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治疗,避开10大误区

时间:2022-10-04 06:04:20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侵袭肝脏所造成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分布范围极广,据统计,我国乙肝感染者就接近1亿。

很多人都对乙肝一知半解,心存恐惧,老想着慢性乙肝是一种传染病,应该小心提防不要被传染,而患者自己也应该注意不要传染给其他人。法律规定具有传染性的慢性乙肝感染者不能从事幼托教育、餐饮等行业,而乙肝不能够被根治的特性和乙肝病程转化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更造成了患者及患者家庭对乙肝的恐慌。其实,这其中有很多误解。

普通接触不会感染乙肝

因为怕被传染,很多人拒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工作、生活、吃饭等。人们害怕乙肝还有一点,就是目前没有有效根治乙肝的药物,患了乙肝就意味着大笔的医疗支出,给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

那么乙肝病毒究竟是怎么传播的呢?

80%的乙肝病毒传播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密切的生活接触也有可能会感染,例如性传播。目前,乙肝病毒控制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注射乙肝疫苗,绝大多数健康人已经可以不再感染乙肝,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之内注射疫苗可以阻断传染途径,阻断率超过90%。大部分成年人都能够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把病毒拒之门外。即便感染了乙肝病毒,大多数患者也可以很安全地度过一生。

可以说,乙肝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病可能带来的后果:乙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诱因。很多乙肝病毒感染者不管是在肝炎活动期或静止期,肝脏细胞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炎症,细胞不断被破坏,在活动期破坏更甚。长此以往,受伤的肝脏会形成许多瘢痕,即肝脏纤维化,最终会发展到肝硬化。肝硬化后会严重损害肝脏功能,出现肝功能代谢失常,进而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而最大的危险就是肝癌。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2%会发生肝癌。即便是肝脏损害不明显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仍有发生肝癌的危险,特别是携带病毒时间在20年以上者。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程转化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乙型肝炎病程转化的“三部曲”。

阻断乙肝“三部曲”发展

乙肝为什么不能根治?根本原因是乙肝病毒不停复制的结果。乙肝抗病毒治疗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控制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但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病毒,不能彻底杀灭病毒。即乙肝治疗的理想终点是表面抗原转换,现在虽然不能实现,但治疗的满意终点即e抗原转换(俗称“大三阳”转“小三阳”)是可以实现的。这意味着乙肝虽然不能根治,但能“临床治愈”。

阻断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转化,便是乙肝治疗成功的重要标志。

科学的乙肝治疗包括――

一、定期检查

目前,乙型肝炎缺乏特效治疗,但定期检查非常必要。一般说来,慢性携带者每3个月要查1次肝功能,每半年查1次“两对半”、B超、HBV-DNA、甲胎蛋白和肝纤维化指标。活动性肝病患者更要根据病情需要,随时检查相关项目。

二、积极治疗

目前肝病治疗药物繁多,各种广告层出不穷,但乙肝并无特效疗法,关键在于系统、正规地治疗。既要保证疗程,逐步撤药,又要根据病情、病程,采取长期的分阶段治疗。临床经验表明,中西医结合往往能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1.抗病毒治疗要把握时机:抗病毒治疗时,可以考虑配合免疫调节剂或中药辨证论治,以增强疗效(编者注:抗病毒治疗的时机是在转氨酶检测结果大于正常值2倍以上时)。

2.抗肝纤维化以中药为主: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过渡的桥梁,治疗应以中医药为主。

3.综合防治肝癌前病变:从中医理论看,无论肝纤维化、肝硬化还是肝癌,都是肝血淤阻,应该以活血化淤为治疗大法,不同程度所用药物有所区别,根据情况佐以解毒、益气、祛湿、消导。

三、注意保养

对于乙型肝炎,要“三分治疗,七分保养”。

1.病情活动期以卧床休息为主,稳定期则劳逸结合;

2.以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食物为主,忌酒;

3.保持精神和谐,避免情绪波动;

4.用药简单,避免接触和使用损肝药品和化学致癌剂。

乙肝治疗需避开误区

乙肝患者完全没有必要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当然也不要我行我素、任其发展。做到平时注意保健,密切随访病情,接受正规治疗,照样能与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只要病情没有恶化或转变为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寿命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治疗期间,患者一定要注意避开以下误区――

误区一:不管病情,自以为是。

有些患者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已经十分明确,但对于病情仍满不在乎,生活上我行我素,照样饮酒不误。

误区二:只管降酶,不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最根本的治疗就是抗病毒。但不论是干扰素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还是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很好的疗效。部分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失去信心,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只关心保肝降酶。只进行保肝降酶治疗或许能使部分患者病情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暂时缓解,但很少能最终治愈肝炎。因此,如果患者适合进行抗病毒治疗,就不要排斥,否则会失去治疗的时机。

误区三:不信医院,却信广告。

由于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疗效有限,医疗界对乙肝的治疗也存在不同观点,造成部分患者因此转向其他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而目前医药广告管理混乱,有些广告夸大其词,导致部分求医心切的患者上当受骗。

误区四:多余担心,排斥药物。

每种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良反应。对于同样的药物,不同患者的感受和反应有时差别相当大。有的患者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由于病毒基因的变异,产生耐药,甚至出现死亡,导致一些患者不加分析地盲目排斥核苷(酸)类似物,无论医生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实际上,对核苷(酸)类似物耐药以及核苷(酸)类似物应用过程中,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甚至死亡的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上一篇:竞争诚可贵 合作价更高 下一篇:肉桂降糖?不可不信,不可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