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长学校建设为抓手办家长满意的学校

时间:2022-10-04 04:14:46

以家长学校建设为抓手办家长满意的学校

一、家长学校“三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1. 组建本土化的讲师团队伍。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家长学校的发展关键也取决于是否有一支稳定的、本土的、高素质的讲师团队伍。聘请专家作为家长学校的讲师,自然是非常好的做法,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不稳定、脱离本地实际、不贴近本地家长”等不足,正所谓“本土就是主流,贴近就是力量”。因此,在张润林老师的指导下,选了包括笔者所在学校的贺倩、万丽桃等老师进行高强度的培训学习,并经过备课、说课与试讲,掌握成人教育的基本规律,打造出一支本土化的高素质的家长学校讲师团队伍。本土化的讲师团队伍更清楚家长的需求,更能理解家长的愿望,更贴近家长的实际,这样的教学会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外聘专家因为不接“地气”而引起家长的反感。

2. 编制系统化的家长学校使用教材。

要办好家长学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教材的问题。只要有了家长学习的专用教材,家长学校才基本有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从2009年7月3日项目研究正式启动后,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查阅文献、收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而鲜活的案例,同时经过20多次的培训和研讨,终于把家长学校的教材《爸爸妈妈的课本》编写出来了,并于2010年3月正式出版。

《爸爸妈妈的课本》是站在“做一名相应年龄段儿童的合格家长应具有的教育素养”这一角度,从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的个人素养和家长的教育能力三方面来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总共22课。每一课都由现象思考、个案启迪、阅读材料和活动设计四大板块构成。课程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案例都是来自于家长身边的耳熟能详的但又不太注意的事件或故事,这样的案例能给家长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体验,使家长信服,而且图文并茂,有很强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可读性,对提升家长的基本教育素养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以年级编班,分年级授课,并且从起始的一年级开始做起,滚动教学,授课时向每位家长提供一人一桌一椅一笔记,这样从学习环境与条件上使家长听得进、记得住,促使家长真正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家长学校教学的有效性。

3. 建章立制,家长学校走上规范化。

有了教材、有了讲师、有了场所和设备,我们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如何让我们的家长学校办出成效、办出特色,必须要建章立制,让各项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还要充分考虑和评估家长的家庭和工作对学习可能带来的一些困难,并设法破解它。这样才能给家长学校的正常运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与现行许多家长学校不同的是,我们明确家长学校的学制是三年,修完三年所有课程并经考核合格后准予结业,颁发结业证书,如果没有修完课程或考核不合格,可留级再学。三年的学习包括面授学习和自主研修,总课时不少于30课时,面授学习一个学期4次,平均每月一次,每次约1小时。学习时要求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

建立学籍花名册,填写家长档案,每次参加学习要在考勤注册表上进行登记,以此促进家长认真学习。结业考核主要包括三方面,一看家长的考勤,二看《家长学习手册》上是否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是否有学习心得体会,这是家长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三看书面开卷考试成绩。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家长结业考核制度是我们推行的全新制度,改变家长长期处于“无证上岗”的状态,真正促使每一位父母做一名合格家长。

二、农村小学的亮丽转身

通过三年多的家长教育实验学校规范化的教学,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都是受益良多。我们的学生语言文明,行为举止文雅,爱学习已成习惯,不良行为基本上不见踪影。我们的学校教师变得更为儒雅,人文素质不断提高。家长的变化,正如四年级学生丘某妈妈陈某霞所说:“经过近三年的学习,使我慢慢地走出传统教育观念对我个人的影响,正视小孩身上的缺点,了解现在学生心理上的需求,学会了跟小孩沟通与尊重孩子,慢慢尝试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感谢学校为我们家长提供这个学习平台。我希望以后学校能给我们家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是一位妈妈的学习感言。也道出了多数家长的心声和对教育孩子们的困惑和需求。

上一篇:中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做法 下一篇:浅谈高考作文的 谋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