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与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研究与展望

时间:2022-10-04 02:26:17

地勘单位与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研究与展望

摘要:地勘单位与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合作培养,可以有效地利用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型地勘人才,是地勘单位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这一。本文将对地勘单位与行业特色高校的现有人才合作培养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地质;地勘单位;人才培养;高校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品在基础建设、交通、通信等领域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地勘行业作为矿业的上游产业,近年来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地质工作人员作为地勘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是推动地勘行业发展、解决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的关键力量。目前在地勘单位工作量大及工作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地勘人才的知识更新及技术水平提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勘单位与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合作的主要模式

(一)本、专科人才的“订单式”培养

大专、本科毕业生是地勘单位人才队伍的新生力量,其数量和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地勘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毕业生质量,缩短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地勘单位根据自己的用人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订单”,保证学校严格按照用人单位技术岗位的现实需求来为学生“量身定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直接针对学生就业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技术、职业素质组织教学,形成了“订单――校内教学――用人单位教学――就业”的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

通过本、专科学生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一方面为地勘单位培养输送了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学校的专业结构,激发办学的活力,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教育功能,并得到用人单位在改善办学条件上的大力支持,而且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目的。

(二)在职研究生教育

在职研究生教育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是地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修学习的重要途径。地勘单位与高校的在职研究生合作培养,主要形式是高校针对地勘单位的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时间和地点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学生及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地勘单位则要负责生源的组织,为教学计划的制定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教学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场地、设备和实习等保障。

在职研究生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使在职进修人员真正实现不离岗进修,从而解决地勘单位所面临的岗位空缺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可以紧密结合生产实践,为地勘单位培养真正的实用性人才;可以使高校在保证生源数量的同时,在教学、实习等环节上得到地勘单位的有力支持,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三)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强、见效快等特点,是地勘单位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地勘单位与行业特色高校在相关培训方面的合作,其主要形式是地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人才培养需要,与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培训大纲、培训课程,在培训学时、培训地点、培训教师等方面向高校提出具体的要求,并由高校根据培训内容组织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授课。

与普通的培训班相比,这种合作性质的培训班可以在组织和教学内容上充分考虑单位和学员的需求,其“量身定制”的课程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工学矛盾,而且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地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对于高校而言,这种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行业影响力,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一线的转化,而且可以增加收入、改善办学条件,同时可以使专家、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地勘一线的工作情况和需求,为教学、科研等方面获得丰富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四)科研立项和广泛的项目合作指导

这一形式的合作主要是地勘单位针对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或是在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方面,以立项、合作等形式,与高校开展的针对具体项目的各类短期合作,或是以建立产、学、研基地等形式开展的长期合作。高校拥有强大的技术和科研力量,拥有众多的研究型人才,在技术攻关、难题攻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这类合作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借助高校的力量解决技术等方面的难题;另一方面可以在合作过程中培养技术人才,为单位的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二、各种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合作方面,虽然教学内容在实用性、针对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却缺乏有效的测评与考核机制,存在重学历、轻质量的现象。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学生不存在就业的问题,其学习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对于学业的重视程度,加上在职人员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所能投入到学业上的精力有限,导致很多人会慢慢产生消极情绪,对于学业的重视程度下降,影响教育质量。

在培训合作方面,培训需要调研不充分和培训质量评价系统的不健全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地勘单位的培训组织工作一般是由劳动人事部门完成,而劳动人事部门并不直接接触生产一线工作,对于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需求掌握的并不全面,在需求调研不充分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培训计划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的情况,从而影响培训效果。在目前的培训合作模式中,往往是培训结束后进行简单的问卷、考试或是总结,对系统的培训效果整体评价方面重视不够,对于培训的经验和不足总结不够,不利于培训的改进和提高。

科研和项目合作方面,则存在地勘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程度不足的问题,导致项目合作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另外,也存在一些项目合作或是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方面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问题,并不能有效起到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人才培养。

三、对策分析与前景展望

(一)注重需求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地勘单位与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合作,是以需求为导向的,需求分析的准确性将直接对人才培养的效果造成影响。为了做到人才培养的“有的放矢”,建立一套精确的、行之有效的需求分析模式是首要工作,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的选择专业和学习方式,人才培养工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建立严格、有效的考评机制

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包括对学习者的测评和对于合作项目本身的测评。通过测评,不仅可以有效的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还能掌握项目的运行情况,对于不足之处进行及时调整,从而保证效果。另外,有效的考评机制,还可以起到约束学习者,抑制其在学习中产生消极情绪,避免人为因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

(三)注重细节管理,强化教育质量

不论对于哪种合作形式,细节管理都会对其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细节管理要反应在各种教育形式的方方面面,完善的细节管理机制,可以使课程设置更具有针对性,课程安排更加合理,更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进而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四)建立公共资源网络平台,加强优质资源共享

高校拥有优质的课程、教师、科研等优质资源,而地勘单位则拥有大量的地质基础数据资料。通过传统的合作模式,虽然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但是其效率较低,不能将各种优质资源最大化利用。通过建立一个集在线学习、在线交流、资料上传、资料查阅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网络资源平台,可以将众多高校和地勘单位所拥有的资源统一呈现,学习者可以方便的各取所需,为地勘行业的人才进修提供有力支持。

(五)加强长效合作机制的建立

目前,很多地勘单位与高校共同建立的产、学、研基地,就是长效人才、技术合作机制的一种体现形式。长效合作机制的建立,主要是合作内容上,从以往的单一项目合作,转变为有计划的、形式多样的、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其目的从单纯的人才培养转变为长期的人才队伍建设。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建立地勘单位与行业特色高校的长效人才合作机制,将是发展的必然,将为地勘单位及地勘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结语

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必然使教育在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进一步朝着“多层次”和“多形式”方向发展,地勘单位与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合作,是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地勘单位对于人才队伍建设的不断重视,各种合作形式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完善,其必然成为地勘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下一篇:中德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的培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