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美术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时间:2022-10-04 06:01:24

浅析当代美术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摘 要】 本文认为,美术专业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提升美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专业教学素质和身心素质,是提高其学科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美术专业;教师;基本素质

教师素质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学科的专业化特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既是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品格智能和特长的启迪者、示范者和发展者。美术专业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美术专业教师的素质构成的特殊性。其主要的构成要素是教师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专业教学素质、身心素质等。提高教师素质,也就是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和知识技能水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一、思想道德素质是美术教师素质的灵魂

1、思想素质

美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无论是作品的内容、形式还是教师的思想行为都在直接影响学生,影响社会。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无不渗透到每一个教育过程,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素质,即教师的思想觉悟,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精神理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明确的理想,正确的方向,开阔的胸怀,能用科学的思想熏陶和感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尽最大努力促使学生成长成才,并以此作为目标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和科学管理。以创新的观念,正确的思想方法,科学的态度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勇于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善于学习,不断进取,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

2、道德素质

早在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周礼》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汉代学者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此即强调教师要用自己的品行去影响学生。道德素质,即是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既教书又育人,为人师表。教师不但要以自己的才识去教书,还要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去教育人。教师的影响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本人的言谈举止、形象及其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楷模,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但是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多元化的文化对人们思想的冲击,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影响,使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效应带来的一些负面也冲击着社会并且波及到校园里,因此这就决定了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

二、科学文化知识是美术教师素质的基础

1、美术教师的相关学科知识

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成为创造生活和享受生活的人,首先,是要全面的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这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美术教师不仅要具有他所教学科的深层次知识,而且还必须对相关学科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知识渊博的领域中,教师会纠正学生的误解,而在知识较为贫乏的领域中,他们或者无法辨别误解,而与学生一起随波逐流,或者对误解不加以纠正。教师如果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抽象概念转换成使学习者与他已经知道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形式,那么学生就不可能理解他所学习的这一切。

2、美术教师的人文素质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播者和智力的开发者,必须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不断地调整、更新、丰富和充实。以先进的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并且掌握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充实自己。从文化素质的视角来考量就是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从教育目标来看, 学习掌握政治、历史知识能够使学生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以史为鉴、明辨是非、坚守正确的道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学习掌握哲学知识能力,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客观的分析问题、理性的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术探究中有助于把握知识的整体性;文学艺术可以培养人的人文关怀精神、能够流畅的表达和丰富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这就造成了人文素质对人的基本素质具有较强渗透力的影响。从感情、意志、品质和作风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从广泛的人文知识基础上去扩展人们的思维,从而提升更高一级的人文精神。

三、专业素质是美术教师素质的核心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渊博的文化知识外,是否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根深叶自茂,基实技方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体现是要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高超的业务能力能够使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具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1、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提高教学与学术活动质量的前提

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一样,可以贯通在其它教学和美术实践中。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美术教师常用的教法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作品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绘画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情境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不同于一般学科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不但要有明晰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高超的绘画技巧,更要有让学生心领神会的传送能力。此外,还要对中外美术史、美术教育史以及当代中外美术发展的概况有所了解。指导学生学习美术除了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外,教师应将作品的体裁、创作手法、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作品。精通专业理论,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提高美术教学与美术活动质量的前提。

2、提高范画、教画能力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基础

美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也是美术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要求教师将所学用之于实践,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需要有实践绘画能力。教学时,教师应通过范画,使学生感受到美术作品的完整艺术形象,并通过对美术作品的介绍、分析和处理,生动地揭示美术作品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的绘画创作。范画、教画的教师,要有正确的方法, 这是美术教学的基本技能与基础。同时,要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中,从学生反馈中,捕捉自己需要加强的信息,在绘画训练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手段,帮助学生跨越障碍。

3、美术分析、欣赏教学的能力是关键

美术分析、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美术艺术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提高审美趣味,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对所分析、欣赏的每一部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形象、情感、风格、结构特征及创作思想、美学价值等方面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对作品作出简要、概括的美学分析和历史的、美学的评价。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准确的语言,生动的讲解和描述,启发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通过绘画和教师的语言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完成对美术作品美的品味和体验。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但要具备教师的一般修养,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分析、欣赏教学,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其它教学手段,使美术分析、欣赏的课堂成为艺术享受场所。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佳的审美效益与知识效益。美术教师的美学分析、欣赏教学的能力是专业教学能力的重要内容。

4、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是现代化教学的基本功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种新颖的教学媒体承载了大量的视觉信息,它不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无疑比在美术课上用铅笔、色彩、画纸、画板、粉笔、黑板更具吸引力。学生可以在翻阅视觉资料的过程中感受教学内容,而不需要教师用如何形象的语言去描述那本来就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美术内涵。传统教师的知识垄断被网上的无限资源所打破,传统教材及其静态、单向的灌输方式被超文本的互联和互动交流方式所取代。美术教室的数字化进程迅速,电脑美术工作站、多媒体和大屏幕显示、远程学习、便携式、互动式个体化美术学习软件、在线的互动美术创作、演练和学习等技术正在逐步普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始实现以往因技术限制难以完成的教育理念,它将对现有的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冲击,预示着围绕多媒体信息技术而展开的美术教学改革悄然兴起。任课教师必须尽早掌握、使用和开发现代化教育设备的知识和技能,用好多媒体这一高级工具,会使我们的美术教学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四、身心素质是美术教师素质的承载

美术教师的身体要强壮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具备不同寻常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要有广泛的兴趣,而且兴趣要有广度、有深度;有较强的承受力,有稳定的情绪,有良好的心境,有满腔的热情和激情;要有坚强的意志,性格开朗,既刚毅又柔和,胸怀坦荡谦逊,有良好的气质。

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应和谐发展。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素质的载体,有了良好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坚韧的耐受力,才能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美术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因为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美术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封钰.大学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江苏高教,2002.4.

[2] 桑桂荣.传道授业解惑追求卓越佳绩—合格的优秀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中国校外教育,2008.09.

[3] 杨明,孙伟.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09.05.

[4] 曹瑞明.论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J] .理论观察,2012.01.

[5] 罗珊.论当代社会精神生活的维度与向度[J] .思想理论研究,2012.08.

上一篇:70、80、90后的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教育 下一篇:浅谈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