沉思。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中有言:“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学前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性作用。然而,我国由于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有限,学前教育尚未纳入公共教育体系,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短腿”。学前教育面临资源不足、入园率不高、公办园数量过少、“入园难”、“入园贵”、农村幼儿园短缺等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导致一些“黑幼儿园”有机可乘,大有市场,而公众之所以难以察觉无证幼儿园,主要是家长出于为孩子考虑,一般不会举报。在幼儿教育资源稀缺的现实背景下,许多工薪阶层、外来务工人员,进不了名额紧张的公办幼儿园,又上不起收费昂贵的民办幼儿园,只能选择收费低廉、就近入学的“黑幼儿园”,否则就会失学。这也是许多无证幼儿园被取缔后又重新开张的原因之一。

“黑幼儿园”办园条件差,面积狭小,设施简陋,布局不合理,从教人员无教师资格证,缺少安保人员和安保设施,存在违章建筑、食品卫生、消防、违规租用社会车辆接送幼儿等各种安全隐患,对于儿童的成长有很大的危害性,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许多无证幼儿园违背儿童成长规律,让两三岁的孩子写字、做数学题等,与教育部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道而驰,只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厌学。因此,对“黑幼儿园”加强监管,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尤为紧迫。

一方面,要加强对“黑幼儿园”的综合整顿。无证幼儿园往往规模小、隐蔽性强、经常流动,很难被发现,给监管带来困难,且教育主管部门在监管督查中只有行政管理权,没有强制执法权,影响了整治实效。对此,应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公安、工商、卫生、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参与的长效监管机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联合执法。对“黑幼儿园”开展拉网式排查,采取“批、停、关”的办法,妥善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对于不达标的无证幼儿园要限期进行整改,达到要求后,可办理许可证;对整改后仍达不到办园标准的,限期停办;对缺乏基本办园条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无证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确保每个入园孩子安全、健康、快乐,不给幼儿伤害留死角。

另一方面,在加强规范的同时,政府要对学前教育加大投入,给予扶持。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公共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让每一个儿童都享受优质教育,是实现人生起点公平的重要保障。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战略。国内外大量经济学分析标明,幼儿教育对促进幼儿个体发展、解放妇女劳动力和增进家庭幸福、缩小贫富差距都具有积极意义,许多国家强化幼教立法,斥巨资财政支持幼儿教育。

相比之下,我国学前教育法律地位不明,政府责任不清,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不顺,不少地方政府还没有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教育事业费预算,尚未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对此,要强化政府职能,确立“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公共财政支撑、多渠道投入相结合,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方针,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的范畴。目前,已有一些省市做了成功的探索,如:深圳每个民办幼儿教师每月可拿到600元的补助,政府向民办幼儿园购买学位;上海市闵行区、浦东区,许多民办幼儿园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这既增强了民办幼儿园的公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对于大量业已存在的无证幼儿园,为了避免儿童失学,增加教育资源供给,不宜一刀切。政府可加大支持力度,譬如,帮助其税费减免、申办审批、改善条件、消除安全隐患、派遣公办幼儿教师等。

上一篇:S101标准与SS57标准电子海图产品初步比较 下一篇:机考解决“应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