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尾部藏毛窦65例治疗体会

时间:2022-10-04 03:55:47

骶尾部藏毛窦65例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28-02

藏毛窦是在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窦道,内含毛发为其特点。有报道称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明显上升[1]。我科自2003~2007年共收治骶尾部藏毛窦患者65例,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5例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8岁,病程1~2年,病变窦口均位于骶尾部后正中线即臀沟处,均伴有反复脓肿感染、破溃及经久不愈的病史。X线检查均未发现骶尾骨异常。

1.2手术方法:42例患者行藏毛窦一期切除缝合术,23例患者单纯行切除术。联合阻滞麻醉后,取折刀位,采取纵向梭形切口,逐层以电刀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包括窦口、窦道在内的全部慢性炎性增生组织,深至骶尾筋膜浅层,用电凝止血并辅以纱布压迫止血。切口张力较小者用2-0可吸收线分两层缝合皮下组织,再以1#线间断垂直褥式缝合皮肤,加压包扎切口。切口张力较大者单纯纱布填塞压迫切口。术后解剖标本可见窦道内有呈束状的毛发,病理检查为异物性肉芽肿。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缝合的切口辅以75%酒精湿敷,10d拆除切口缝线。未缝合的切口以凡士林纱条每日换药。

2结果

42例一期缝合的患者切口,35例一期愈合,7例术后切口感染,拆除缝线,每日换药,至愈合。6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2年,未见复发。

3讨论

藏毛窦是一种少见疾病,1830年Mayo首先阐述这一疾患,1880年Hodges首先定名[2]。藏毛窦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临床较少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一簇毛。虽在出生后可见此病,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才出现症状。本病多见于中等肥胖、多毛、20~30岁的青年男性[3]。本组65例病人均有骶尾部脓肿反复溃破病史。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一种获得性病变,走路时臀部的扭动和摩擦,特别是多毛的男性,使臀中裂之向的毛发刺入附近的皮肤,形成短管道,毛发脱落后,被皮肤短管道产生的引力吸入并形成窦道。毛发聚集于皮下脂肪内成为异物,一旦有细菌感染,即形成慢性感染或脓肿,窦道不易愈合。也有学者认为该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于先天性上皮的残留或先天性皮肤凹陷所致,藏毛窦里的毛发被解释为内陷的上皮存在毛囊的缘故。虽然理论上藏毛窦应发现窦道或脓腔内的毛发,本组65例中,仅23例术中发现毛发。是否存在以下因素尚待商榷:(1)毛发有可能随脓液从窦口排出。(2)65例中40例为第一次手术,25例以往有至少1次手术史。以往手术如切开排脓时已排出毛发;(3)毛发过于稀少,术中可能忽略。本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有炎症时则禁忌,应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如出现脓肿应切开引流,并将腔内的肉芽组织完全清除,争取治愈。如脓肿较小,感染病灶局限,也可完整切除病灶,伤口I期缝合。笔者认为对不伴感染的骶尾部藏毛窦,如只有囊肿或病变范围较小,均可行I期切除缝合术。对于病灶范围大,有很多窦口和窦道的病人,可采取病灶单纯切除术。切除病变组织,伤口由肉芽组织充填[4],但治愈时间长,增加患者痛苦。Azab报道通过皮瓣移植方法覆盖病变切除后的区域,但皮瓣容易发生感染或坏死,效果并不满意[5]。

上一篇: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24例 下一篇: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