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视情教学理念:从理论到实践

时间:2022-10-04 02:47:37

课堂视情教学理念:从理论到实践

[摘 要]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付诸实践,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师者关心的问题。借鉴因材施教和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提出课堂视情教学理念。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分备课阶段和施教阶段对视情教学理念进行实践运用说明,在施教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采用实践式、讨论式、概括式、问题牵引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板书等教学手段。实践表明,该理念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视情教学 教育理论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013-03

一、问题的提出

古往今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为人津津乐道。其因“材”施教主要是根据每个教学对象(学生)自身的素质,比如能力、性格、爱好、志向、职业、文化基础等,决定教学内容和进度,并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以达到树人成才的目的。

与因材施教理念类似的还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思想。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1]认为:每个学生都有7种类型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智能、节奏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省智能,并且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和个性需求。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思想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需求,倡导以个体需求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和进度,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且能够理解的方式自主学习,在自己的优势发展领域取得成功。

由此可见,无论是因材施教,还是多元智能理论,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都要求教育工作者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结合每个学生自身实际开展个性化教学或“定制化”教学,从而达到人人成才、百花齐放的教育目的。目前不少教育理论研究人员都倡导这两种教育思想。[2] [3]

不过,在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实践上述教育思想面临着诸多挑战。[4]比如,各个高校都为每一学科专业制定了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明文规定了学制、学时、授课内容等。这种制度上的统一性决定了授课教师不可能弹性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而高等教育中的班级授课机制也间接禁止了个性化教学的开展。由此,如何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指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高校教师普遍关注并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5],也正是本文的出发点。

二、课堂视情教学理念

在现行高等教育机制下,从高校教师的角度来说,其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就是课堂,而最能体现教育质量的就是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在深入研究因材施教和多元智能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形成了一种课堂视情教学理念,如图1所示。

课堂视情教学是从授课教师的角度提出的,包括视情备课和视情施教两阶段。视情备课,要求授课教师在备课阶段分析学生的总体素质或所谓的多元智能以及有关授课内容,预先判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明晰教学重点和潜在的难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遴选富有张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视情施教,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突出、有效地讲授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严密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如果学生的表现和反应符合预期则按照教学预案进行,而一旦超出预期则灵活地选择其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整授课方式,以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消除知识上的疑难点,掌握相关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值得指出的是,首先,课堂视情教学理念虽然是面向高校授课教师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非一定以教师为教学主体。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掌控、主导教学过程,在既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内容。至于以谁为教学主体,这要根据大多数学生接受新的教学内容的难易情况来定。难者,宜以教师为主体;中者,师生同为主体;易者,学生宜为主体。其次,课堂视情教学重视学生的共性特征,以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学生的个体差异则通过课后辅导答疑等形式予以照顾。

三、理念之于教学实践

下面试以讲授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循环队列”内容为例说明如何运用这种教学理念。

(一)视情备课

首先,在备课阶段,应当根据学生以往学习的掌握程度,提炼本次课的亮点,并且这些亮点是能够抓住学生求知心理的点。其次,要准确把握本次课的重点、难点,针对这些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循环队列实质上就是顺序存储表示的队列,也可视为仅在表头删除和表尾插入操作的顺序表。而学生之前对顺序存储结构和顺序表的有关内容整体上掌握得很不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初步具备了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本次课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并不算难。不过,按照习惯,顺序存储表示下的队列应简称为顺序队列,那为什么会出现循环队列的概念呢?又该如何对顺序队列进行循环操作呢?这两个问题是抓住学生求知心理和推动教学进度的核心。

在上述分析基础之上,确定顺序队列的循环操作设计是本次课的重点,判定求余运算(%)在循环操作中的巧妙应用是本次课的难点。为使学生深入掌握本次内容,笔者把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分解为3个部分,分别是队列的顺序存储表示、顺序队列的入队和出队操作算法设计以及操作算法的编码实现。而为了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程序设计能力,算法设计部分再细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初步设计、改进设计和革新设计。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图2所示。

(二)视情施教

在计算机世界中抽象地表示现实世界是数据结构的一个核心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对这一抽象的事物进行主动讲解,就需要采取具体的、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学方法的运用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在教学任务、目标、内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1.实践式教学方法

实践式教学方法不是将知识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而是提供可以模仿的模式并通过特定的活动来进行教学。它通常由教师提出活动的目的,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信息反馈。[6]实践式教学方法包括指导学生学习某个确定的课题,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模仿某特定的模式,进行活动训练等。

