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城市农机化的发展问题

时间:2022-10-04 12:32:21

小议城市农机化的发展问题

在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中,无论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转型,发展支柱产业,搞好规模经营,还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第三,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科教兴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民勤县玉米制种等主导产业和现代设施农业、奶肉牛产业和劳务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都能取得成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和农业机械载体作用的有效发挥。民勤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农机化工作,营造了一个比较适宜的农机化工作氛围。①把农机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机构改革中明确农机管理部门是政府管理农机化工作的职能部门。②将农机化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各级政府每年都将机耕、机播、机收、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安全生产等重要指标纳入农村经济工作综合目标考核,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各项农机化任务的完成[1]。③制定农机化发展配套政策。为了促进全县农机化发展,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先后转发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发展全县农业机械化产生了推动作用。

积极推进农机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把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重点放在增加耕、播、收3大环节农机科技含量,提高农机化综合水平上,不断加大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环节的农机化适用技术、机具的引进推广力度,着力提高农业生产关键环节和特色产业增效瓶颈环节的科技化水平。坚持依靠政策扶持、政府推动和法律规范。坚持速度与效益协调,数量与质量并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提高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经济作物和牧草作物机械化发展。积极扶持农机大户、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和中介组织,培育作业市场,开拓服务新领域,创新服务机制,提高经营效益,壮大农机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机产业化进程。

农机化发展取得的成绩

1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民勤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紧紧抓住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机遇,着力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全县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①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25万kW,同比增长8%。拖拉机拥有量达到49356台,配套农机具达到100746台,联合收割机226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4585台,畜牧机械5910台,林业机械5台,设施农业机械2382台。②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县完成农机作业总量650.4万hm2(9756万标亩),其中机耕面积4.47万hm2(67万标亩),机播面积3.67万hm2(55万标亩),机收面积2.34万hm2(35.1万标亩)。农田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③农机化经营效益显著提升。随着各类农机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经营效益大大提高。全县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达521个,从业人员达65859人。全县农机经营总收入达24150万元,纯收入达6588万元。

2农机制造业发展迅速

由于政府重视,政策支持,民勤县先后涌现出了许多农机制造厂,生产出很多适用的农机产品。如民勤县晶鑫农机制造厂生产的“晶鑫”牌系列机械产品,通过了国家质量的监制和推广。民勤县陇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ESTN-200型双轴灭茬旋耕机,填补了甘肃省同类型机具的空白。该机的试制成功减少了拖拉机下田次数,避免了多次进地压地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民勤县农机研究所和民勤县陇宇机械制造厂联合研发的MT-120型葡萄埋藤机,可有效解决葡萄种植户在葡萄藤越冬掩埋过程中劳动强度大、人工工价高和埋压速度慢的难题。

3农机补贴切入全县工作重点

民勤县农机局紧紧围绕全县重点工作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机具保障,得到了领导和农民的肯定,也树立了农机部门为民服务的新形象。①全力配合日光温室建设。借卷帘机纳入国家农机直补目录的机遇,在全县广泛宣传和推广日光温室自动卷帘技术,选择有条件的示范点补贴日光温室卷帘机,分别在蔡旗乡沙滩村、苏武乡西湖村、收成乡宙和村3个点15户进行试验示范,共补贴236台,使用补贴资金40余万元,受到农民群众一致好评。②全力配合畜牧产业的发展。县农机局利用农机补贴资金60万元在全县补贴铡草机、粉碎机和综合饲料加工机等725台,极大地提高了饲草质量和利用率,净化了农村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畜牧产业的发展。③全力配合春耕生产。县农机局早动手、早安排,对农民急需的机具在政策范围内提前登记,先后补贴耕作机械1007台,播种机械248台,确保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科学,乡镇农机管理服务职能弱化。乡镇对农机管理人员安排随意性大,调整频繁,部分农机管理人员专业不对口,业务不熟,工作开展不力。乡镇中心工作牵扯精力过多,乡镇农机管理人员有的长年包村挂点,精力主要用在包村工作上,农机工作成了“钟点工”。乡镇农机站农机管理服务职能弱化,农机项目实施、农机推广、示范点建设和农机服务等职能在乡镇几乎不能履行。

(2)农机化发展水平不协调,速度和质量、效益不统一。由于众多农民购置农机设备时,不考虑本地区某种机械的社会拥有量,往往是看到别人买什么机械,自己就跟着买。造成的结果是,一些常规的机型在本地区饱和,而大型、高效和性能更先进的机械反而成了空白,造成资源极大浪费。装备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机具配套比低,出现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的“三多三少”问题。

(3)农机与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影响了大宗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目前尚无统一的农作物种植标准或要求。

(4)中小型农机生产企业融资难、创新难,缺乏熟练的技术人员。同时缺乏创新性企业管理人才、技术研发人才,制约了中小型农机企业的发展壮大。

设想和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给农机部门一定的科研开发资金扶持,推进重点产业机械化发展步伐,服务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按照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原则,继续加大玉米机收推广步伐,力争尽快解决玉米机收难题。开展棉花、洋葱等大宗农产品收获机械化问题研究,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大对甘草等新型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的关注力度,探索特色农业走机械化发展路子的渠道和途径。

(2)强化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农机化意识和技能。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建立健全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并以此为宣传前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送农机科技信息到田间地头活动,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农机培训和新技术、新机具演示会[2]。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机工作,充分发挥农机宣传工作在推动全县农业实现机械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3)建立新型的农机管理推广部门联系企业制度,为农机工业生产企业提供政策技术信息支持。引导农机工业企业加强与农机、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解决农机工业发展中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引导农机生产企业与金融机构密切合作,解决企业发展中资金不足的瓶颈。

(4)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农机化发展。抢抓上级政府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及每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中加大农业投入的机遇,结合农业生产及农机化发展实际,争取中央及省财政对农机的投入,针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势特色,通过项目的示范拉动作用,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步伐。

(5)不断创新农机化工作体系,切实加强对农机化工作的领导。把农机化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农机化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发展,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深入开展调查分析,提出分阶段农机化发展意见。不断深化改革,切实加强基层公益性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机技术指导与服务,不断健全工作机构,稳定职工队伍。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高驾驭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政策和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农机化发展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本文作者:蒋永敏 单位: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农机社会化管理工作研究 下一篇:农机监理问题与对策