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生产线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

时间:2022-10-04 01:33:57

构建基于生产线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

摘要:以校内模拟产品生产线为平台,构建模拟企业生产实况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教学要求调整生产线布局和生产安排,以适应学校系统化教育的固有特点;在真实的生产实践中,掌握单项操作技能,掌握生产线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技能;建立模拟企业环境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教师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真正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打好基础。

关键词:生产线平台;模拟生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0-0057-04

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各级职业院校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研究方向:一种是开展课程一体化教学;另一种是进行校企合作。前一种形式,虽然各院校不同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内容不同,但基本形式一般是采用工作页形式,以任务或项目驱动为主,仍然属于学科教育的一种形式,知识点基本是固定的,在培养实践技能的全面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稍显不足。特别是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尚有较大距离。当前,职业院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中更看重第二种校企合作形式,是国家教育部门大力倡导和推行的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往往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性不高,学生不能很好地与企业进行沟通。近年来,校企合作出现的“校热企冷”现象。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利益双赢的基础上,不能寄希望于企业牺牲自身利益来满足职业院校需求。在目前的企业顶岗实习中几乎不可能在生产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实践和教学几乎是分开的,这种形式只能让学生感受一些企业的工作氛围,并不利于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并不是唯一方式。职业院校要想克服难以找到合作企业的问题,唯有立足自身资源,积极引进企业文化,寻求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突破。

一、构建生产线平台的思路

职业教育,虽然定位在职业,但核心是教育,因此,校企合作的主导应该是学校。学校本位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主要是:在校企合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上,坚持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学校从培养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寻找适当的企业雇主,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提供的相应的生产实践培训场所等。但企业是以利益为终极目标的,一切影响利益获得的行为都会受到企业本能的排斥,尽管最终学校培养的学生还要服务于企业,但各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规模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之间是不匹配的。而且,各企业之间产品特点、生产形式都不尽相同。广义上说校企合作能够贴近生产一线,为企业培养专项人才。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从一个企业获得的经验和技能相对于广义的企业来说又成为了单一、狭隘的能力。而学校又不可能为了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实践锻炼而与很多企业进行合作。因此,校企合作并不是解决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环境的完美的形式。

如果仔细分析校企合作中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就会发现,企业最为优势的部分就是完整的生产流程和组织管理职能,企业的所有工作行为都是围绕实实在在的产品生产进行的。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各种专业技能都是必需的,不仅仅是各种单项的技术技能,还有质量、安全、纪律等意识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正是通过组织管理将各种单项技能结合在一起协调运行,保障生产产品和服务的顺利进行。而在学校实训教学环境中,一般生产形式都是单件制作,以掌握制作技术技能为目的,这与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相去甚远。

要使学校的实践教学与生产一线贴近,除了亲身到企业去参与生产活动以外,还可以把企业“请”进学校来。在学校实训设施的基础上,建立产品加工生产线,模拟企业生产实况的运行机制,将具体的实体企业生产所具有的大部分核心功能和企业管理特征建立在虚拟企业环境中,从而避开在实行校企合作制教学模式中不易找到合适的实体企业的瓶颈。而且,在学校内部建立的是具有完全管理权限的虚拟企业,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调整生产线布局和生产安排,以适应学校系统化教育的固有特点。

绝大多数以各行业为依托的职业院校在建立的时候,所具有的实训条件都基本具备本行业典型生产方式的加工能力。因此,生产线需要的是整合资源的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只要生产线设计能够贴合学校资源实际,选择合适的具有典型化、轻量化的生产对象和加工方法,一般是不需要高精尖的设备设施投入的。且企业迫切需要的是能够熟练掌握生产线安装调试组织管理的多功能人才。这种需求在广大乡镇企业和小型加工企业显得尤为突出,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往是大规模生产成型产品,生产条件普遍不高,人数较少,恰恰需要能够处理生产线问题的懂技术、会管理的多功能基层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离开生产线环境是不可能做到的。

二、生产线平台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作用

2015年山东冶金技师学院利用学校的优势条件,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依托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和设施,整合学院既有的实训教学资源,重新规划、设计和建立以实训教学为目标、具有完全企业产品生产功能的机械加工生产线。生产线采用在通用设备上安装专用工艺装备的方法,实现了产品批量生产能力,真实再现了企业生产的实际状况。而且,根据实训教学的需要,建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端到高端的不同的生产线模式。

生产线运行以后,与生产线相关的设计制造、设备操作、质量检验、仓库物质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计划安排、以及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等技术技能和管理相关的各种理论课程都有的放矢地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不同专业的理论课教师都可以进入车间,课堂开在了生产线旁边,教师随时讲,学生随时做。过去,一些空洞的理论教学有了实实在在的实践对象。学生学到的技能知识不再是各种知识点,而是在一个接近于现实企业环境的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生产线的建立基本实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产品生产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实践教学环境,真正做到了产学融合,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目标。生产线平台在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作用还有以下几方面:

上一篇:论沈从文笔下湘西女性的人性美 下一篇:要唤醒每个人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