以本次课为例,针对第1个教学内容“顺序队列存储结构定义”,采用实践式教学方法,请学生代表在黑板上自行定义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此举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功底,确认其对顺序存储结构和顺序表的掌握情况,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促使其主动思考抽象描述队列需要哪些要素,比如是否需要附设队头和队尾指针。

2.讨论式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讨论中,教师作为“总指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目标明确地、积极地思维探索活动。由于学生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往往会就某一问题展开争论,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对一个问题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7]

以第2个教学内容“顺序队列操作算法初步设计”为例,首先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请学生研究存储结构中队头和队尾指针的指向问题――为何教材约定队头指针指向队列第一个元素,队尾指针指向队列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存储空间位置,而不是根据逼真性原则,使队尾指针指向最后一个元素?经过讨论,学生基本上明确了要采用第1种指针约定方案。但部分学生对于其中的原因尚未明了。为此,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这种辅以动画演示实施的讨论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逻辑思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概括式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再生产知识和发展智能的过程。他们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比较、抽象等心智操作,找到它们共同的性质从而得出概括性的结论,使认识从低级阶段上升到较高级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典型事例,概括性的教学方法可分为研究客观现象的概括、研究旧知识的概括等几种不同的情况。

在第3个教学内容 “算法改进设计”中,笔者就采用研究旧知识的概括教学方法,将以往已学习的知识作为概括的客观基础,与现在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本环节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请学生分析,同样是顺序表示的线性表,顺序队列为何发生“假”溢出问题,而之前学习顺序表时并未碰到该问题。通过演示、分析,明确顺序队列“假”溢出问题症结所在。

4.问题牵引式教学方法

问题牵引式教学方法是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和发展智能。

通过分析顺序队列发生“假”溢出的原因,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即顺序队列入队、出队的规则决定了这种问题的发生。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直接抛出第二个牵引问题,即能否从顺序表操作得到启示?从而对顺序队列操作进行改进设计,固定队头,使其始终指向队列第一个元素,元素入队、出队则分别向后、向前移动队尾指针。而这种固定队头的操作设计能否解决“假”溢出问题,性能又怎么样?这是第三个牵引问题。针对这三个问题,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形象地说明顺序队列入队、出队过程,最终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改进设计能够解决“假”溢出问题,并且可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但时间效率较低,每出队一个元素都需要将其余元素逐一向前移动一位。

5.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意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只有本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而进行时,才能发挥出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从第3个教学内容得出的结论也说明,对于初步设计所做的温良型改进是不能干净利落地解决问题的,解决老问题会引发新问题,因此需要更为革命性地创新手段,由此进入第4个教学内容。但是怎样由顺序操作设计引入到循环操作设计呢?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从“四季轮回”到“一元复始”引入,启发学生大胆转变观念,将原本线性的物理内存视为首尾相接的循环形式。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入队、出队的循环操作,启发学生思考该操作设计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该操作设计不仅能够解决“假”溢出问题,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而且不需要移动队列元素,从而提高了时间效率。

最后,教学推进至第5个内容“顺序队列循环操作算法代码实现”。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将上述设计转变为代码,因此该内容采用实践式教学,请学生自行编码。

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如图3所示的矛盾发展图,解决一个问题会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形式上一环套一环,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积极参与。学生课后普遍反应听得懂,思维跟得上,效果很好。

四、结束语

切实有效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各种教育理论和理念的落脚点。本文所提视情教学理念,要求授课教师课前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课堂上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这一理念也充分反映了“教无定法”的教学特征。实践结果表明,这种视情施教理念确实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值得指出的是,该理念的应用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有良好地课堂驾驭能力。因为对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判断并不一定准确,需要授课教师在学生反应出乎意料的情况下灵活应变,机动选择教学方法,这样方能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

[ 注 释 ]

[1] Howard Gandner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 曹,苗秀丽.因材施教的现代性探索[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138-140.

[3] 张聪,于伟.近十年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研究的梳理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1(9):3-6.

[4] 贾玉超.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境遇及其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6):7-11.

[5] 陈振华.当代中国课堂教学变革方式论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65-171.

[6] 李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教学方法运用技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8.

[7] 李敏.《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教学组织方法》[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46.

上一篇:功能性堆肥及其浸提液在设施温室甜瓜栽培上的... 下一篇:研究生收费政策对大学生考研情况影响的调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